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鄭 丹
2020 年12 月21 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白皮書指出:“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積極適應國內國際形勢的新發展新要求,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新道路,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更好服務美麗中國、健康中國建設,更好推動建設清潔美麗世界。”
“通過白皮書,可以看到這些年來我國在能源領域到底做了哪些工作,發生了哪些實實在在的變化。”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高級研究員韓文科對本刊記者表達了對白皮書的第一印象。那么,白皮書還有哪些值得探討的重要內容?它將如何指導“十四五”及未來一段時期我國能源行業的發展和變革?

●星光燦爛,能源始終帶給人們光明和溫暖。 攝影/胡慶明
中國石油石化:韓所長,您好!在您看來,白皮書發布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當前形勢下,發布這一白皮書具有怎樣的意義?
韓文科:能源白皮書通常過一段時間更新一次發布一次,這一次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白皮書把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三五”的五年,這段時期的我國能源政策走向、主要發展成果梳理和總結出來,又同時面向“十四五”和未來,起承前啟后的作用。
其次,因為我國承諾盡早碳達峰,2060 年實現碳中和,而碳排放絕大部分來自能源排放。白皮書把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特別是能源領域發生的一些巨大變化梳理和總結出來,與上述承諾作了呼應。通過白皮書,可以看到這些年來我國在能源領域到底做了哪些工作,發生了哪些實實在在的變化,就能看到中國的承諾是有基礎的。
再次,當前是我國和世界主要經濟體交流的重要時期。美國特朗普政府下臺,拜登政府上臺。此時把我國的能源政策詳細地對外做一個公布,也是開展國際合作交流的需要。
最后,我國正在進一步改革開放,能源領域有外資要進來,也有企業要“走出去”。“一帶一路”國家想了解中國的能源政策,到中國來的企業也想了解中國。白皮書的發布有助于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的能源政策。
所以,白皮書的發布是有多方面背景的,現在發布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好的時機。
白皮書是一個階段性的報告,它的一些內容和重點每次都不一樣,因為每個階段的能源政策著力點不一樣。過去發布的白皮書主要強調能源可持續發展和保障能源供應。現階段也就是“十三五”以來,我國能源發展有另外幾條主線,比如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能源體制改革以及“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等。這些都是過去所沒有的新內容。
中國石油石化:白皮書明確了走新時代能源高質量發展之路,“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這具有怎樣的重要性?
細菌性條斑病發病時期較長,每個階段都有可能受到病菌侵害,并且病情較嚴重時形成窩狀病斑。此病屬于細菌性病害,病菌多從氣孔侵入,葉脈間的病斑特點是小斑點形成條狀斑,顏色由半透明深綠色變成橙褐色,通過光照可以看到大量較小的黃褐色球狀膠,起初是菌膿。此病不僅為害葉片,有時也發生在葉鞘上。
韓文科:“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是開創我國新時代能源發展的必然途徑,也是新時代能源發展的主要特征和主要要求。
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歷了能源發展的轉折點,全球能源革命也在不斷深化,尤其是美國頁巖氣革命、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各種能源新技術層出不窮,這些都使世界能源發展出現了很多新變化。“十二五”中期以來,我國推動能源領域“四個革命、一個合作”,使我國能源和世界能源的發展趨勢更加吻合,更加適應世界趨勢。同樣,這也是我國告別過去那種粗放式的能源生產、敞口式的能源消費的主要措施之一。通過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我們基本上終結了粗放式的生產方式,敞口式的能源消費也抑制住了。
中國石油石化:白皮書中提出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健全節能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等能源消費方式變革的重點任務。在您看來,我國能源消費革命收到了怎樣的效果?
韓文科:這些是我國推進能源消費方式變革的一些具體做法。從能源革命的角度、從大的視角來看,為什么要實行能源變革?主要是為了推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比如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變革,這是相互連帶的,互為因果關系的。經濟社會生產和消費方式的變革需要能源變革來支撐,同時能源變革會支撐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變革。我們發展電動汽車以電代替液體燃料,推動了交通工具、交通方式、駕駛行為等交通領域的變革,同時也是一種消費方式的變革。
從世界范圍來講,中國推進能源變革的視角比較寬。歐盟推動能源變革的視角也比較寬,是面向未來的,比如德國的能源轉型。中國的能源轉型也是面向未來的,對產業和生產生活方式都有重組、重塑的作用。例如,實行能耗雙控制度改變了過去敞口式的、給環境帶來很大污染的能源消費方式。雙控制度是中國創造的一種方法——既控制強度也控制總量,這樣就能夠把能源消費的天花板給摁住,不能夠無限制地消費能源。再例如,完善節能低碳激勵政策,既有行政的激勵,也有市場化的激勵,這種激勵方式比較靈活,能夠在各個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
中國石油石化:如何更好地推進我國能源消費方式變革?
