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公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黃 琥
西寧市是青海省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帶一路”戰略通道節點城市。西寧市自創建公交都市以來,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體系不斷完善,公共交通運營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穩步提升。截至目前,西寧市常規公交線路有102條,運營線路總長度1484公里,運營車輛1940臺,萬人公共交通車輛保有量18.3標臺,公共交通站點500米覆蓋率100%,綠色公共交通車輛比率達100%,城鄉客運線路公交化運營比100%。
科學合理配置資源,提高公交運營效益。西寧公交通過公交大數據的分析利用,為運營組織提供了定量化、精細化運作基礎,使行業公益性和運作市場化有效契合,公交運營與服務能力整體提升,實現了公交車輛、人員、線路運營的精準化、數字化、智能化管理。西寧公交充分認識到,社會與經濟兩個效益的有效結合和提高,取決于企業的改革創新,于是開始了大踏步的“西寧模式”運營改革實踐和創新探索。
西寧公交以提升公交綜合運營服務品質為著力點,積極履行“綠色發展,服務民生”的社會責任,銳意改革、砥礪前行,探索創新運營工作經營理念的迭變。
(1)結合線網結構,運營組織差異運作。結合西寧市城市十字架構空間結構特征,科學合理規劃公交線網,提高覆蓋率,提升通達廣度和深度,逐步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將公交線路向全域延伸;打造以快速公交為骨架、常規公交為主體,以城市快客、大站快車、高峰區間公交、旅游公交、夜班公交、城郊公交、附(副)線公交、專線公交、微循環公交、定制公交等多元化特色公交為補充的立體公共交通出行體系;按照公交線路快線、干線、支線(微循環)線網分級方案,針對不同分級采取不同的運營組織方式,科學合理配置資源,提高公交運營效益。
(2)創新引領,科技先導。運用科學技術及大數據“精準把脈,對癥下藥”。公交運營過程中產生大量的IC卡、掃碼和GPS數據,這些數據可直觀反映公交客流出行特征,以此類公交數據為數據源進行時間和空間維度的分析,可掌握公交全天的客流規律、工作日和周末的客流規律以及運營車輛班次與客流的匹配情況、站點客流規律、客流分布、乘客換乘情況等(圖1);通過大數據的宏觀及微觀分析,為公交運營提供了定量化、可視化、精細化的分析基礎。
(3)平臺建設與利用。學習借鑒大數據、公交客流OD分析思路與經驗,建立客流統計分析系統,構建模擬3D展示平臺,統計分析線路、站點、斷面、不同時段客流分布規律信息(圖2),實現高可靠的以客流為基礎的智能調度,進行科學、準確、合理、高效的事前決策;建設完成客流分析流程的自動化與數字化,進一步發揮人工智能對數據的挖掘利用,并指導各運營單位實踐運用,為運營模式的創新轉變奠定基礎。
(4)應用與推進。各運營公司選取1個車隊,2-3條線路進行試點并全程跟蹤指導評估。通過數據分析與現場調研結合,對線路運營組織情況、路段時段進行宏觀分析,調度指揮搭載運用分析結果,適時調整運力適配與運營模式。
(5)精準調度,計劃發車。通過數據分析與智能調度系統相結合,分析不同時段及路段的客流動態,突破以往“大水漫灌”式的調度流水發車模式,推行“計劃發車”新模式,根據周末、工作日、高峰、平峰及低峰等不同時段、不同路段站點的客流特征制定調度計劃,合理配置運力,精準調度運營。

