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課題組
閱讀對個人的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關乎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黨和政府積極倡導開展全民閱讀活動,2014年以來“全民閱讀”已連續8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有助于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幸福美好生活建設,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服務。
兒童早期閱讀,是指通過文字、圖畫、成人的語言以及生活中各種各樣豐富的素材,以看、聽、說有機結合為主要手段,使兒童逐步獲得對世界的理解,發展語言能力,培養閱讀興趣,豐富閱讀經驗,提高閱讀能力的過程。對0~6歲的兒童來說,閱讀常常是以“聽”的方式進行的。最早由家長“讀”給兒童聽,其后,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和語言能力的增強,他們才會慢慢從“聽大人讀”過渡到“自己讀”。
閱讀是兒童認識世界和發展自我的重要途徑。學齡前積極有效地開展早期閱讀,能夠培養兒童的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提高兒童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促進兒童健康和全面發展。為掌握當前浙江省學齡前兒童閱讀狀況,課題組從閱讀現狀、閱讀認知、閱讀需求、閱讀環境等方面對學齡前兒童家長開展調查研究,旨在了解浙江省學齡前兒童閱讀的基本情況,總結經驗,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思考和建議。
本次調研采取問卷抽樣調查的方式。問卷共有33題,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家長的基本資料,有4題,包括父母居住地、受教育程度、經濟收入等;第二部分是兒童的基本情況,有3題,包括兒童的性別、年齡、入托入園情況等;第三部分是兒童的閱讀情況,有26題,包括兒童的紙質閱讀、數字閱讀情況、對閱讀的認知及偏好,以及家庭、幼兒園等對學齡前兒童閱讀的影響等多方面因素。調查采取分階段抽樣方法,共分三個階段抽取樣本。第一階段,將全省11個市按最新公布的“閱讀指數”排序劃分為3個一級抽樣單位,從中抽取3個市;第二階段,將入樣的每個市按最新公布的GDP數據分成3個二級抽樣單位(其中1個較大市分成4個),從中抽選10個縣(市、區);第三階段,在上述10個縣(市、區)中各抽取2所城鎮幼兒園和1所農村幼兒園、2個城鎮社區和1個村,總抽取30所幼兒園和30個社區(村)。通過電子問卷的形式對抽樣區域的0~6歲兒童家長進行調查,共回收問卷5 142份。數據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一)學齡前兒童閱讀起始年齡越來越小
數據顯示,兒童起始閱讀年齡趨向低齡化。2020年調查顯示,27.0%的兒童在1歲以前就已經開始閱讀,36.8%的兒童在1~2歲時開始閱讀,20.7%的兒童在2~3歲時開始閱讀。2歲以前就開始閱讀的兒童占63.7%,比2018年提高了8.9個百分點;只有1.5%的兒童在6歲前未進行過閱讀,比2018年降低0.8個百分點(見圖1)。

研究發現,家長受教育程度與兒童起始閱讀年齡顯著相關(X=402.647,p<0.001),家長受教育程度越高,兒童起始閱讀年齡越小。家長學歷為初中及以下的兒童在2歲以前開始閱讀的占41.3%;家長學歷為本科及以上的兒童在2歲以前開始閱讀的占73.3%(見表1)。

兒童起始閱讀年齡在城鄉之間具有顯著差異(X=83.577,p<0.001),城鎮學齡前兒童閱讀起始年齡比農村的更小。農村兒童在2歲以前開始閱讀的占55.8%;城鎮兒童在2歲以前開始閱讀的占66.9%(見表2)。

(二)學齡前兒童喜歡閱讀的比例略有提高
數據顯示,2020年調查的學齡前兒童喜歡閱讀的占74.5%,比2018年提高了313個百分點,其中非常喜歡閱讀的和比較喜歡閱讀的分別占26.9%和47.6%。2020年調查的學齡前兒童不喜歡閱讀的占8.5%,比2018年降低了3.6個百分點,其中不太喜歡閱讀和非常不喜歡閱讀的分別占8.2%和0.3%(見圖2)。

