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開始,我們正式進入“十四五”時期,這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進入新階段,邁向新征程,如何奮楫爭先,讓“強富美高”成為江蘇探索現代化路徑中的鮮明標識?人大代表們建言獻策、集思廣益,齊心協力擘畫高質量發展藍圖。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歷史窗口期,是由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伴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上國際舞臺,中國企業必將面臨來自全球企業的競爭。疫情“黑天鵝”的來臨,讓我們認清了中國企業在抵御風險能力上的欠缺和不足;中美貿易摩擦讓我們意識到,我們的核心科技環節仍受制于人。如何通過政企聯動,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將對中國企業的穩健、長遠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基于當前國內宏觀經濟現狀,區域的經濟結構和產業體系逐步趨于完善,相較于以往的特惠性政策,普惠性政策將更有利于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伴隨經濟快速發展,政府現階段將更多注重經濟質量的提升和經濟效益的增長,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和增長動能轉換,更需要鼓勵多元化的產業跨界合作,營造跨界融合的產業生態。
科技創新是發展永恒的主題,也是中國企業想要立于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要提升中國企業的硬實力,僅依靠企業的單打獨斗可謂是杯水車薪。政策優化方面要實現從支持科研到“哺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轉變,通過政策引導、專家指導、建立行業準則、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市場秩序,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撐服務,從改善營商大環境入手,積極促進科研隊伍穩定,縮減從技術研發到產業化、市場化的時間和經濟成本,為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供必要的土壤和養分。
“十四五”時期,中國企業必將以全新的定位參與國際合作。一方面要以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吸引外商投資,同時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國際化的市場環境,這是對營商環境優化提出的巨大考驗。為此,要進一步營造公平、公正、依法、有序的市場經濟環境,建立多元、共融、適度的監管機制,掌握好國家宏觀調控與市場資源配置的平衡、節奏和力度,切實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
(省人大代表、蘇州路之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榮)

從“十四五”時期江蘇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出發,推進產業下鄉、人才下鄉、資本下鄉、文化下鄉,更高水平實施鄉村振興。
推行產業下鄉,增強農村經濟抵御風險能力。我省農村產業發展仍有資源利用不充分、結構不優化等問題。建議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和優化升級。著力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推進其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深度融合,延伸農業產業鏈、供應鏈。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引導農業社會化服務、良種繁育等現代種養業和服務業進入農村,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質擴量增效,增強抗風險能力。
推進人才下鄉,補充農村經濟發展后勁活水。鼓勵社會各界人才為鄉村發展提供技術、咨詢、產品流通等服務,提高農村勞動力專業素質。促進城鄉、區域、校地人才培養合作,組織城市醫生、教師、科技人員赴基層服務。健全農業技術遠程教育體系,暢通農業技術與農村勞動者間聯系,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分流。加強黨政管理人才輸入,選派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優秀黨員干部到村(社區)任職掛職,建強鄉村振興“帶頭人”隊伍。
推進資本下鄉,鼓勵多元主體參與農村建設。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帶動人力、財力、物力和先進技術、理念、管理進入農業農村,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落實財政補貼、金融信貸、用地用電等支持政策,鼓勵民營企業家到農村投資興業。
推進文化下鄉,不斷滿足農民精神文化需求。加大資金投入,推進農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建立村公共數字文化綜合服務平臺,配齊用好人員陣地,提升綜合文化服務功能。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好傳統村落、農業遺跡等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好手工技藝、民俗活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激發群眾參與熱情,鼓勵群眾自辦文藝隊伍,吸引專業人才扎根基層傳播文化。
(省人大代表、揚州畢善龜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 夏晴)
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完善傳染病監測網絡和預警體系,加強三大重點傳染病防治,提高重大疾病篩查率和有效治療率。建立省市兩級平臺,市縣鄉三級網絡,以市級大數據建設為主體,將疾控機構、醫療機構、采供血機構、急救中心、衛生監督機構及相關部門疾病報告監測系統納入大數據中心,同時對接省級網絡平臺,根據需要實現統一管理、分級授權、資源共享。
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疾控機構實驗室能力建設,完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管控體系。重點加強市、縣(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硬件系統建設除滿足日常辦公、檢驗檢測和一般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外,考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的應急處置相關的特殊需求和特定功能。進一步加強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體系的建設,統籌規劃公共衛生基礎性檢測以及前瞻性檢測,培育現場流行病學、分子生物學(病毒學)、環境衛生學、食品安全等重點實驗室,讓應急檢測能力與項目檢測能力齊頭并進。
加強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社區衛生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強化優質服務質量。加強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老年人健康管理與醫養結合服務,探索多元化、多樣化、城鄉覆蓋的老年人康養新模式。
加強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全科醫生、公共衛生應急等部門緊缺人才,注重基層衛生隊伍建設和優惠政策支持。目前,基層各級疾控機構或公共衛生服務中心的衛生技術人員配置不合理、不均衡或嚴重缺乏,醫療、防疫技術人員的疾病防控與救治能力弱化嚴重。建議擴大規模、高質量培養公共衛生與防疫技術人才,重點引進或打造公共衛生學科帶頭人和領域領軍人才,建立臨床救治、流行病學調查、衛生監測、實驗室檢測等以公共衛生需求為導向、技術過硬的專業人才隊伍。
(省人大代表、揚州市邗江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科長 馮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