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久事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 供稿
滿功率充電7分鐘,開行40公里。新型超級電容公交車在上海公交上路亮相。
12月6日,在930路白渡路中山南路起站,新型超級電容公交車在完成下壓式充電弓充電后,緩緩開出站臺,駛往上海火車站南廣場。至今年年底,上海新型超級電容公交車家族成員將超過百位。
上午9點,一輛嶄新的930路公交車穩穩駛入白渡路中山南路站起訖站。
下客完畢,駕駛員沈師傅將車停在停車位后,按動操作臺上的按鈕,隨即,車頂上方一個長相酷似路燈的設備靜悄悄啟動,緩緩降下一臺充電弓。幾秒鐘后,弓頭牢牢搭住藏在車頂的受電弓。四五分鐘,車載儀表顯示,電量補滿了。
“新車的最大好處是充電快,續航里程長,滿功率充電7分鐘,可跑40公里。從白渡路中山南路站到火車站南廣場,一個來回近18公里,消耗了近一半的電量,趁著發車間隙的幾分鐘再補點電,跑起來更定心。”沈師傅介紹,最早的超級電容公交車續航能力不佳,最多跑五六公里。遇到高峰大客流和夏天開空調,電力更是捉襟見肘,“據說開一兩站就要充電,經常會引來乘客的嘮叨和抱怨。今天一圈跑下來,這樣的擔憂完全消除了。”
超級電容車是實現中短距離城市公交新能源車之路的有效途徑,特別對于土地資源緊張的中心城區。周建彪感言,目前上海公交企業投運的大多為鋰電池純電動車,采用慢充方式。“其最大的優點在于車輛充滿電后,續航里程較長,可達到二三百公里,普遍滿足大多數線路的運營需求。但唯一的不足是,需要建立配套的封閉集中充電場所。新一代超級電容技術的推出,大幅提升了車輛續航里程,也更有利于實際推廣運用。”
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最合理的選擇,這就是上海公交新能源公交車發展應用之路。至2020年末,久事公交集團將擁有各類新能源公交車5000多輛,占比接近75%,充電車位4400多個。年底前,6個超級電容快充站完成外線送電,930路、17路、18路、隧道8線、146路新增89輛新型超級電容公交車,加上去年已經投運的11路、26路,申城新型超級電容公交車將達到一百多輛。
“歡迎乘坐49路公交車,上車請佩戴好口罩,謝謝您的配合!查路線可以摸摸我的頭,我來告訴你。”12月3日上午,在49路人民廣場站,一臺在公交站臺上身著工作服、佩戴口罩的的智能機器人吸引了不少乘客關注的目光。
一名陪同長輩前往醫院就診的女乘客感到十分新鮮和好奇,忍不住摸了一下智能機器人的頭部:“到中山醫院怎么坐車?”“去中山醫院門診部,您可以乘坐49路公交車到中山醫院站下車。本站可轉乘公交171路。”機器人在使用語音回答的同時,胸前的液晶屏上也給出了相關問題的答案。
據巴士二公司49路車隊黨支部書記袁瑛介紹,乘客只要觸摸智能導乘員的頭部或主動靠近感應區,就可與其展開人機互動。“除了提供線路換乘、天氣預報等信息外,智能導乘員在連上互聯網后還能變身為‘百事通’,乘客有任何問題,都能通過搜索互聯網得到答案。
隨著上海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中老年市民出門求醫問藥,通常習慣選擇地面公交出行。而途經中山醫院、腫瘤醫院、龍華醫院、五官科醫院等十五家大小醫院,歷史上曾多次推出關愛老人服務舉措的49路則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一條“敬老專線”和“健康專線”。同時,49路還是滬上一條著名的觀光旅游線路,沿途經過外灘、南京東路步行街、人民廣場、衡山路、上海體育館等多個旅游景點和熱門商圈,日常客流量相對較高。曾因優質服務而獲得勞模集體“七連冠”殊榮的49路從原先的有人售票線路更改為無人售票線路后,在保持原有服務特色的基礎上堅持與時俱進,專門定制了這款具有導乘功能的智能機器人,為廣大市民和游客特別是老年乘客提供更加體貼周到的出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