圖2 浙江省學齡前兒童對閱讀喜愛程度的年度比較
研究發現,家長受教育程度與兒童對閱讀的喜歡程度呈顯著相關( X=437.502,p<0.001),家長受教育程度越高,兒童喜歡閱讀的比例也越高。家長學歷為初中及以下,兒童喜歡閱讀的占47.3%;家長學歷為本科及以上,兒童喜歡閱讀的占84.1%(見表3)。

學齡前兒童對閱讀喜歡程度具有顯著的城鄉差異(X=149.842,p<0.001),喜歡閱讀的兒童比例,城鎮比農村更高。城鎮兒童喜歡閱讀的占78.9%,農村兒童喜歡閱讀的占63.4%(見圖3)。

圖3 2020年浙江省學齡前兒童對閱讀喜歡程度的城鄉差異
(三)親子閱讀是學齡前兒童最喜歡的閱讀方式
數據顯示,學齡前兒童最喜歡的閱讀方式是“家長讀給兒童聽”,占72.9%;其次是“家長陪兒童一起讀”,占63.3%;接下來是“自己閱讀”,占35.2%,最喜歡“與別的小朋友一起讀”,占17.4%(見圖4)。由此看來,學齡前兒童的閱讀特別需要家長的陪伴。親子閱讀是家長在兒童6歲前陪伴兒童的重要方式,是兒童親近家長、建立依戀關系的重要過程。

圖4 2020年浙江省學齡前兒童喜歡的閱讀方式
(四)數字閱讀的影響越來越大,繪本是學齡前兒童最喜歡的圖書類型
數據顯示,紙質圖書是學齡前兒童最喜歡的閱讀媒介,2020年占81.4%,比2018年提高了6.3個百分點;排二至四位的依次是聽書(有聲閱讀)、手機和Pad(平板電腦),分別占48.4%、38.0%和32.3%(見圖5)。與2018年相比,聽書(有聲閱讀)超越手機位居第二,數字閱讀媒介對學齡前兒童閱讀的影響越來越大。

圖5 浙江省學齡前兒童喜歡的閱讀媒介的年度比較
通過交叉分析發現,2歲及以下兒童喜歡數字化閱讀媒介的占比為54.5%。其中,有18.0%的兒童喜歡聽書(有聲閱讀),36.5%的兒童喜歡手機、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和電腦等電子屏的閱讀媒介。通過與家長的座談了解,家長過早、過多地讓兒童看電子屏閱讀,主要的原因有三:一是為了減少育兒麻煩,家長便通過讓兒童看手機、電視等減少哭鬧、黏人等行為;二是為了滿足兒童需要,不少家長認為視頻內容生動、豐富,既能讓兒童喜歡,又能讓兒童獲得知識;三是從眾心理,家長們反映自身周邊的父母都有讓兒童看電子視頻的行為。有相關研究認為,低齡兒童社會互動不足,學習效果差,更需要與父母、同伴等多交流互動,而不是讓其獨自看電視、聽錄音、玩電腦。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關于五歲以下兒童的身體活動、久坐行為和睡眠指南》指出,不建議2歲以下幼兒接觸任何電子屏幕。兒童接觸電子屏幕的時間過長,在睡眠、注意力、情緒發展、視力發育等方面可能會出現問題。因此,相關人員需要特別正視、并改變當前普遍存在的兒童過早、過多使用電子屏的現狀。在兒童喜歡的閱讀媒介上存在顯著的城鄉差異,城鎮兒童較農村兒童更喜歡選擇圖書、期刊、聽書(有聲閱讀)和Pad(平板電腦)這些閱讀媒介,而農村兒童更多選擇手機這一閱讀媒介。
調查發現,繪本是學齡前兒童最喜歡的圖書類型,喜歡繪本的學齡兒童占76.6%。其次,53.6%的兒童喜歡童話兒歌類圖書;43.3%的兒童喜歡游戲益智類圖書;接下來,喜歡掛圖卡片、低幼啟蒙和漫畫/卡通、玩具書/布藝書的兒童分別占37.2%、37.2%、33.9%和19.5%;其他的占5.1%(見圖6)。

圖6 2020年浙江省學齡前兒童喜歡的圖書類型
(五)學齡前兒童的圖書閱讀率與閱讀量均有所提高
數據顯示,2020年浙江省學齡前兒童的閱讀率和閱讀量比2018年均有所提高。2020年學齡前兒童圖書閱讀率為94.6%,比2018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過去一年閱讀圖書20本以上的兒童占28.3%,比2018年提高了4.8個百分點;閱讀圖書50本以上的兒童,即能保證每周閱讀一本書的兒童占12.2%,比2018年提高了1.4個百分點(見圖7)。

