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22期
華北油田 李長開
讀罷貴刊2020 年第22 期《打造“戰嚴冬”支部堡壘》一文,對在低油價下石油基層黨支部如何變“熬冬”為“冬訓”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同時也漸漸萌發這樣一個認識,就是“企業越是艱難時刻,越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鼎力相助”。
有些人認為,企業黨支部的存在,是養閑人、干空事,不符合以追求利益為目標的企業方針。其實,這些都是短視。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都需要統一人的思想,通過思想的統一來鼓舞干勁、提高工作效力;而黨支部的存在,重要的一項價值就在于做思想政治工作,以輔助企業經營管理。
另一方面,企業基層黨組織又如何發展戰斗堡壘作用呢?像文中所羅列的長慶油田第五采氣廠作業三區黨支部的許多做法,不失為一種借鑒。首先要有組織力,就是加強理論教育、組織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等,以做到從嚴治黨,這是提高組織力的重要舉措,更是助力企業戰勝困難的源動力。其次要有向心力,就是通過嚴謹的作風去帶隊伍,影響黨員和群眾,增強做好工作的凝聚力。再有就是要尋找適宜的工作載體,如穩定生產、疫情防控、提質增效等,將黨建工作融入其中,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促進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上臺階。
總之,石油石化企業新時期要想戰勝許多新老困難,就應該切實做實基層黨建工作,特別強化基層黨支部建設,由此才能切實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動企業改革發展進步。

2020年第23期
遼寧銷售 張鳳春
讀了貴刊2020 年第23 期封面故事《聯合戰隊,攻上“長城”銷售之巔》,除了為中國石化潤滑油江蘇銷售公司(簡稱江蘇公司)在2020 年10 月10 日“易享節”直播帶貨活動中車用潤滑油銷量達到16 萬桶的史上“巔峰”而欣喜之外,“江蘇公司”和“江蘇石油”這次“聯合作戰”的成功更啟示我們:關鍵時刻還得是“上陣父子兵”。
應該說,“江蘇公司”和“江蘇石油”同屬于“中國石化”系,兩家也曾經歷了分分合合的歷程,今天依然是“分著過”。具體“分”還是“合”,可能是他們的總公司在掌控著局面,兩個兄弟應該沒有更多發言權。但“聯合作戰”的成功案例證明,不管“分”還是“合”,只要雙方真正“抱團”,就會實現共贏。
對于“江蘇公司”來說,自家兄弟“江蘇石油”近2700 座加油站就是天然的“長城”潤滑油大賣場,不賣“長城”也要賣其他品牌,一個是客戶的需要,一個是創收的需要。對于“江蘇石油”來說,“江蘇公司”的“長城”潤滑油也是業界響當當的品牌,銷售“長城”,自家兄弟既能給出優惠價,在價格上有較強的競爭力,肥水不流外人田,同時也宣傳了總公司的品牌。所以,兩家“聯合作戰”既是天作之合,也必然能互利共贏。當然,在“聯合作戰”的一系列過程中,還需要科學的體制機制作支撐,正像文中所說:“聯合作戰以來,雙方成立跨部門、跨單位的兩級潤滑油項目組,聯合下發了針對潤滑油銷售的多個文件,同時形成聯合考核、聯合辦公、聯合開發、聯合競賽的新局面。”這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
本欄目信箱:zgsysh@21cn.com(請注明投稿)
《世界石油》
OPEC+2021:如何在不影響2020年產量的前提下增加石油產量
2020年11月16日

