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梅
(興化市張郭鎮經濟發展局,江蘇 興化 225722)
在政府部門工作中,各項決策均需依托于所轄地區的發展現狀,而所轄地區發展現狀的準確評估,離不開數據統計工作。政府部門應注重統計服務的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數據質量,精準呈現所轄地區各行各業的發展狀況。就此,關于強化數據質量控制、保障統計工作水平的研究具有鮮明現實意義。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各地區政府部門遵循宏觀政策指導,結合所轄區域的發展狀況,大力推進統計工作,提高統計的科學性、合理性及準確性。但因工作理念、專業素養等因素影響,數據統計工作存在諸多問題,導致統計數據出現偏差,難以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有效參考。細化來說,數據統計工作的問題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重視程度不足。在互聯網時代,數據統計工作量顯著增長,對數據質量提出更高要求。部分地區的統計部門缺乏對數據質量的重視,并未認識到互聯網時代數據量、數據采集方式等因素的變化,使統計數據出現失真、遺失等問題。同時,在數據統計工作中,還存在統計流程不規范、統計盲區等現象,導致數據統計工作流于形式[1]。二是缺乏保障措施。在數據統計工作中,數據質量受資金、統計方式、統計法制環境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統計部門將數據統計工作為重點,忽略配套保障措施,使數據統計出現資金投入不足、統計方式滯后、法制責任不明確等問題,加大數據統計難度,導致數據統計工作開展受限,出現統計數據偏差、統計違法等行為,不利于統計工作的有效實施[2]。三是統計工作不規范。對于政府部門而言,數據統計工作涉及經濟、社會、人口、產業等各個方面,工作量較大,需制定完善統計工作制度,明確各項數據的統計指標與相關要求,方可保障統計工作規范開展,獲取準確、真實的統計數據。但在實踐工作中,部分政府部門照搬其他單位或部門的統計工作制度,與自身工作實際脫節,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統計工作量、統計工作難度,進而導致統計數據出現偏差。四是統計人員素養低。統計人員是開展統計工作的主體,其素養是保障數據質量的關鍵。部分地區配置的統計人員較少,且時常會因工作需求調入其他部門,加大了統計人員的流動性,影響統計工作的有效銜接,易出現數據失真等問題。同時,在統計部門,尤其是基層統計部門,統計人員的待遇相對較低,且工作繁重,難以招收專業統計人才,統計部門的統計人員表現出學歷低、專業能力不足等問題,統計素養相對較低,失真數據、虛假數據、不完整數據等現象普遍,不滿足新時期對統計工作的要求[3]。
在經濟新常態發展背景下,黨中央及各地區政府部門均對統計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制定更為明確的統計工作標準。在此基礎上,基層政府部門及統計部門應高度重視統計工作,合理認識并積極適應經濟新常態,明確統計工作的重要性,增強數據質量控制的責任感,領會黨中央及政府部門文件精神,做好標準執行與落實工作[4]。細化來說,各基層政府部門與統計部門應結合所轄區域現狀,制定完善統計管理制度,加強對虛報、瞞報、漏報等行為的管理,明確統計人員在數據質量控制方面的責任,提高統計人員的統計調查能力,有效控制統計數據質量,進而提高統計部門的統計公信力,為統計數據的開發利用奠定基礎,充分發揮統計工作重要作用[5]。例如,某基層政府部門為引導所有干部高度重視統計工作,制定完善統計管理制度與統計責任體系。在統計管理制度中,明確基礎統計要求、基層報表統一標準、數據評估要求,實施回訪核查機制,全面審核統計數據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及時發現數據異常現象,提高數據質量。在統計責任體系中,政府部門明確地方黨政機關的責任(包括統計違法行為追責、將統計數據質量納入政府部門績效考核等)、統計部門的責任(包括統計工作實施、統計數據管理等)、紀檢監察機關的責任(包括統計造假行為巡視、相關舉報案件受理、統計違法行為處罰、統計部門工作考核等),約束各部門工作人員的統計及統計管理等行為,從整體提升統計工作質量,進而保障數據質量。