圖7 浙江省學齡前兒童圖書閱讀量的年度比較
家長受教育程度與兒童圖書閱讀量呈顯著相關(X=796.144,p<0.001),家長受教育程度越高,兒童的圖書閱讀量越大。家長學歷為初中及以下的兒童圖書閱讀量在20本以上的只占4.7%,家長學歷為本科及以上的兒童圖書閱讀量在20本以上的占39.5%(見表4)。

調查顯示,兒童圖書閱讀量在城鄉之間具有顯著差異(X=321.232,p<0.001),城鎮兒童的圖書閱讀量比農村兒童更多。城鎮兒童讀過11本及以上圖書的占49.9%,農村兒童的這一比例僅為28.0%(見表5)。

(六)家庭兒童類圖書藏書量有較大增加
數據顯示,家庭兒童類圖書藏書量在21~100本之間的家庭占47.9%;藏書量超過50本的家庭占45.2%的,比2018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僅1.4%的家庭1本兒童類圖書也沒有,這與兒童早期閱讀越來越受家長重視不無關系(見圖8)。

圖8 浙江省家庭兒童類圖書藏書量的年度比較
數據顯示,家長受教育程度與家庭兒童類圖書藏書量呈顯著相關(X=1286.904,p<0.001),家長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兒童類圖書藏書量越多。家庭兒童類圖書藏書量在100本以上,家長學歷為初中及以下的占4.5%,家長學歷為本科的占33.1%,家長學歷為研究生及以上的高達48.7%(見表6)。

數據顯示,家庭兒童類藏書量在城鄉之間有顯著差異(X=475.553,p<0.001),城鎮家庭兒童類圖書的藏書量比農村家庭更多。家庭兒童類圖書藏書量在50本以上,城鎮的占52.2%,農村的只占27.6%(見表7)。

(一)絕大多數家長贊成兒童早期閱讀,贊成率穩中有升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了兒童早期閱讀的重要性。2020年調查數據顯示,97.6%的家長對兒童早期閱讀持贊成態度,比2018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其中,75.5%的家長非常贊成,比2018年提高了8.3個百分點,僅0.2%的家長持反對態度,與2018年持平(見圖9)。

圖9 浙江省家長對兒童早期閱讀態度的年度比較
(二)家長陪伴兒童閱讀的時間有增加,但需進一步提升
學齡前兒童受年齡限制,自主閱讀能力較低,需要家長的幫助與指導,因此家長的陪伴對學齡前兒童閱讀尤為重要。2020年數據顯示,93.5%的家長每天陪伴兒童閱讀,比2018年提高了2.2個百分點;但陪伴閱讀時間在10分鐘以上的家長只有59.5%,46.5%家長陪讀時間在11~30分鐘,總體陪伴兒童閱讀的時間還不夠多,有待進一步加強(見圖10)。

圖10 浙江省家長平均每天陪伴兒童閱讀時間的年度比較
研究發現,家長受教育程度與陪伴兒童閱讀時間呈顯著相關(X=297.089,p<0.001),家長受教育程度越高,陪伴兒童閱讀的時間越長。陪伴兒童閱讀11分鐘以上的家庭,家長學歷為初中及以下的占33.2%,家長學歷為本科及以上的占69.4%(見表8)。

(三)家長引導兒童閱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閱讀興趣、認識事物,認識基本到位
數據顯示(見圖11),家長引導兒童進行閱讀目的占比從高到低依次是“培養兒童的閱讀興趣”“幫助兒童認識各種事物”“開發智力、培養學習能力”“幫助兒童識字、學數”“讓兒童娛樂放松”。雖然部分家長存在閱讀為了兒童識字、學數的功利想法,但也反映出家長對學齡學前兒童閱讀目的的認識基本到位。

