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宗澤
(哈爾濱市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科技型企業的成長對社會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其不僅能夠有效推動社會產業結構的優化,對社會就業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同時還能對我國的科技創新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對于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意義。但是相比于大型的,正在處于成長階段的科技型企業來說,中小型處于成長階段的科技型企業,無論是在人才、資金方面,還是在技術以及信息方面都存在劣勢。而即使是對于大型的處于成長階段的科技型企業來說,其在發展的過程中同樣面臨著一系列來自內部以及外部的風險。為了使科技型企業能夠實現健康的成長,就需要在科技型企業成長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給予其必要的政策支持,就需要能夠在科技型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根據其發展的實際需要給予其必要的政策支持,文章就針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具體探討。
針對處于種子期的科技型企業,要能夠加大對于企業創新活動的支持力度,在充分考慮企業階段發展特征的基礎之上,要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創新活動開展在推動企業整體實力提升方面的支持作用,盡可能地對各方資源進行整合,為企業營造良好的技術創新條件[1]。例如,國外某發達國家就針對本地區的一些中小型的處于種子期的科技型企業建立了適合其自身發展以及技術服務項目特點的創新研究計劃,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推動企業的研究結果實現商業化運作,由政府出面,為企業提供一定數額的研究基金,其主要目的在于彌補中小型科技型企業成長過程中存在的投資吸引力較弱的問題。也有一些國家針對企業技術創新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的輔助措施,這種措施不僅包括在稅收以及融資方面的輔助,同時也包括一系列的技術指導以及技術培訓方面的服務,進而對科技型企業的創新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而從我國的情況來講,針對處于種子期的科技型企業,在政策支持方面則需要能夠更多地傾向于對企業的創新活動進行支持。
美國政府對此作出了明確規定,即政府在實際開展采購工作的過程中,處于創建期的科技型企業要能夠占有一定的份額,其主要目的就在于推動處于創建期的科技型企業的發展。日本的主要做法則是輔助科技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這種輔助不僅包括海外方面的投資,同時也包括為科技型企業提供一些海外方面的市場信息,拓寬企業的經營范圍[2]。而在產品市場開拓的角度來講,在企業的最初創建期間,國家方面既需要有效給予企業這方面的知識,避免企業因自身無法打開市場,導致好的產品無法推廣的情況出現。
在針對處于成長期的科技型企業提供政策支持的過程中,由于這一階段的企業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可以說,資金是否充足往往決定了企業能否在市場上實現生存。針對這一情況,政府在為企業提供支持的過程中,自身要能夠搭建一些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同時還要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方面的渠道,使企業能夠有機會進入到風險資本市場之中[3]。在這一方面,日本政府已經取得了十分豐富的經驗,政府方面會建立相應的金融機構,為一些處于成長期以及穩定期的科技型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且針對企業的社會貢獻度,為企業提供一定程度的貼息支持。這樣的政策能夠有效促進我國中小型科技型企業的發展,有效扭轉科技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劣勢地位,全面提升我國科技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社會經濟體制的整體優化打下良好的基礎。
創新基金的主要作用在于將實驗室的技術轉化為市場產品,創新基金多數應用于處于創建期以及種子期的科技型企業,尤其是針對正在處于中試階段的項目以及試驗階段的項目要能夠加大資助力度,避免生產性的項目過度占用資金。對于正在成長過程中的科技型企業來說,要能夠充分發揮創新基金的積極作用,在對企業進行資助的過程中,不僅要能夠擴大創新基金的資助范圍,同時還要能夠對資助模式進行創新,可以將創新基金的有償使用與無償撥款有機地結合到一起,針對國家重點支持的科技項目,需要無償進行資金劃撥,必要的時候可以對其提供一些貸款方面的補貼。另一方面,為了使創新基金的社會作用和社會地位能夠得到有效穩定,可以嘗試制定相應的法律政策予以支持,建立專項計劃推動我國科技型企業的成長[4]。
相比于國外的發達國家來說,我國創業投資產業的發展才剛剛起步,其在運作過程中政府資金的引導依然占據主導地位。針對這一情況,為了使創新基金的資金支出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合理,還可以嘗試在其中安排一定數額的資本金,尤其是針對還正在處于成長階段的科技型企業,由于這一類型的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往往面臨著一定的風險,且這種風險要大于其他行業初創企業的經營風險,因此,針對創新基金需要進行重點投放,同時也需要積極吸收一部分社會資金融入到創新基金之中,投資公司的資金在企業內部運作的過程中,可以將其轉化為母基金,建立完善的運作機制,不僅要充分發揮市場運作以及政府引導方面的作用,同時還需要建立完善的專家管理機制,確保社會中的各個階層都能積極融入到創業投資體系中來。在這一模式的建立過程中可以嘗試參照以色列政府提出的YOZMA 基金運作模式,進而將創業基金真正轉化為基金,投入市場化運作,有效優化創業基金使用過程中的投入與產出比。

圖1 母基金模式融入到財政資金運作
若科技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還正處于創建期,政府方面要想加大對于企業的扶持力度,則可以嘗試建立完善的政府首購制度,從企業自身發展的角度入手,對其給予必要的支持。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從最近幾年的情況來看,采購總額也呈現出了逐年增加的趨勢,而從國際慣例的角度來講,政府每年需要給予中小型企業20%的采購合同,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科技型企業的發展[5]。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具體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為處于成長期的科技型企業提供一定比例的采購訂單,或是在與大企業簽訂采購合同的過程中在其中設立明確條款,要求大企業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完成一定比例的中小型企業采購任務,若商品在質量以及服務方面整體并不具備顯著的差異,政府采購則需要適當向成長過程中的科技型企業傾斜。
在向成長中的科技型企業提供稅收優惠的過程中,以往這種優惠會更多地體現為直接優惠,但是,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受到市場競爭的影響,這樣的優惠往往很難落實到成長中的科技型企業之中,往往是大型企業受益更多,針對這一情況,就可以嘗試制定一些間接的優惠政策,使處于發展過程中的科技型企業能夠真正受益,常見的形式主要包括延遲支付、建立完善的稅前扣除抵免政策等,企業在實際進行科研活動的過程中,針對所需要使用到的房屋以及先進設備等,可以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推動其加速折舊。換句話說,在向企業收取經營所得稅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能夠直接給予企業一定比例的稅率優惠,另一方面則可以嘗試通過在稅前扣除投資凈利潤損失、稅收返還等方面的措施,降低企業的稅收壓力,使其能夠順利度過初創期。
綜上所述,處于成長過程中的科技型企業很多都面臨著較大的經營風險,而為了使科技型企業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揮,政府方面就需要多給予企業一些扶持政策,為企業的穩定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