圖1 分段客流表

圖2 客流分析表
(1)資源重新配置與利用。西寧公交現有運營車輛近2千臺,每日因修車、待料、休息、人員缺乏等各種原因停駛車輛350-450臺,實際車輛利用率在75%-80%,車輛資源沒有達到最大化有效利用。運營改革要堅持需求導向,豐富運營模式,提升運營能力,改變以往線路人為運力配置模式,實現人力與車輛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利用。
(2)運用數據“精準把脈,對癥下藥”。把握5G發展契機,立足數據應用,利用大數據、3D模型平臺,通過公交運營客流數據分析和現場調研,根據不同時段、不同路段客流調研分析情況,制定線路運營班次計劃并適配與之相對應的運力,實現客流與運力配置一線一分析、一線一適配。減少路線固定配車數,通過高峰和平峰配車數的機動化運作,合理調配運力,較好解決了重要時段運力保障不力和次要時段運力浪費現象。
(3)基礎運力配置。突破以往固有運力安排模式(重要時段、次要時段運力相等),運營公司、車隊依據客流數據分析與調研結果,做出線路相對應的運營計劃,配置次要時段路線的基礎運力,重要時段或突發情況造成運力缺少(如病事假、修車)等,由機動運力進行運力補給。
(4)機動運力配置。運營公司、車隊根據各線路重要時段運力要求,適當配置機動運力,在重要時段予以線路運力補充,次要時段車輛停駛,做基礎運力儲備。
(5)梯次運力投入。根據各路線重要時段與次要時段客流特征,分時段實施機動運力投入與撤回,將早、晚高峰車、通勤車、包租車、重大活動用車等結合統籌,并根據當天各條線路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對線路進行運力補給。
(6)機動運力再利用。作為線路運力儲備車輛,線路基礎運力車輛因修理等原因停駛的駕駛員,車隊即時安排到備用車輛參與線路運營;機動運力由分公司、車隊兩級統籌,可在運營公司各線路之間靈活調動(車載終端機設置多條線路號以供選擇),以補充缺失的基礎運力(缺勤、休息車輛)。用好基礎車、用活機動車、保障備用車,減少無效低效里程資源浪費,提高車輛使用率(圖3)。

圖3 機動運力的升級利用
(1)整合人力資源,實行“人休車不休”模式。改變以往按照人員去適配線路配車數的習慣,結合兼顧現有人力資源和線路客流實際,合理配置基礎運力,把人力資源與線路運力有效契合,實現車輛、人員資源最大化利用。安排駕駛員合理休息,在保證線路正常運行的同時保障駕駛員的休息時間,替休駕駛員在基礎運力車輛上輪換替休,基礎運力車輛不再停駛。西寧公交運營改革推行以來,駕駛員由每月休息2天增加至4天,并計劃在明年增加至6天休息,減輕駕駛員勞動強度,緩解駕駛員精神壓力,保障駕駛員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為公交行車安全夯實基礎。
(2)注重身心健康。在有條件的首末站設立駕駛員減壓室和健身房,幫助在客運服務過程中受到委屈的駕駛員及時釋放壓力,防止駕駛員將負面情緒帶到工作崗位。引入駕駛員預前健康管理系統,提供上崗期間的健康檢測服務。通過對駕駛員呼氣酒精含量、血壓、心率、體溫、血氧含量等指標的檢測,建立駕駛員健康檔案,隨時監測和提醒駕駛員的健康狀況,防止駕駛員酒駕和帶病上崗。
(3)實現“運修分離”。運營車輛發生故障,技術部門及各運營公司車間嚴格把控車輛報修程序,并及時將車輛修理情況反饋車隊,車隊視情及時將報修車輛駕駛員派至機動車輛及備用車輛上參與運營,進行線路運力補給。
西寧公交運營改革自2020年3月份全面啟動,至7月全部線路推進完畢,推進工作平穩過渡,運營情況良好,達到了改革預期目的。
(1)通過高峰和平峰配車數的機動化運作,合理調配組織運力,以及機動運力和基礎運力的梯次安排和投入,各線路在重點時段運營圈次明顯增加,低效、無效圈次里程明顯下降。
(2)車況較差的老舊車輛作為備用運力儲備,車輛利用率顯著提高,修車臺次、維修材料費呈明顯下降趨勢。
(3)通過深化公交運營改革,駕駛員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憂、心理上解壓,駕駛員身心得到較好休息,病事假現象大幅度減少。
公交行業一次又一次的改革,這些改變得益于創新,得益于發展,得益于科技,科技使公交變得智能,西寧公交正在努力向智慧公交發展。
(1)構建公交數據大腦:以5G為契機,以全球領先的互聯網架構和能力資源為基礎,定位“數據智能,改變公共出行”,使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云安全等新型互聯網數據技術在車輛設施中充分利用,實現數據清晰可見,將傳統的經驗模式迭變為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模式,從而提高各項數據的分析和預測。
(2)車輛客流分析系統:車輛客流統計儀與手機APP相結合,在手機APP上實時顯示該路線及每輛車的滿載情況,尤其是城市快客(快客在快速路段有乘客數限定),讓乘客有選擇的乘車及候車。
(3)遠期目標及展望:通過向“智慧公交”“智能+”的轉型,挖掘公交“大腦”數據,通過人工智能對數據的挖掘、分析,完成運營模式的創新轉變;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線網規劃+線路運營組織”的深度融合,提高公交企業運營生產效率,實現乘客需求與公交線網優化、線路運力供給的良好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