圖11 2020年浙江省家長引導兒童進行閱讀的目的
(四)家長幫助兒童閱讀的主要方法是朗讀時同時指點文字、畫面以及和兒童討論
家長在親子共讀時會使用一些方法策略幫助兒童閱讀。2020年調查數據顯示,57.8%的家長會朗讀文字同時指點文字,57.5%的家長會和兒童討論書中的內容,57.4%的家長會朗讀文字同時指點畫面,還有49.7%的家長會向兒童提問(見圖12)。

圖12 2020年浙江省家長幫助兒童閱讀的方法
將家長受教育程度與“和兒童討論書中內容”“與兒童一起表演書中角色”“與兒童一起改編或創編書中內容”“向兒童介紹書的背景或拓展書中知識”等交流互動程度高的閱讀方法分別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9所示,家長受教育程度越高,親子閱讀時越注重使用交流互動的閱讀方法。本科學歷的家長與其他學歷的家長在幫助兒童閱讀方法的種類上有顯著差異,但本科與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兩者之間在該項上沒有顯著性差異。

(五)一半以上的家長把“兒童喜歡”作為購買圖書的首要原則
2020年調查數據顯示,51.5%的家長在購買圖書時選擇“兒童喜歡的就買”,49.3%的家長選擇“老師/朋友推薦的就買”,39.0%的家長“會和兒童商量買什么好”,還有36.4%的家長選擇“認為重要,對兒童有用的就買,不管兒童喜不喜歡”(見圖13)。在為兒童購買圖書時,一些家長把選擇權交給兒童,只要兒童喜歡的就買,把“兒童喜歡”作為購買圖書的首要原則;另一些家長則完全忽略了兒童的感受,將自己的觀念和認知置于首要位置。

圖13 2020年浙江省家長為兒童購買圖書的原則
(六)家長帶兒童參與公共閱讀服務熱情不高
2020年調查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年里,68.4%的家長帶兒童去過書店/圖書館/繪本館,比2018年下降了5.9個百分點,這可能與2020年發生新冠肺炎疫情有關,隨著疫情的發生,家長帶兒童去書店等公共場所的次數相應也減少了。1個月至少會帶兒童去一次的家長只有22.5%(見圖14)。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家長可以更多地帶兒童去書店/圖書館/繪本館,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中,兒童更能產生閱讀的興趣,體驗閱讀的快樂。

圖14 浙江省家長帶兒童去書店/圖書館/繪本館頻次的年度比較
2020年調查數據顯示,公共閱讀服務資源不足,42.0%的受訪者表示居住地附近沒有公共圖書館、社區閱覽室、農家書屋等閱讀設施。在公共閱讀資源的使用上,家長和兒童的參與度也有待提升,只有5.7%的受訪者會經常去,偶爾去的占31.1%,從來沒去過的占14.5%,不確定的占6.6%。各地開展針對學齡前兒童的閱讀活動不多,公眾參與度也不高。52.4%的受訪者表示沒有聽說過當地有舉辦讀書節或讀書活動。聽說過的受訪者中從來沒有參加過的占26.2%,偶爾參加的占12.4%,不確定的占7.5%,僅有1.5%經常參加。
在公共閱讀設施的建設和使用以及舉辦閱讀活動方面,城鄉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見圖15、圖16)。城鎮的公共閱讀設施要顯著多于農村,農村家長中認為附近沒有公共閱讀設施的占58.9%,城鎮家長中這樣認為的只占35.4%。在公共閱讀設施的利用上,城鎮家長和兒童的使用頻率更高。城鎮比農村更多地舉辦讀書活動,農村家長中“沒有聽說過”閱讀活動的占62.8%,城鎮家長中這一回答的比例占48.3%。在閱讀活動的參與度上,城鎮家長和兒童也更高。可見,學齡前兒童公共閱讀服務資源發展不均衡,農村公共閱讀服務資源還需要得到政府和社會更多的關心和支持。