韓文科:例如,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繼續實行雙控。未來,雙控制度應有一些改進,以便和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更加適應。近年來,我國南北經濟發展差距拉大,沿海地區發展相對較快,北方地區能源轉型任務較重,雙控制度對此要相應做出一些調整。另外,隨著新舊動能轉換,有些地區增加了新動能;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結構、區域布局出現一些調整,雙控制度也要適應這些變化。總得來說,雙控制度要有彈性,有適應性。
推動終端用能清潔化,這和生產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工業企業的終端用能如果特別清潔,就像南方的一些城市,造紙、紡織業如果不用煤炭,用天然氣或者更加清潔的生物質能源,那么這些城市的環境也會有很大變化,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是綠色產品。生活也是這樣。我國有許多如北上廣等世界級特大城市,城市的賓館、酒店、居家的終端用能如果清潔化了,幸福指數就會大大提升,這也包括北方城市的冬季供暖。
中國石油石化:白皮書提出建設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要求優先發展非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化石能源、加強能源儲運調峰體系建設、支持農村及貧困地區能源發展。在您看來,我國能源行業在上述方面應做好哪些工作?
韓文科:這些在總體上是和世界能源發展趨勢相適應的,也和中國的經濟體量相適應。中國是世界經濟大國,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大的經濟體像美國和歐盟都是要建立一個多元化的能源供應體系,因為靠單一的能源供應體系是沒辦法支撐的。推進“四個革命、一個合作”,就是要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應體系。
優先發展非化石能源是補短板。因為我國能源供應體系不是多元化的,是以煤為主的。有些區域甚至是“一煤獨大”,如山西、內蒙古能源消費的80%以上是煤炭,生產的也主要是煤炭。從全國來講,當前非化石能源雖然體量很大,但占比還不是很高,這是短板。優先發展非化石能源就是要補上這個短板。只有短的這一塊補上去,多元清潔的供應體系才能夠形成。同時,非化石能源中可再生能源近年來成本大幅降低,已經成為了未來的能源,大規模、高比例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構建面向未來的能源供應體系的必然選擇。
清潔高效開發化石能源也是針對我國能源發展現狀的。我國能源供應體系中化石能源占比較高,但我們還不能不大量地使用它,大量使用的前提就是清潔高效地使用。
加強能源儲運調峰體系建設。我國能源集中式發展,形成了北煤南運,西電東送格局,但我國的石油天然氣使用體系、調控體系不完善,比如城市儲氣庫建設滯后。所以,強化儲運體系也是一種補短板。
支持農村及貧困地區能源發展,主要是指能源的普及性。建立一個多元的能源供應體系要有普惠性,要讓能源資源的獲取照顧到欠發達地區。我國最大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可持續。能源普及符合國際趨勢和要求,聯合國在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千年發展目標中都支持能源普及。
中國石油石化:在您看來,各種非化石能源,如太陽能、風電、水電,核電等在我國的發展會有一個優先順序嗎?
韓文科:有優先,但這種優先次序不是人為決定的。說得準確一點,不是由人主觀來決定的。非化石能源在我國的發展取決于技術突破和能夠規模化發展。能夠大規模發展的非化石能源,且有技術突破的肯定可以優先發展,比如我們建設了千萬級風電基地。因為它會形成產業,規模化發展后會形成商業化發展、變成無補貼的發展。此外,還有一些新的能源和技術,如儲能、燃料電池汽車、氫能、地熱能可能在若干年后發展成體量很大的規模化產業,也會被放置到優先地位。如果新能源產業技術都成熟了,也能規模化發展,就看市場競爭力哪個更強了。
中國石油石化:當前形勢下,全方位加強能源國際合作具有怎樣的意義?