隨著石油歷史上最動蕩的年份之一的結束,歐佩克+現在面臨著復雜的任務。以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為首的產油國聯盟必須決定,能否繼續恢復原油供應,而不破壞它們在2020 年大部分時間努力實現的油價反彈。莫斯科方面認為,歐佩克在疫情期間曾大幅減產,在本月計劃增產的基礎上,可在2 月份再增產每日50 萬桶的閑置產能。OPEC 目前預計2021年發展中國家將引領全球石油需求升勢,2021 年需求將升至每日9590 萬桶,比2020 年高出590 萬桶/日,這是基于全球經濟增長率在4.4%的預估。
(于 洋)
《世界能源》
埃克森美孚:新的利好將抵消高達200億美元的減記
2020年12月31日
埃克森美孚在一份監管申報文件中暗示,石油和天然氣價格走高以及化學品利潤率改善將有助于第四季業績,但這一利好將被高達200 億美元的資產減記所掩蓋。這家美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商在2020 年前三個季度公布了虧損,原因是不合時宜的支出增加,以及燃料需求和價格的下降。2021 年,該公司將面臨一場委托書之爭,由一位維權投資者發起,該投資者要求進一步削減開支,任命新董事,并重新關注清潔燃料。
(于 洋)
《原油價格》
2021年將成為綠色能源股票年嗎?2020年12月30日

盡管2020 年許多經濟部門因需求低迷、封鎖及供應鏈問題而受挫,但可再生能源公司卻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事實上,可以說是創紀錄的一年。CNBC本周寫道:“Enphase Energy 上漲594%,而SunPower 上漲了484%。Sunrun 上漲了近400%,而Sunnova 上漲了310%,這些數字令人瞠目結舌。當然還有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股票現在的價值超過了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福特(Ford)、菲亞特克萊斯勒(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和豐田(Toyota)的價值總和。”
(于 洋)
《哈特能源要聞》
2021年能源業觀察2020年12月30日

2020 年,美國金融市場異常動蕩,但由于全國范圍的限制及隨后的燃料需求減退,能源行業的情況更是。這是反復出現的情況。美國11 個行業中,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已經連續11 年成為表現最差的行業。實際上,Refinitiv(路浮特)的數據顯示,如果把能源部門排除在外,標準普爾500 指數的收益增長率只會下降2.3%,而如果把能源部門包括在內,收益增長率會下降6.5%。這對于指數中最小的部分來說是相當不利的,因為它只占總市值加權指數的2.3%。但這并不意味著該行業已經完全無法投資。
(于 洋)
《油氣投資》
誰愿承租北極保護區開采權?2021年1月
3 年前,特朗普政府開始推動一項計劃——開放阿拉斯加州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土地開采權。如今,這項計劃發展到了高潮,特朗普政府急于在下臺前,將這塊土地的開采權承租出去。到了最后,似乎只有阿拉斯加州政府愿意親自出馬,出手承租。此項土地開采權為期10 年,覆蓋北極保護區內100 多萬英畝土地。項目投標周四截止,目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各大石油公司對此項目感興趣。
(于 洋)

攝影/劉 海
中國石油油氣開發實現兩大歷史性突破
2020年中國石油國內油氣產量當量歷史首次突破2億噸,這是繼1978年原油產量突破1億噸之后,實現的又一個歷史性跨越。與此同時,天然氣產量當量首次突破1億噸,同比增加116億立方米,是歷史增量最大的一年,首次超過國內原油產量。專家表示,中國石油已進入穩油增氣的發展新階段,具有重大意義。
首個
中國石化開建國內首個48K 大絲束碳纖維項目
1 月5 日,中國石化新聞辦宣布,上海石化“1.2萬噸/年48K 大絲束碳纖維”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這標志著中國石化所屬上海石化成為國內第一家率先突破48K 大絲束碳纖維產業化技術的企業,我國大絲束碳纖維從研發試產成功走上規模化生產之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據了解,大絲束碳纖維破爐而出時一身黑亮,是一種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強度新型纖維材料,也被稱為“黑黃金”。
基金
2000 億元國家級國企混改基金落地
日前,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在上海落地,總規模2000億元,首期募集資金707億元,將采取股權投資等形式,聚焦核心領域、核心技術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這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家級”基金,受國務院國資委委托,由中央企業國有資本運營試點企業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主要發起人,聯合多家公司共同設立。
虧損
埃克森美孚連續四個季度虧損創紀錄

埃克森美孚公司已經連續四個季度出現虧損,創下歷史紀錄。埃克森美孚表示,公司將對上游資產減值至多200 億美元,煉油業務有關非現金減值與之相比小得多。公司表示,公司連續四個季度虧損的情況下,如果要繼續維持每年150 億美元的分紅計劃,同時還要維持資本支出,這將對公司的運營現金流和債務負擔構成更大壓力。
補貼
四部門: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0 年基礎上退坡20%