圖15 2020年浙江省居住地附近公共閱讀設施的建設和使用的城鄉對比情況

圖16 2020年浙江省當地舉辦讀書節等活動及家長參加的城鄉對比情況
調查表明,2020年浙江省學齡前兒童閱讀總體狀況較好,兒童閱讀起始年齡、閱讀喜愛度、閱讀率、閱讀量、閱讀時長、家庭藏書量等均優于2018年。但與發達國家比較來看,在滿足兒童早期發展需求方面,當前我們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具體而言,兒童閱讀的起始年齡還可向前延伸,家長對兒童早期閱讀目的認知、閱讀方法指導的科學性有待提升,家長陪伴孩子閱讀的時間、帶孩子去圖書館和參加閱讀活動的次數還有待加強,家長還應加強對孩子電子屏閱讀的管理。此外,兒童閱讀的城鄉差距也需要進一步縮小。
提高家長對兒童早期閱讀的認知、態度、能力等至關重要。根據《家庭教育促進法》的要求,需要積極發揮家長在科學育兒中的主體作用,同時,政府、社區等要為兒童早期閱讀的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幼兒園、嬰幼兒照護機構、社會組織等要為家長提供更優質、更有針對性的指導服務。為此,本文根據調查結果從三個方面提出對策建議。
(一)加強對家長關于兒童早期閱讀認知的指導
相關職能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宣傳早期閱讀對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組織開展常態化的早期閱讀活動,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幫助家長樹立“從出生就閱讀”的理念,陪伴孩子盡早開始閱讀。
1.幫助家長提高對早期親子閱讀意義和價值的認知
早期的親子閱讀對兒童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一是親子閱讀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與父母的聯結,養成親密的親子關系。早期的親子閱讀,提供了父母與孩子身、心、靈的相互聯結,對處于安全依戀關鍵期的兒童來說至關重要。二是親子閱讀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與圖書的聯結,培養閱讀的良好習慣。早期的親子閱讀,提供給孩子親近圖書的機會,讓孩子喜歡閱讀,愿意閱讀,有利于培養孩子濃厚的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三是親子閱讀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與認知的聯結,促進其認知能力的發展。親子閱讀時,孩子需要看、聽、記、想以及語言交流,調動認知加工系統,這些活動有助于孩子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等方面的提升。
2.幫助家長提高對不同年齡段兒童閱讀特點的認知
0~1歲兒童的閱讀特點是通過感官探索書本。3~6個月的嬰兒通過觸覺感知玩具書、觸摸書、布書、洗澡書等,產生對書的興趣和好奇心;6個月后,嬰兒會用咬、啃等方式來研究書本;9個月的嬰兒能用手指翻書;1歲左右,嬰兒對書的興趣開始轉移到書的內容上,已經能夠認識到書與玩具的不同,此時父母可為嬰兒讀簡單的圖書。
1~2歲兒童的閱讀特點是通過反復閱讀,建立對書的情感。1歲多的兒童會自己去取書,要求父母讀給他們聽,也會自己翻書、假裝念書,他們喜歡對著卡片指名認物、重復讀詞,逐漸建立起對書的情感。
2~3歲兒童的閱讀特點是將閱讀與生活經驗相結合,進而與書中內容產生共鳴。他們喜歡用小手指著圖書認讀和說話,逐漸能夠坐著聽父母講完一本繪本故事書,還會糾正父母漏掉或講錯的部分。
3~6歲兒童的閱讀特點是能夠參與閱讀,且閱讀的內容更加廣泛。這一時期是人的一生中詞匯量增長最快的時期,研究發現6歲較3歲時,詞匯量增加了三到四倍。父母應選擇各種類型、不同主題的書籍,以滿足孩子的興趣與需要,鼓勵孩子以看圖說故事的方式實現自我表達,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3.幫助家長提高對兒童早期閱讀誤區的認知
一是走出“早期閱讀就是為了早認識字”的誤區。調查發現,有61.4%的家長認為引導孩子閱讀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孩子識字、學數”。但是早期閱讀不等于識字,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家長強迫孩子認字、過早讓孩子認字,不僅對孩子的身體發育造成傷害,而且會讓孩子對閱讀、文字產生厭惡感。隨著孩子閱讀經驗和閱讀能力的增長,他們自然而然地會對語言文字產生興趣,識讀一些文字。
