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日月其邁,歲律更新。新年伊始,《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條例》正式施行,這是繼2012年《江蘇省保護和促進臺灣同胞投資條例》實施后,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制定的第二部促進與臺灣交流合作的地方性法規,也是我省首次為縣級市特定區域立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昆山因臺資而興,因臺企而強。從江蘇首家臺資企業順昌紡織落戶昆山到10萬臺商臺胞在這里安居樂業,從國務院批復設立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并將試驗區擴大至全市到《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條例》施行……昆山與臺商臺胞攜手走過30年風雨歷程。30年砥礪奮進,30載碩果累累,截至去年11月底,昆山地區生產總值的30%、工業總產值的50%來自臺資企業的貢獻。昆山已成為大陸臺商投資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昆山試驗區已成為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條例》的出臺因需而立、應運而生。隨著昆山試驗區建設的加速,一些問題逐漸涌現:重大改革缺乏“于法有據”、未能有效固化試驗區既有經驗成果,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沒有法規化……如何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如何更好保障臺資臺企權益,如何讓試驗區更敢于先行先試,勇于探索創新,并形成全省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答案在法治。法治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出臺《條例》,是貫徹落實中央對臺大政方針的需要,是鞏固發揮江蘇對臺合作優勢的需要,也是固化昆山試驗區改革創新成果與開放再出發的需要。
《條例》的出臺,本身也是一次創新實踐的過程。昆山大膽嘗試,率先提出制定條例的設想和建議;省人大常委會面向改革前沿、堅持問題導向,全力推進科學民主立法;堅持省市縣三級聯動,聚智又聚力,充分發揮昆山市委、市人大和市政府在草案起草中的作用;與省發改委、省司法廳以及昆山市人大常委會等部門的聯動中善做、創新。這次為特定區域立法的首創探索,既體現江蘇人大立法質量,又在立法中注入溫度、賦予情感,凝聚起推進《條例》出臺、助力昆臺融合發展的磅礴力量。
這是一部創制性的地方立法,同時,鼓勵支持探索創新又是《條例》彰顯的鮮明導向。《條例》明確,試驗區要堅持改革創新、開放合作、先行先試、互利共贏的原則,探索全方位高水平開放的新機制、新路徑、新模式。“先行先試”是試驗區的生命力之所在。一方面,《條例》引導重點領域加大“先行先試”力度;另一方面,《條例》為今后“先行先試”預留空間,支持試驗區與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創新發展。這部創新的《條例》,將進一步為昆山“大膽試、勇敢闖,充分凸顯發展的探索性、創新性、引領性”奠定更加堅實的制度基礎,為昆臺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
舟楫相配,得水而行。改革駛入深海,離不開法治護航。以創新的立法實踐護航昆臺兩地融合發展,以嚴實的舉措保障《條例》的貫徹實施,必將為昆山試驗區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改革開放,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提供更有力的法治支撐,續寫昆臺兩地產業合作和融合發展新篇章,為江蘇在新征程上書寫“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合格答卷作出應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