針對保障措施缺失問題,政府部門應加強配套設置建設,從多角度控制數據質量,提高統計工作水平。
就技術角度而言,政府部門應認識到互聯網時代各項工作的技術創新趨勢,結合統計工作實踐,為統計人員配置先進設備,改變傳統人工數據處理模式,利用計算機設備替代人工操作,提高數據統計的效率與質量,進而強化數據質量控制[6]。以某政府部門為例,針對經濟數據統計要求,指導市級統計部門與縣級統計部門共同構建綜合經濟社會數據庫,配以網上數字認證系統,打造全面共享、數據真實的統計數據平臺,推動數據統計的現代化發展,為統計工作提供便利。就統計法制環境而言,政府部門及統計部門應做好統計相關政策法規的學習與宣傳工作,如《統計法》、《統計法實施條例》等,提高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統計人員乃至所有社會成員的法律意識,鼓勵社會各界積極配合統計部門工作,降低統計數據獲取難度,強化統計數據質量。同時,對于縣級以上統計部門,應在內部設置統計執法檢查機構,負責監督管理統計人員的各項工作,及時發現統計違法行為,保障統計數據的真實性[7]。以某政府部門為例,在開展統計執法檢查工作時,構建統計檢查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執法隊伍遵循“雙隨機”抽查機制開展執法工作,全面檢查統計數據質量,及時發現瞞報、漏報及誤報現象,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切實落實依法統計工作。
針對統計工作不規范問題,政府部門應制定完善統計工作機制,明確統計工作規范流程與具體要求,保障統計工作規范有序執行。以某政府部門為例,其完善統計工作機制涵蓋以下幾點:第一,明確數據上報方法。該政府部門在統計工作的數據上報環節中,采用“一套表”聯網直報方式(如圖1 所示),根據統計數據所在領域的不同,劃分為以下兩類:一是“企業一套表”,該領域的數據統計工作屬于工業統計,可利用聯網直報平臺與企業各類信息系統的銜接,實現數據共享,為企業填報數據提供便利,壓縮企業弄虛作假的空間,規避統計違法行為的出現;二是“基層一套表”,該領域的數據是指工業統計以外的數據統計,以農業統計為主,由統計人員將相關數據錄入系統內,通過系統、人工雙重審核,保障數據質量[8]。
第二,開展數據評估工作。該政府部門從內外部兩方面開展數據評估工作,在內部設立數據評估部門,專門對統計數據進行審核、評估與分析;在外部邀請第三方機構對統計數據進行客觀評估,及時發現統計數據的存在的問題。同時,政府部門通過官方網站等媒體平臺,將數據評估結果進行公開,提高統計數據的權威性[9]。例如,某政府部門在進行GDP 數據統計時,按照表1 的標準進行數據評估,保障統計數據的準確性。

圖1 “一套表”聯網直報平臺示意圖

表1 GPD 統計數據評估標準
第一,優化人員配置,結合區域統計工作量,配置充足統計人員,提高統計人員福利待遇與相關補貼,吸引更多優秀人才[10]。在原本統計人員編制的基礎上,設置統計輔助員崗位,協助統計人員完成數據統計工作,減輕其工作負擔,提高統計工作效率,進而保障統計數據質量。通常來說,對于4 萬人以內的鄉鎮,應至少配置一名統計輔助員;對于10 萬人以內的鄉鎮,應至少配置兩名統計輔助員。第二,加強人員培訓,對統計人員進行崗前培訓,未通過培訓考核的統計人員不可入職,提高統計隊伍的專業性。同時,在入職后,定期進行專業培訓,圍繞統計相關政策法規、先進統計方法技術,拓展統計人員的理論知識,提升其統計技能,保障數據統計質量,提高數據統計效率,并鼓勵統計人員考取統計資格證書,為成功考取的統計人員提供獎勵,建設一支學習型統計隊伍,不斷提升統計工作水平[11]。第三,職業道德建設,定期開展反腐倡廉教育,通過講座解讀統計相關政策法規,使統計人員認識到依法統計的重要性,約束統計人員的統計行為,提高統計人員的責任感,進而提高統計數據的公信力[12]。
綜上所述,在數據統計工作中,存在重視程度不足、缺乏保障措施、統計工作不規范、統計人員素養低等問題。通過本文的分析,統計部門應高度重視統計工作,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完善統計工作機制,加強統計隊伍建設,從理念、環境、制度、人員四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數據質量,使統計工作更好地為政府部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