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志雄
過去的一年,中國石化江蘇油田緊緊圍繞“兩聚戰略”“三步走愿景”,心無旁騖抓主業、逆勢而行拓市場、全員支持謀改革、精摳細挖降成本、干群同心聚合力,有力有效應對了疫情、低油價等重大考驗,各條戰線取得了顯著成績,圓滿完成年度考核指標。
站在2021年的門檻,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中國石化年度工作會議精神,把學習全會精神與集團公司打造世界領先潔凈能源化工公司、推進油田“三步走”發展戰略緊密結合,想方設法把資源蛋糕做大,竭盡全力推動油氣產量箭頭向上,以實際行動當好高質量發展踐行者。
2020年,江蘇油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能源安全新戰略和大力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打勘探開發進攻仗,取得了一系列振奮人心的勘探開發成果。
油氣勘探多點突破。成立隱蔽油藏勘探、儲量升級評價、外圍新區等攻關項目組,在崔莊北、鹽城、車邏——發財莊等區域部署實施高精度三維地震物探,勘探投入歷史性超越開發投入。在鹽城天然氣、徐聞潿洲組新層系、金湖隱蔽油藏勘探獲得“三個新突破”,在肖劉莊、秦營、永安等富油區帶取得“三個新發現”,鹽城5井試獲82萬立方米/日天然氣,肖15-1井鉆獲215米油層,徐聞13井試獲日產19.2立方米高產油流。勘探工作量、探明儲量、當年新增儲量動用率、預探井及隱蔽油藏部署井數、探井成功率等指標均創“十三五”最好水平,超額完成全年三級儲量任務。
原油生產呈現“V形”反轉。克服疫情道路封堵、人員長假以及原油價格暴跌等多重因素影響,保持堅如磐石的產量定力和大干快上的奮進姿態。狠抓老區滾動擴邊、新區產能建設、躺井措施投產、低效無效井關停、井網重構細分注水、CO2驅化學驅試驗等工作,多舉措推進老區保效、新區增效、技術創效、優化提效四大工程。在壓減高成本產量6300噸的情況下,實現了原油產量月月超線運行,累計超產2.9萬噸,蘇北老區兩個遞減同比降低0.95、0.99個百分點。同時,實現了干效益活、產效益油。原油盈虧平衡點同比降低21.8美元/桶,油氣單位完全成本同比降低421元/噸。
構建了“領導掛帥、單位牽頭、部門聯責”的市場責任體系。落實領導干部“一崗雙責”和戰略統領職責,建立油田領導班子成員與二級單位主要市場掛鉤聯系機制,明確油田領導至少聯系一個市場。發揮機關部門對上聯系通暢、對外信息靈敏、對內研究深入的優勢,明確機關部門聯系服務二級單位拓市創效的責任,并納入機關績效考核,打造了領導與員工、機關與基層市場共闖、責任共擔、成果共享的事業共同體。
開拓了一批上規模的優質市場。江蘇紫京成功簽約國家管網后勤服務、中國石油廣西東油瀝青物業服務、寧夏煤化工餐飲服務等優質項目,新增系統外大客戶6家,并帶動了油田消防首次外闖市場掙效益。培訓中心拓展了青海油田、延長集團員工培訓業務,江蘇礦業在西北油田實現了“代運行+”,物資供應中心拿下了江蘇化銷倉儲。
增強了市場運營意識。創新“云市場+跑市場”商業模式,主動出擊,逆行搶位。完成揚州石化股權結構調整,關停運輸工程機械廠等規模小、盈利弱的項目。強化品牌營銷,工程中心在東北、海南、華北打響了品牌,江蘇紫京品牌入選中國石化十大品牌營銷案例,提升了品牌競爭力。
針對體制、機制、用工等方面的深層次問題,以敢于創新和攻堅啃硬的精神深化改革,改善了經營指標,提升了管理效能。
深化油公司建設,將測試、維護等業務從采油廠剝離,推進采油廠直管班組改革,壓扁管理層級,提高了基層班站快速響應能力和服務保障水平。兩個采油廠在集團公司管理效能對標中排名大幅提升,人均管井數、用工效率等細分指標名列前茅。
實施專業化重組,整合油管桿清洗修復、餐飲、后勤等業務,調整用工691人,精干了主業隊伍,建強了專業力量。
實施勞動用工改革,控減外委勞務和非全日制等社會化用工472人,采取轉崗替代、對外輸出等措施優化盤活用工398人,使員工流動到價值創造更高的崗位,有效提升了人工成本管理效能。
大力推進外委業務內部承攬替代,改變慣性思維,動腦動手找項目、拓業務,綠色修井、作業、泥漿不落地回收等新業務運行良好。全方位推進“自己的活自己干”,從嚴車輛使用、維修保養等外委業務審查,清退外委車輛17臺,車輛利用率提升11%。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要看到,江蘇油田還存在油少人多、效益效率雙低的突出問題。在看到困難的同時我們要看到,世界格局加速演變。加強油田黨的建設、扛穩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政治責任、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面對著新的更高要求。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勾畫了“十四五”發展藍圖和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美好的未來催人奮進,更激勵我們砥礪前行、奮勇拼搏,早日打開全面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局面。

問題所在、心之所向就是潛力所在、行動方向。針對油少人多、效益效率雙低的突出問題,我們必須直面挑戰、迎難而上,著力構建“四增四升”的發展新格局,努力實現2023年底油氣當量突破120萬噸、邁上可持續發展軌道的目標。
增資源,提升人均產量。既要立足蘇北老區也要開拓域外新區,既要做足油的文章也要補上氣的短板,既要全力尋求勘探突破也要扎實推進精細開發,千方百計擴大油氣資源,推動采油廠人均產量三年翻番,由300噸/人上升到600噸/人,躋身上游板塊前6名。
增市場,提升人均利潤。以更強核心業務和更大市場攻勢,搶占有規模、有效益、有前景的優質市場,逐步退出一批低效無效虧損市場,不斷提升市場占有率和人均利潤率,力爭外部市場收入每年保持20%的增長,重點項目利潤率達到15%以上,打造2~3個有行業影響力的引擎產業。
增人才,提升人均勞效。推進承包經營和項目化管理,探索職業經理人和職業雇員制度,加快領軍人才、拔尖人才、骨干人才選拔培養,打破油田內外和二級單位之間人員流動壁壘,實現自己的活自己干,推動更多人員流動起來創造價值,使人力資源結構合理配置、良性循環,力爭人均勞效提高40%以上。
增合力,提升人均擔當。每名干部員工都要強化主人翁責任感,加強自身建設,做好本職工作,成為推進油田事業的正能量;每名黨員干部都要嚴以律己,提升能力水平,善于擔當作為,發揮帶頭表率作用,成為改革發展的實干家;每個班子都要齊心協力、握指成拳,既各司其職,又團結協作,分工不分家;所有人都要傳承石油精神弘揚石化傳統,艱苦奮斗、真抓實干、雷厲風行,向著“穩油增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