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東
現如今,為什么說如何構建品牌應成為企業的戰略思考呢?因為環境變化的越來越快,企業構建品牌必須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從品牌外部環境來看,中國在線經濟高速發展,移動社交圈層極速裂變分化,各個平臺之間的信息流動更加便利,多平臺、碎片化的信息流增加了品牌的粘性和曝光率。從品牌內部環境來看,優質的產品,穩定而持續的品牌主張與品牌IP化成為連接消費者和企業的重要紐帶。
為了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品牌面臨一系列挑戰,首先,市場的話語權和決定權已經由生產端向消費端轉變,品牌不再象以前那樣由自己定義,而是由消費者和企業共同打造。另一方面,消費者本身發生變化,經過多年市場培育的消費者比以往更加成熟,他們的期望比以前更高、體驗更加多樣化、具有更加多元價值觀、偏好和需求。最后,消費場景發生巨大改變,特別是2020年突發的新冠疫情,強化了一系列消費方式的轉變,讓線上購買、體驗成為消費者參與品牌的重要途徑,隨著中國有效的的疫情防控,線下實體店經營逐漸恢復常態,現場多感官體驗對于品牌構建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效力。那么,具體的構建品牌需要怎么做呢?
消費者洞察一直是品牌構建的重要環節,通過消費者洞察,企業可以調整制定自己的品牌戰略,隨著品牌溝通環境的變化以及品牌IP化所帶來的與消費者之間文化、情感共鳴,用戶多樣性比以往呈現得更加清晰,平臺開發獲得品牌的重視,如何培育消費者,了解目標人群的喜好,用他們的溝通方式進行交流,從而創造與平臺消費者內容一致的內容,通過內容討論來打造品牌影響力。廣告說服不再是打動消費者的主要方式,相互平等地溝通,融入對方生活方式和價值態度,才會給品牌帶來更加持久的印象。粉絲效應也讓品牌擁有牢固的擁躉。他們視品牌如己出,將喜歡的品牌看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積極參與到品牌討論中。比如小米公司在其官網上專門有為粉絲準備的“社區”版塊,?“因為米粉,所以小米”更是體現了品牌與粉絲融為一體的品牌主張。無論是產品還是廣告,都成為引發用戶、粉絲互動和討論的內容。利用這個平臺,小米產品每周更新四五十個、甚至上百個功能,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由米粉提供的。
在日常生活中,品牌與消費者的連接點有無數個,過去廣告、實體店是品牌連接用戶的主要接觸點,隨著數字媒體在生活中的無縫入侵,以數字化、互聯網為主要特征的新的溝通渠道已經成為主要溝通、交流渠道。為了適應消費環境和互聯網移動時代的變革,品牌圍繞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構建多維場景,隨之而來的是溝通方式和渠道的多樣性,主流媒體、社交媒體、公眾號、短視頻、電商平臺、直播等都可以成為聚攏粉絲的渠道。當品牌面臨如此眾多的平臺選擇時,不能因為碎片化的信息而給一貫的品牌主張帶來雜音,因為最適合的永遠是第一位。在充分了解粉絲年齡、興趣愛好、價值觀等信息后,強調有效組合,綜合打造品牌全方位數字內容溝通,為消費者提供立體的、多維度信息溝通網絡。
品牌是一種需要良好聲譽成長起來的資產類別,是一種依靠慢慢累積形成的企業資產,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媒介之間的邊界由清晰變得模糊,只有依靠新舊媒體的互通和共融才會打造出具有生命力的恒久品牌。
無論何時何地,消費者體驗度永遠是品牌滿足不同場景消費訴求的重要考量。消費者體驗不僅僅是真實場景體驗,還包括互聯網、移動終端為媒介的虛擬體驗,隨著5G以及計算機技術的進步,線上體驗的方式和手段會更加豐富,給消費者的線上購物體驗帶來更加真實甚至超現實的感受。產品是品牌的核心,好的產品甚至可以決定品牌價值,消費者只有在真正使用產品后才會形成理智的品牌印象,并有興趣深度參與到品牌構建之中。在消費者沒有購買產品之前,品牌形象和產品的直接印象是促成購買行為的重要因素,當消費者無法體驗到實體產品時,虛擬的產品體驗經歷會增強消費者好感和購買欲望。這時,優秀的互動創意設計就會增強這種虛擬體驗,讓消費者對產品、品牌產生好感,讓品牌和銷售成為完整的有機體。
需要注意的是,當我們談論虛擬體驗時,并不否定品牌實體店為消費者帶來的沉浸式消費體驗。當消費者置身于真實空間中,被觸摸、聲音、光線、色彩、甚至氣味所環繞時,這是任何虛擬技術所無法達到的。這種綜合感官體驗對于品牌來說無疑具有一種立體的、沁入人心的增值效力,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消費者在品牌實體店中的體驗將會增多,帶來更加真實的品牌印象。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