二是走出“過多、過早地讓孩子通過電子屏閱讀”的誤區。調查發現,有36.5%的2歲及以下兒童喜歡手機、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這些電子屏的閱讀媒介。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研究,2歲以下兒童不要接觸任何電子屏幕,2歲以上兒童也要限制每天接觸電子屏幕時間,因此,家長要極力避免把手機、電腦、電視等當作孩子的“保姆”,農村的家長尤其要注意。
三是走出“文化程度不高,不能指導孩子閱讀”的誤區。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長通過自身的努力,也能夠很好地開展親子閱讀。首先,家長自己要愛閱讀,為孩子做榜樣;其次,家長要主動學習親子閱讀方面的知識,提高早期閱讀指導能力;最后,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聽書(有聲閱讀),參加各種各樣的閱讀活動,彌補自己講故事等方面能力的不足。
(二)加強對家長關于兒童早期閱讀開展的指導
相關職能部門、幼兒園、嬰幼兒照護機構、社會組織等要經常性地開展兒童早期閱讀公益指導活動,特別是要針對農村家長開展具體的、系統的、形式多樣的指導,使家長掌握親子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親子閱讀的能力,讓親子閱讀成為家庭的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1.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
好奇、好動、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學齡前兒童普遍的特點。家長應根據兒童的年齡階段特點,創設適宜閱讀的家庭物質環境,布置孩子的閱讀角,配備與兒童身高相適宜的書桌和適合取放的書架,以及符合照明要求的燈光配置;加大對家庭兒童類藏書的投入,增加家庭藏書量,營造一個書香彌漫的家。家長要以身作則,放下手機,堅持每天留出充分的時間陪伴孩子閱讀,多使用正向積極的方式鼓勵和引導孩子,努力成為孩子良好閱讀習慣養成的示范者,營造快樂閱讀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感受“書本即樂趣”。
2.幫助家長學會選擇適合的閱讀材料
家長應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能力水平,以“孩子喜歡”作為首要原則,挑選合適的閱讀材料。在1歲以前,大多數兒童還不會說話,家長可以選擇能夠對他們的視覺和聽覺產生深刻而美好印象的讀物,如卡片、認物畫冊、玩具書、音頻讀物。在兒童2~3歲時,他們對語音和秩序有著天然的敏感,可以為他們選擇情節簡單、富有節奏感的閱讀材料,如簡短的兒歌、民謠,以及關于情緒情感教育、行為習慣養成等音韻優美、朗朗上口的繪本。3~4歲的兒童喜歡模仿、重復,充滿好奇心,喜歡聽和生活場景密切相關的故事,家長可以為他們選擇開本大、圖畫鮮艷、文字簡潔的行為類繪本。4~5歲的兒童開始對識字產生渴求,喜歡聽情節緊張曲折的故事,家長可以為他們選擇文字略多的故事情節曲折的繪本,鼓勵孩子自己嘗試閱讀。5~6歲的兒童隨著生活經歷的增多、詞匯量的擴大、想象力的豐富,家長可以為他們選擇多層面的閱讀材料,如歷史故事、童話、民間故事、自然科學等方面的圖書和與孩子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報紙、雜志、多媒體、音像資源等閱讀材料。
3.幫助家長掌握親子閱讀的方法
親子閱讀的方法主要有:一是為孩子朗讀。這是公認的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最為簡易而有效的方法,朗讀文字時可以同時為孩子指點畫面或者文字。二是陪孩子邊讀邊玩。對于孩子來說,閱讀就是一種游戲,有的書本身就是玩具,可以當作積木搭房子,可以拼成圖案;有的書里有游戲,可以一邊看書一邊做游戲;有的可以根據書中的內容畫畫、做手工。三是與孩子一起表演書中角色。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選擇合適的故事,吸引孩子一起參與故事中的角色表演。四是向孩子提問和回答孩子的提問。家長恰當的提問是鼓勵孩子認真思考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孩子思維的拓展,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對于孩子的回答,家長不要拘泥于正確答案,而要允許孩子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提出的每一個問題,積極與孩子一起交流探討,也可以鼓勵孩子向別人請教或上網搜尋、去圖書館查找。這樣既能讓孩子知道可以從多種途徑獲取問題的答案,又可以培養孩子不懈探索的品行。五是和孩子討論書中內容。六是與孩子一起改編或創編書中內容。七是向孩子介紹書的背景或拓展書中知識。在拓展書中內容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從書本拓展到現實生活中,也可以從一本書拓展到另一本相關書的閱讀,還可以與觀看動畫片等影視相結合。家長應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靈活運用科學的閱讀指導策略。在閱讀時家長要尤為重視孩子閱讀興趣與閱讀習慣的培養,注重與孩子的交流互動,拓展孩子的知識眼界,啟發孩子的思考與表達。