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聯合發布通知稱,堅持平緩補貼退坡力度,2021 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0 年基礎上退坡20%;為推動公共交通等領域車輛電動化,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出租(含網約車)、環衛、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民航機場以及黨政機關公務領域符合要求的車輛,補貼標準在2020 年基礎上退坡10%。
交易
5 家天然氣交易平臺推動資源配置市場化
2020 年12 月28 日,浙江天然氣交易市場有限公司在杭州揭牌運營。目前國內共有5 家投入運營的天然氣交易平臺,其他4 家分別是上海石油交易所天然氣現貨交易平臺、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和深圳天然氣交易中心。此次投入運營的浙江天然氣交易市場,當天啟動首筆線上交易業務,完成天然氣交易量1.18 億立方米。
恢復
全球石油需求到2022 年才能完全恢復
全球著名商業咨詢服務多元化供應商副董事長表示,全球石油需求還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即到2021 年末或2022 年初,才能恢復到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前的水平。該董事長對全球石油需求的預期與國際能源署(IEA)和歐佩克的預測基本一致,后兩家機構預計,盡管與2020 年的低迷相比會有所上升,但2021 年全球的年度石油需求不會回到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的水平。
最低
俄羅斯2020 年原油產量降至近10 年來最低水平
根據俄羅斯能源部的初步數據,俄羅斯2020年全年生產原油和凝析油5.127億噸,這相當于日產量僅為1027萬桶,同比下降8.6%。其中,最大的減產發生在2020年12月——產量下降了11.1%。這是自2008年以來的首次下降,并達到201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主要原因是參與了2020年歐佩克+史上最大規模減產。
塑料已經成為國家的“超級垃圾”
2020 年12 月28 日下午,由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主辦的《中國塑料的環境足跡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在線上舉行。
《報告》指出,塑料消費造成了全球嚴重的環境污染。如果仍以目前的慣性模式發展,到2050 年,全球塑料生產將消耗全球20%的石油,生產和使用的碳排放約占全球碳預算總額(2℃情景)的15%。截至2019 年底,中國初級形態塑料累積產量達到10 億噸,塑料已經成為國家的“超級垃圾”。中國在“塑控”——調控塑料生產、消費與后端處置問題所處的情形較全球大多數國家更緊迫。
《報告》提出了未來15 年我國“塑控”的總思路:從原料生產、加工到產品銷售、使用及回收利用的全產業鏈環節入手,從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環境影響與風險控制入手,改革機制體制,加速發展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新塑料經濟模式。
《報告》提出了我國“塑控”的總策略:分類管理,減量發展,抓準熱點,以政策優化與創新發展作為促進與保障機制。《報告》強調我國未來的“塑控”要抓住超市、餐飲店等熱點場所,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熱點產品,捆綁及贈品型銷售和包裝型搭售等熱點行為,以及產業鏈服務保障創新,包括生產者包裝設計創新、外賣餐具利用模式創新、物流包裝利用模式、塑料回收分類創新。
發布會上,自然資源保護協會高級顧問楊富強指出,在生產和消費兩端發力,建立禁止生產的塑料種類目錄。塑料生產和消費的“禁止、限制、替代”不僅是促進我國石油消費盡早達峰的重要抓手,還對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刊記者/陸曉如)
10 億美元
埃及與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在內的6家國際和當地能源公司簽署了9項價值10億美元的石油和天然氣勘探協議,將在地中海東部、西部以及紅海地區鉆探17口油井,進行油氣勘探。
67.14 億立方米
2020年,西南油氣分公司生產天然氣67.14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近1億立方米,新增天然氣三級儲量達年度計劃的143%,全面完成利潤等核心經營目標任務。
206 萬桶/日
去年12月,沙特對華出口石油206萬桶/日,環比增長43%,單月超過俄羅斯,重新成為中國最大石油供應商。這一結果源于沙特降低對亞洲石油出口的價格,提高了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