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醫院,新疆 喀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肺部疾病的常見類型之一,也是老年期的一種多發性疾病。其主要有氣流不可逆、進行性氣流受限的特點,可隨病情發展而導致呼吸困難、咳嗽等癥狀急性加重,并誘發呼吸衰竭(RF),從而加重對患者生命健康的危害[1]。呼吸機是一種重要的醫療通氣技術,目前常被用于COPD 合并RF 的輔助治療。為探討有創-無創呼吸機序貫療法在COPD 合并RF 患者中的實施價值,本文就100 例患者資料做了相關研究與分析,具體示下。
此次所選100 例COPD 合并RF 患者資料均完整,于2016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在我院ICU 治療,符合2007 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編制的相關診斷依據[2],呼吸衰竭級別為Ⅱ級,且患者及家屬已簽字同意進行研究;無伴發氣胸、嚴重室性心律失常、機械通氣禁忌證等問題。按照1:1 比例將患者隨機歸為兩組,A 組男/女28/22 例,年齡50~78 歲,平均(62.3±4.9)歲;病程3~14 年,平均(7.3±2.1)年。B組男/女27/23 例,年齡51~80 歲,平均(63.5±5.4)歲;病程3~15 年,平均(7.5±2.3)年。將A、B 組的基線資料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 20.0 處理,P>0.05,有可研究性。
A、B 組患者均接受常規基礎處理,主要包括祛痰、積極控制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營養支持以及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等措施。在此前提下,A 組予以常規有創通氣治療,在壓力支持通氣(PSV)模式以及同步間歇指令通氣(SIMV)模式下為患者進行通氣治療,待SIMV 模式的通氣頻率下降到4~6 次/min,PSV 水平下降到5~8 cm H2O,血氧飽和度(SpO2)在90%以上,且該幾項參數持續4~6 h 穩定后,給予撤機以及拔管處理。
B 組予以有創-無創呼吸機序貫治療,先為患者行氣管插管與有創機械通氣,在容量通氣(A/C)模式下調整下述參數:①呼吸頻率:14~20 次/min;②潮氣量:6~12 mL/kg;③吸氣- 呼氣比:1:(1.5~2.5)。并結合患者的動脈血氣恢復情況轉換為PSV+SIMV 模式,逐步將SIMV 模式的呼吸頻率下調為10~12 次/min,PSV 水平調整為10~12 cm H2O。待機體循環系統及內環境趨于平穩,且呼吸功能明顯恢復后,給予BiPAP 無創呼吸機通氣治療,在持續雙水平正壓下經面罩或鼻罩通氣至撤機。相關參數設置:①通氣頻率:12~14 次/min;②PSV 水平:6~8 cmH2O;③PEEP:2~4 cmH2O。
觀察并記錄兩組各項治療時間,包括:①有創通氣時間;②入住ICU 時間;③總機械通氣時間;④住院天數。同時統計再插管與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例數及概率。
將此次研究的計數、計量數據輸入SPSS20.0 軟件程序中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 說明數據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B 組在有創通氣、入住ICU 等各項治療時間上較A 組縮短更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A 組與B 組各項治療時間的記錄結果(±s, d)

表1 A 組與B 組各項治療時間的記錄結果(±s, d)
組別 有創通氣 入住ICU 總機械通氣時間 住院天數A 組(n=50)10.75±3.52 16.83±5.35 15.18±4.82 21.79±5.84 B 組(n=50)5.91±2.08 9.42±3.12 10.29±3.32 14.65±3.77
B 組有4.0%的患者再插管,2.0%的患者發生VAP,較A組的再插管率與VAP 率降低均更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A 組與B 組的再插管與VAP 統計結果[n(%)]
COPD 是目前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一個公共衛生問題。有資料指出,COPD 是當前造成患者病死的第4 大原因,預計到2020 年,該病所產生的經濟負擔還會明顯增加,將位居國際性疾病經濟負擔的第5 位[3-4]。該病在臨床上通常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及喘憋等癥狀表現,并且易與RF 合并發生,可明顯損害患者的肺部通換氣功能,甚至危及其生命。因此,一旦確診為COPD 合并RF,及時有效的臨床治療與處理至關重要。
早期有創通氣治療對解除患者的通氣障礙、順利引流氣道內滯留的分泌物以及緩解呼吸肌疲勞等有重要作用,但有創通氣會明顯損害患者的氣道,進而增加VAP 的發生[5];并且患者經氣管插管通氣的時間越長,誘發VAP 的概率也越高[6]。
鑒于上述情況,本研究對有創- 無創呼吸機通氣在COPD 合并RF 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做了相關探討。有創與無創通氣的原理相同,均為正壓通氣。采取序貫的方式進行通氣治療,能夠借助有創通氣盡早改善患者的通氣狀況,并在患者動脈血氣指標恢復穩定后,以BiPAP 代替氣管插管行無創通氣治療,從而大大縮短有創通氣的時間,進一步降低VAP 的發生風險[7]。同時有創與無創呼吸機的切換使用,也可做到逐步撤機,能夠避免患者過度依賴呼吸機而出現撤機困難的情況[8]。本研究結果顯示,B 組各項治療時間(有創通氣、入住ICU 等)較A 組均明顯縮短,并且發生再插管以及VAP 的概率均明顯下降,該幾項研究數據均充分肯定了有創-無創呼吸機序貫療法在COPD 合并RF 患者中的應用可行性,并且與上述研究觀點也大致吻合。
綜上所述,對COPD 合并RF 患者使用有創-無創呼吸機序貫通氣治療,可明顯縮短患者的通氣時間及住ICU 時間,加速患者恢復,并可減少再插管以及VAP 的發生,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