4.幫助家長充分利用公共閱讀資源
現在很多家長習慣于網上購書,既方便又實惠。但帶孩子經常去書店、圖書館、繪本館、社區閱覽室、農家書屋等仍然意義重大。帶著孩子置身于書的海洋,看書、選書、借書、購書,讓孩子體驗良好的閱讀氛圍,可以幫助孩子產生對閱讀的興趣。家長要帶著孩子積極參加政府部門、社會機構、社區、幼兒園、嬰幼兒照護機構等舉辦的各類閱讀活動,拓展孩子的閱讀體驗,提高孩子閱讀的趣味性、愉悅性、積極性、主動性。
(三)加強對兒童早期閱讀支持體系的建設
1.制定實施規劃,實現城鄉兒童早期閱讀均衡發展
盡管浙江省兒童早期閱讀狀況逐年提升,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西方發達國家的兒童最早開始閱讀的時間在出生后6~9個月,美國兒童4歲后就能獨立自主的大量閱讀讀物。各級政府可以借鑒美國“從出生就閱讀”計劃和英國“閱讀起步走”計劃的成功經驗,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制定實施兒童早期閱讀發展規劃,為全方位推進兒童早期閱讀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學齡前兒童家庭的周邊擁有公共閱讀設施,有利于兒童早期閱讀活動的開展。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村(社區)的公共閱讀設施建設,特別是要向農村和欠發達地區傾斜,縮小城鄉差距,逐步實現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兒童早期閱讀的均衡發展。政府要力爭做到每個村、每個社區,甚至每個自然村、每個居民區都有兒童早期閱讀的場地和圖書。在建設閱讀區時,可以利用現有的黨群服務中心、文化禮堂、兒童之家、社區閱覽室、農家書屋等場地,建好兒童早期閱讀設施。發揮省、市、縣公共圖書館的優勢,定期向村(社區)的兒童閱讀陣地派送圖書,豐富兒童早期閱讀的資源。要加強對公共兒童閱讀設施的管理,改變兒童閱讀設施利用率低和閱讀活動參與率低的現狀。鄉鎮(街道)可以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兒童閱讀專業社會組織,也可以招募志愿者、寒暑假回鄉大學生等參與開展兒童早期閱讀的指導活動,使每一個公共兒童閱讀設施都能充分利用好,成為兒童閱讀的樂園、父母分享育兒經驗包括兒童早期閱讀經驗的家園。
2.利用各種陣地,指導家庭開展兒童早期閱讀
相關部門要按照《家庭教育促進法》以及其他法規、政策,對兒童閱讀工作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各級婦聯要利用好社區家長學校的陣地,加強領讀員等親子閱讀指導隊伍建設,面向0~3歲兒童家長開展親子閱讀的指導。衛健委、教委等部門要指導嬰幼兒照護機構、幼兒園開展好兒童早期閱讀活動,開設專門的閱讀區,提供種類豐富且適合兒童的圖書,定期舉辦讀書節、繪本游戲等活動,指導家長開展親子閱讀。文化部門要指導公共圖書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經常性開展親子領讀、繪本劇表演、故事會等形式多樣又富有趣味的閱讀指導服務和閱讀活動。相關部門對家長的指導要具體,包括如何選書、如何創設適宜的閱讀環境、閱讀的具體方法、如何讓孩子愛上不同類型的書等。
3.立足中華文化,加強對兒童早期閱讀的研究
調查發現,學齡前兒童喜愛的優秀繪本讀物大多來自歐美國家。出版部門和兒童作家要大力發掘本土優秀文化,創作、出版更多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精品原創讀物。重視數字化閱讀產品尤其是有聲閱讀產品的開發,在培養兒童閱讀興趣和專注力的同時,注意對兒童視力的保護。高校和教育科研等機構要根據學齡前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加強對早期閱讀、親子閱讀等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探索建立學齡前兒童閱讀指導機制,為不同兒童年齡、不同地域、不同特點的家庭提供閱讀策略指導和書目推薦,為促進學齡前兒童閱讀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責任編輯:李育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