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泉良
(盱眙縣人民醫院兒科,江蘇淮安 211700)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為新生兒常見病,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未結合的膽紅素可能會透過血腦屏障,導致腦細胞變性,甚至壞死,對患兒的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1]。目前,臨床上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首選藍光照射,但傳統藍光燈源光譜分散,局部熱量較高,可能會造成患兒發生不良反應,從而影響實際的治療效果。與傳統藍光燈相比,LED藍光燈的光譜較為集中,輻射熱能較少,不良反應發生率極低,能夠彌補傳統藍光燈源的不足[2]。本研究通過分析血清膽紅素、β2微球蛋白(β2-MG)、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CysC)水平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兩種不同藍光燈治療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的效果差異,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盱眙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70例高膽紅素血癥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治療方案的分為對照組(80例)和研究組(90例)。對照組患兒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日齡5~17 d,平均日齡(10.11±3.32)d。研究組患兒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日齡4~16 d,平均日齡(9.83±3.21)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盱眙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符合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診斷標準[3],并確診。排除標準:①嚴重先天性疾病者;②嚴重感染者;③嚴重遺傳性疾病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接受常規藍光燈治療。治療前,醫護人員向患兒的家長詳細介紹藍光治療相關注意事項,讓患兒的家長能夠理解藍光治療的必要性,促使患兒配合治療。治療前,協助患兒佩戴眼罩、手套、腳套等防護用具,頭部放置軟綿圈,以免頭部擦傷。光療箱設置為32 ℃,相對濕度為55%RH~65%RH。使用遮光布對光療箱進行遮擋,促使光線反射,直達患兒皮膚表面。12 h/次,1次/d,治療5 d。光療過程中由責任護士定時巡查,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變化,特別是患兒體溫變化。若患兒體溫過高,則需要進行溫水浴。研究組患兒接受LED藍光燈(冷光源)治療。4 h/次,每次照射后休息2 h,4次/d,治療5 d,具體操作方法與對照組一致。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膽紅素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5 d后,檢測兩組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清晨以枸櫞酸鈉抗凝管采集股靜脈血2mL,以2 500 r/min轉速離心15 min,分離血清,通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克曼庫爾特商貿(中國)有限公司,型號:AU5800)]測定。②比較兩組患兒治療總有效情況。治療效果分為3級,顯效:經過治療后,血清膽紅素水平低于153.9 μmol/L,黃染癥狀基本消失,大便性狀恢復正常;有效:血清膽紅素水平為153.9~ 205.2 μmol/L,黃染癥狀得到顯著改善,大便性狀基本恢復正常;無效:血清膽紅素水平超過205.2 μmol/L,黃染癥狀及大便性狀并未發生明顯變化。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③比較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發熱、皮疹、腹瀉、青銅癥。④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CysC)水平。血清制備方法和測定方法均同①。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內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膽紅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對照組患兒血清膽紅素為(283.36±44.21)μmol/L, 研究組為(285.14±45.26)μmol/L,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259,P>0.05)。治療后,對照組為(107.36± 30.26)μmol/L,研究組為(82.34±25.36)μmol/L,且研究組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863,P<0.05)。
2.2 兩組患兒治療總有效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97.78%)較對照組(88.75%)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總有效情況比較[ 例(%)]
2.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3.33%)較對照組(13.75%)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例(%)]
2.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β2-MG和CysC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血清β2-MG和Cys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清β2-MG和CysC水平均存在一定幅度下降,且研究組比對照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β2-MG以及CysC水平 對比(±s,mg/L)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β2-MG以及CysC水平 對比(±s,mg/L)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β2-MG:β2微球蛋白;CysC: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
組別 例數 β2-MG Cys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90 4.78±1.472.99±1.01*3.78±0.561.61±0.31*對照組 80 4.86±1.563.78±1.12*3.72±0.511.79±0.38*t值 0.334 4.836 0.727 3.358 P值 0.731 0.000 0.468 0.001
藍光燈治療是目前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首選方法。藍光照射后,膽紅素的轉變主要分為3個階段:①膽紅素吸收藍光后轉變為異構體;②異構體隨著膽汁進入消化系統;③異構體利用排泄物完全排除體外。由于膽紅素能夠吸收光線,對于藍光(波長為425~ 475 nm)最為敏感[4-5]。傳統藍光光源主要為熒光燈管,光譜不夠集中,局部產生熱量較多,患兒受此影響可能會出現發熱、皮疹、腹瀉及青銅癥等不良反應,實際療效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兒接受了LED藍光治療,結果如下。經過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組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更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LED藍光燈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較傳統藍光源可獲得更好的效果,能夠進一步降低高膽紅素血癥水平,這與朱錦鳳[6]結果一致。受藍光照射后,膽紅素能夠由反式異構體轉化為順式異構體,順式異構體具有水溶性特征,不會被人體吸收,其中80%異構體隨糞便排除,另外20%隨尿液排出,且能夠降低患兒肝臟負擔,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會持續下降,逐漸恢復至正常水平。LED藍光在發光強度、峰值波長等方面均要優于傳統藍光,其與膽紅素吸收光源波長基本一致,能夠進一步提升膽紅素轉化速度,療效更優。除此之外,LED藍光能夠提升患兒肝、腸循環活躍度,促進胃腸蠕動,加速胎便排空,有利于改善患兒胃腸功能,緩解肝臟負擔,并提升患兒膽紅素代謝率[7]。本次研究中,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要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LED藍光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具有更好的適用性及安全性,這與林曉純等[8]結果一致。LED藍光為冷光源,不會產生熱量,能夠讓患兒體溫保持穩定;另外,患兒不會受到紅外線、紫外線輻射影響,可有效降低對患兒的熱損傷;因此其對皮膚刺激較小,不良反應較少[9]。β2-MG是一種低分子量糖蛋白,常用于測定腎小管功能。在腎小球濾過功能衰退早期,血清β2-MG會呈現升高狀態,若腎功能受到持續損害,β2-MG則會持續升高。CysC為半胱氨酸蛋白酶細胞抑制劑,可從腎小管自由濾過,并在近曲小管全部重吸收、分解、代謝,不會進入血液循環,可作為腎小球率濾過功能評估指標,敏感性較高,其水平上升,則表明腎小球出現損傷[10]。β2-MG與CysC水平是判斷早期腎功能損傷的重要指標。本次研究中,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清β2-MG以及CysC水平均存在一定幅度下降,但研究組水平更低(P<0.05),表明LED藍光治療可進一步緩解患兒早期腎功能 損傷。
綜上所述,LED藍光燈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能夠有效降低患兒膽紅素水平,緩解患兒早期腎功能損傷,療效顯著,且不良反應較少,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