韓文科:應該用幾個視角來看待加強國際能源合作的意義。
能源關乎全球發展。不管是欠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改善都離不開能源。但世界能源體系的發展是不平衡的,80%的世界人口的用能水平仍然是非常低。我國處于20%比較富裕的用能水平范圍以內。
從世界角度講,世界主要經濟體包括中國、歐盟、美國應該從全球責任高度來推動全球能源市場不斷平穩發展,降低能源成本,使能源普及性不斷提高,讓生活水平較低的人也能用到更多的能源產品和服務,改善他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我國加強國際能源合作,比如“一帶一路”,與東盟、東南亞、中亞國家以及非洲的能源合作,都是要推動能源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能源利用水平較低的國家得到更大、更加充分的發展。
所有國家都要保障能源安全和能源供應。但是,我們提倡世界的能源安全應該是共同的安全,就是你也安全我也安全。在復雜的國際能源地緣政治和不斷起伏波動的國際能源市場條件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因為不能憑一己之力保障自己國家或者全球的能源安全,所以需要國際合作。
全球能源發展要和全球可持續發展或者落實《巴黎協定》對應起來。全球需要一個能源治理機制,大家同向而為,向著綠色低碳的方向轉型,這也需要國家間的合作。
全球能源資源要在全球配置才能最大限度滿足生產國和消費國的共同利益。生產大國要把更多的能源賣出去,消費大國應該無障礙地或者自由地獲取能源才有利于發展,這些也離不開國際合作。加強國際合作,既是責任,也是獲得自己應有利益和收益的必需途徑,同時也是促進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道路。
中國石油石化:我國應怎樣推進能源“一帶一路”建設?
韓文科:“一帶一路”建設這幾年來的成效顯著,特別是能源合作,今后還要重點推進。比如,能源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特別是電網、油氣管網;幫助“一帶一路”國家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建立更多的基礎設施推動雙向投資,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等等。今后,“一帶一路”合作主要會聚焦清潔能源,以綠色清潔能源為主,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以及儲能、氫能等這些新能源技術將會唱主角。
中國石油石化:您如何看待石油達峰前后我國油氣行業的發展之路?
韓文科:從達峰的角度,油和氣要分別看待。石油的碳排放相對高于天然氣,加上石油的主要用途——交通液體燃料在世界范圍的趨勢是被加速替代。許多國家已經宣布要淘汰燃油車,而且不少國家已經有了時間表。所以,從碳達峰來講,石油產業會越變越小,因為它會被大規模的比如電力交通給替代掉。至于變小到什么程度,現在還不得而知。另外,石油化工業也面臨著其他產業如新材料產業的競爭。
天然氣的碳排放比石油要低很多。天然氣作為燃料具有較大的便利性,尤其是城市可以通過管網輸送,便利性和效率比以前大大提升。所以,國際上許多國家并沒有把天然氣減少或者退出提上日程,還沒有這個時間表。從我國來看,天然氣的使用量是不足的,在未來很長時間還要增加天然氣的使用。天然氣可以和可再生能源更好地協調發展,比如通過加裝碳捕集裝置,運用CCUS 技術來捕獲天然氣中的碳,把天然氣變低碳或者脫碳。目前,很難說到2050 年時天然氣剩多少,也不能預測天然氣的峰值會在哪一年出現。從歐盟來看,可能到2050 年時天然氣使用量會有所降低,但也不一定全部退出;像美國和中國,我的看法是2050 年時,天然氣還會大量使用。
中國石油石化:當前,“三桶油”逐漸涉及光伏、海上風電、地熱、氫能源等新能源;國際巨頭殼牌、BP、道達爾等似乎更傾向于“棄油向新”。對于國內外油氣企業面對未來的轉型舉措,您有什么看法?
韓文科:西方國家石油巨頭的轉型肯定比我們要快一些。一是因為體量大,二是因為轉型比我們早很多,如歐盟早就達到碳排放峰值。從中國來看,三大油氣企業首先要做到綠色發展,因為這是和新發展理念相適應的,也是國家環保生態紅線的要求。其次,三大油氣企業要轉型,向綜合能源公司過渡。

●供圖/視覺中國 東方IC

石油業為什么會出現油氣巨頭?原因就在于專業的分工。油氣在需求高峰的時段需要有這種專業的石油天然氣巨頭來保障資源開采,保障供應。但是,未來石油巨頭面臨轉型和被不斷替代的過程。油氣巨頭轉變成綜合性的能源公司,轉向太陽能、風能是必然的。但是,在目前階段,我國三大油氣企業的主業還是石油和天然氣,這種狀況應該在10~20 年里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像中海油發展海上風電,它可能會變成一個海上風電巨頭,這也是我們期望看到的。因為中海油掌握許多海上風電和海洋技術,別人可能還做不了這些,而且發展海上風電不影響其傳統的石油和天然氣業務的發展。
當然,綠色發展不等于低碳發展,低碳是比較難的。低碳是要減少石油和天然氣開采。雖然石油的開采和使用肯定是會越來越少,尤其到2060 年,但還有40年時間,所以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