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芳萍
(江蘇省鎮江市丹陽市云陽人民醫院,江蘇 鎮江)
我們醫院是一個以兒科為專長的二級綜合醫院,在小兒麻醉方面,由于小兒生理機能發育的特殊性,對麻醉用藥,手術方式的選擇都有更高的要求,麻醉方式基本上以全身麻醉為主,在麻醉過程中,選擇更為安全、科學的麻醉藥物在全身麻醉中的使用開始受到越來越多麻醉醫生的關注,麻醉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其作用時間不僅能有效降低患兒麻醉并發癥的發生概率,對于提供患兒手術預后、保障其生命安全也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1]。小兒氣管插管全麻手術具有特殊的氣道潛在風險,對麻醉要求更高。在本研究中,作者選擇60 例在我院進行的闌尾切除術、扁桃體、腺樣體切除術等患兒為研究對象,旨在比對靜吸復合麻醉和全憑靜脈麻醉在小兒全麻手術中的應用價值。
本研究分析對象為2015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于我院進行的60 例外科、五官科手術患兒。具體手術方式有腹腔鏡闌尾切除術、鼻內窺鏡鼻竇手術和低溫等離子扁桃體腺樣體切除手術等,按照麻醉方案的不同,將其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中,其男女比例為18:12;年齡為3~11 歲,平均(6.82±1.07)歲;體重13~35 kg,平均(27.12±1.35)kg。觀察組中,其男女比例為20:10;年齡為4~12 歲,平均(6.71±1.12)歲;體重14~38 kg,平均(27.33±1.68)kg。經統計,上述兩組患兒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所有手術患兒入手術室前約30 min 均常規肌肉注射劑量為0.015 mg/kg 的阿托品,進入手術室后常規采用心電監護儀監測患兒血壓、心率、脈搏血氧飽和度以呼末二氧化碳等生命指標的變化情況,為患兒開放靜脈通道。
對照組采用丙泊酚聯合芬太尼或者舒芬太尼進行全憑靜脈麻醉,觀察組則采用七氟醚靜吸復合麻醉。具體用藥如下:對照組采用丙泊酚聯合芬太尼或者舒芬太尼進行全憑靜脈麻醉,即以0.1 mg/kg 維庫溴銨、1~2 mg/kg 丙泊酚、芬太尼2~4 μg/kg(或者舒芬太尼0.1~0.5 μg/kg)行麻醉誘導,選擇合適大小的帶鋼絲氣管導管插管保持氣道通暢。手術過程中保持瑞芬太尼0.25~0.5 μg/(kg·min)、丙泊酚4~7 mg/(kg·h)泵注維持。觀察組則采用七氟醚靜吸復合麻醉,入室后先開放靜脈通道,然后給予其6%~7%七氟醚面罩加壓吸入至患兒入睡,停止吸入給藥,以0.1 mg/kg 維庫溴銨、1~2 mg/kg 丙泊酚、芬太尼(或者舒芬太尼)同觀察組量行靜脈注射誘導,同樣選擇合適大小的帶鋼絲氣管導管插管保持氣道通暢,繼續開放七氟醚吸入,其氧流量控制在4 L 左右,在患兒麻醉維持期間,其七氟醚吸入濃度可依照患兒實際情況調整為2%~4%。術中予以瑞芬太尼0.25~0.5 μg/kg/min 靜脈泵注維持麻醉。在手術結束前約10 min,靜吸復合組停吸入麻醉,全憑靜脈組減少靜脈麻醉藥泵入濃度,同時均于靜脈給予少量鎮痛藥提前鎮痛(芬太尼0.001 mg/kg 或者舒芬太尼0.0001 mg/kg),可以減少患兒術后躁動的發生。
兩組患兒在手術結束前約5 min 停止所有用藥。
記錄兩組患兒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等血流動力指標在麻醉誘導前、手術過程中以及手術結束后的相關情況。同時,對比兩組患兒意識消失時間、插管時間。
運用SPSS 20.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s)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以(%)表示,當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結果見表1,觀察組患兒各時間點各項血流動力學指標相對平穩,且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兒血流動力指標波動情況明顯較小,且P<0.05。
表1 兩組患兒血流動力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兒血流動力指標對比(±s)
組別 時間點 MAP(mmHg) HR(次/min) SpO2(%)觀察組誘導前 76.26±5.24 80.76±5.52 98.15±4.71術中 72.37±4.12 79.33±5.14 98.26±4.58術后 75.81±4.79 78.42±5.63 98.17±4.93對照組誘導前 76.34±5.18 80.22±5.46 98.10±3.45術中 69.22±4.13 66.52±4.91 95.63±5.82術后 75.41±5.29 80.12±5.38 98.33±5.14
經統計,對照組患兒意識消失時間為(47.83±9.18)s,插管時間為(136.74±18.45)s,明顯短于觀察組的(56.23±9.66)s、(178.92±18.38)s,且P<0.05。
對照組清醒時間(30.5±10.2)min,觀察組清醒時間(21.8±9.5)min。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不同時間點的MAP、HR、SpO2血流動力學指標都相對穩定,波動較小,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兒血流動力指標波動情況明顯較小,且P<0.05。而說明靜吸復合麻醉更有助于維持術中血流動力學穩定,麻醉狀態對患兒手術過程中生命體征波動的影響相對較小。從患兒意識消失時間、插管時間上看,對照組意識消失時間、插管時間明顯較短,且P<0.05,說明應用全憑靜脈麻醉,該方案起效快。從蘇醒時間來看,靜吸復合麻醉比單純靜脈全麻要快。
小兒手術麻醉,陌生環境、麻醉以及手術創傷都會使患兒產生焦慮、恐懼等消極應激狀態[2],出現術后不適應行為,如蘇醒期躁動,術后做噩夢、夜間驚醒等,影響康復和人格形成[3]。所以小兒手術麻醉前訪視顯得十分重要。我們一般會安排當班麻醉醫生親自去訪視患兒,預先取得患兒信任,手術當天大多數患兒都比較配合輸液和麻醉誘導。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我們發現解決小兒入手術室困難時,七氟醚誘導麻醉的給藥方法比靜脈麻醉效果更明顯,不良反應更少,患兒更安全。手術結束前的預給鎮痛藥也非常重要,大大減少了患兒術后譫妄煩躁的發生,五官科手術麻醉還需特別關注小兒氣道的保護。
總之,兩種麻醉方案各有優勢,麻醉醫生可以根據患兒具體情況,特別是體質發育情況與身心特點,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案。通過比對,我本人更傾向于推廣靜吸復合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