陳賢金
一、學情分析:
課前布置了學生做好預習,對詩歌的朗讀與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礎,對牛郎織女的傳說基本上都有所了解。但對于聯想與想象的區別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需要老師的講解,結合詩歌的寫作背景,有目的地去理解這首詩的內容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目標:
1.理解詩中聯想和想象的運用,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2.培養對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體會浪漫主義的創作特色。
3.指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理解課文。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1. 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
2.理解詩人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課后設計自己的思維導圖記憶內容。
難點:1.體會詩人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2.怎樣去區別聯想與想象。
四、教學過程:
1.走近作者: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詩人、學者。代表作詩集《女神》《星空》等。
2.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20年代初期,此時,“五四”運動的洪波已經消退,大革命的時代尚未到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各派軍閥勢力控制著。面對這種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向往光明的未來。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寫下了這首充滿浪漫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
3.落實生字:
縹緲(piāo miǎo) 定然 陳列 閑游
4.理清朗讀的停頓:
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閑游。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5.研讀詩歌:
想象與聯想
6.剖析:
由“街燈” 聯想到 “星星”
由“街市” 想象到:
(美麗的)街市
(珍奇的)物品
(來往、閑游)牛郎織女
(光明、美好、自由、幸福)生活
7.賞析第一節:
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明”:人間萬家燈火的壯觀景色。
“閃”:群星閃爍的姿態。
“現”:詩人的欣喜之情。
“點”:暗示天上有人把街燈點亮了。
8.賞析第二至四節:
寫實:“街燈”、“星星”
想象:(美麗的)街市
(陳列珍奇的)物品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9.賞析品讀: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詩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樣美好。
10.賞析回味品讀:
第2~4節詩中最能體現詩人對未來充滿信心的詞語:
第二節: “ 定然 ” 、 “ 定然 ”
第三節: “ 定然 ” 、 “ 定能 ”
第四節: “ 定然 ”
11.詩歌的主題:
這首詩運用了聯想和想象的手法,描繪了美麗的街市,創造了牛郎織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圖景,表現了對黑暗現實的憎惡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五、作業布置:
1.課后設計自己的思維導圖記憶內容。
2.選擇一個天體(如星星、月亮),發揮聯想和想象,寫一首小詩。
六、板書設計:
七、教后反思:
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我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感悟文章的內容。學之前,讓學生從預習入手,緊扣詩歌解決作者簡介、詩歌結構、寫作手法等,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創作這首詩歌,特別是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并把如何理解詩人把寫牛郎織女的生活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學生學習的重點。利用思維導圖的引導來解決,水到渠成,效果很好。通過學習討論,學生認識了課文的內容,也掌握了怎樣運用思維導圖理解課文,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