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廣元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廣元)
中藥通過炮制可以使藥物更加純凈,有利于制劑與存儲,提高藥效,將中藥的臭味或者是怪味去除,讓患者更容易接受并服用藥物,并且減低或轉變毒性成分,從而減少其毒性或副作用,降低中藥治療過程中不良事件的發生,促進醫患和諧[1]。本次研究通過我院收治的160 例中藥治療的患者為對象分別采用未炮制的中藥治療和炮制的中藥治療,將兩組的臨床療效以及不良反應情況做比較分析,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7 年10 月至2018 年12 月總計160 例中藥治療的患者為對象,隨機以每組80 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有男性43 例,女性37 例,平均年齡(39.86±5.49)歲,平均病程(3.17±0.53)年。對照組有男性22 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39.81±5.44)歲,平均病程(3.22±0.56)年。兩組的臨床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皆屬于中藥治療的相關疾病[2];患者和家屬皆愿意積極參與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無其他嚴重的身體疾病。
排除標準:排除嚴重器官疾病的患者;排除有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未全程參與治療的患者;排除有過敏體質的患者;排除不積極參與治療的患者;排除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患者。
對照組實施未炮制的中藥治療。將杜仲、延胡索、冬花、蒼術、厚樸、杏仁、山楂、知母等中藥材的入藥部位洗干凈,選擇合適位置將其晾干,將藥材中存在的雜質充分清除,清除完畢后將其切片,并采用常規的保存方式,在使用時遵循醫囑將藥材先用水充分浸泡30 min 左右,接著開大火將藥材煮沸,當水沸騰后換成溫火慢煮30 min,收集濾液,加入適當的清水再次煎煮,具體方式同上,總共進行3 次煎煮,最后獲得500 mL的藥液,在服用前充分攪勻,2 次/d,早晚分服,14 d 為1 個療程,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適當的增加中藥劑量[3]。
觀察組實施炮制的中藥治療。將杜仲、延胡索、冬花、蒼術、厚樸、杏仁、山楂、知母等中藥材的入藥部位洗干凈,選擇合適位置將其晾干,將藥材中存在的雜質充分清除,清除完畢后將其切片,其中杜仲通過鹽水炒、炒炭、煅炭、砂炒法等方法炮制,延胡索通過醋蒸、鹽水炒、酒炒等方法炮制,冬花通過炒法、焙法、甘草水浸、蜜炙等方法炮制,蒼術通過蒼術生品、麩炒品、炒焦品等方法炮制,厚樸通過姜湯煮、姜汁浸、姜汁蒸等方法炮制,杏仁通過燀法、制餅、麩炒、蜜制、甘草制等方法炮制,山楂通過蜜炙法、紅糖制法、土炒法、炒焦等方法炮制,知母通過鹽水炒法等方法炮制,根據患者的病癥選擇合適炮制方式的藥材,在進行使用時遵循醫囑將藥材先用水充分浸泡30 min 左右,接著開大火將藥材煮沸,當水沸騰后換成溫火慢煮30 min,收集濾液,加入適當的清水再次煎煮,具體方式同上,總共進行3 次煎煮,最后獲得500 mL 的藥液,在服用前充分攪勻,2 次/d,早晚分服,14 d 為1 個療程,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適當的增加中藥劑量[4]。
根據兩組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評價標準分為顯效:治療后疾病癥狀基本消失,無明顯不良反應出現,患者身體狀態良好;有效:治療后疾病癥狀明顯改善,有輕微不良反應出現,患者身體狀態一般;無效:治療后疾病癥狀依舊存在,有嚴重不良反應出現,患者身體狀態差。
根據兩組的不良反應情況進行對比,包括呼吸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以及心血管出現的不良反應。
此次研究將SPSS 22.0 統計軟件用來計算,計數資料以率(%)顯示并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顯示并用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 表示。
兩組的臨床療效中觀察組(總有效率96.25%)明顯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6.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臨床療效(n, %)
觀察組治療后出現呼吸系統不良反應患者1 例,神經系統不良反應1 例、消化系統不良反應2 例、心血管不良反應1例;對照組治療后出現呼吸系統不良反應患者6 例,神經系統不良反應4 例、消化系統不良反應5 例、心血管不良反應6 例,兩組的并發癥情況中觀察組(總發生率6.25%)明顯低于對照組(總發生26.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良反應情況(n, %)
中藥炮制是中醫用藥的特點之一,是根據中醫藥理論,依照辨證施治用藥的需要和藥物自身性質以及調劑、制劑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制藥技術[5]。中藥通過炮制可以使藥物更加純凈,可以去除非藥物成分或者是去除雜質[6]。通過對中藥進行炮制更有助于對其制劑,通過烘、炒等干燥處理,可以防止蟲蛀,便于貯藏[7]。通常的中藥可以直接將其切開,而一些礦物質和化石以及貝殼類的藥物,通過將其粉碎或者是炒制,使有效成分更容易溢出,從而到達提高藥效的目的[8]。除此之外,中藥在進行炮制之后,可以掩蓋或者矯正其本身的氣味,通過漂、洗、炒等方法,將中藥的臭味或者是怪味去除,讓患者更容易接受并服用藥物,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9]。除此之外,毒性藥是中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醫用藥的一大特色,中藥當中有很多帶有毒性藥物,這類藥物雖具有較好療效,但直接使用其毒性或副作用較大,通過正確的炮制后,減低或轉變毒性成分,從而減少其毒性或副作用,有助于臨床用藥安全有效,降低中藥治療過程中不良事件的發生,避免醫患糾紛,促進醫患和諧[10]。中藥材的化學成分是很復雜的,就某種具體的中藥材來說,其中所含的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的化學成分,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可能是起治療作用的有效成分,也可能是無效甚至是有害的成分[11]。中藥的泡制方法:分為水制和火制以及水火共制這三種方法,水制法往往用洗、泡、淋、潤、飄幾種方法;火制法則用炒、炙、煅、煨的方式[12]。中藥用不同的方法炮制以后,治療疾病以及起到的功效也不相同,而且炮制過以后的中藥與沒有泡制過的中藥,功效會截然不同,而在治療疾病上也需要辯證應用[13]。盡管目前對于大多數中藥材的有效成分還不十分清楚,但通過不斷的實踐過程中,通過炮制保留有治療作用的成分,去除無效甚至是有害的成分,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中藥的效果,提高藥效[14]。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受生活和飲食方面不規律的影響,再加上受工作和生活壓力下不注意對身體的保養,以及環境和空氣的污染加劇,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危害了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中藥治療的重要性愈顯突出,因此研究中藥炮制的對中藥質量及藥效的影響對中醫疾病治療有重要的意義[15]。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得出,兩組的臨床療效中觀察組(總有效率96.25%)明顯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6.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出現呼吸系統不良反應1 例、神經系統不良反應1 例、消化系統不良反應2 例、心血管不良反應1 例;對照組治療后出現呼吸系統不良反應6 例、神經系統不良反應4 例、消化系統不良反應5 例、心血管不良反應患者6 例,兩組的并發癥情況中觀察組(總發生率6.25%)明顯低于對照組(總發生26.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說明,對中藥治療的患者采用炮制的中藥治療,比未炮制的中藥治療的臨床效果更突出,增加了臨床療效,降低了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所述,采用炮制的中藥治療患者,能夠提升中藥的質量及藥效,增加患者的臨床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臨床推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