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翀毅
(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人民醫院,內蒙古 興安盟)
臨床上對于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尤其是對受損傷的神經元的有效保護,至今尚無高效的手段。
為積累經驗,與同行交流分享,以達到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現選取自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在我院接受肢體遠隔缺血預適應治療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共150 例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報告如下。
患者共300 例,按照是否采取肢體遠隔預適應治療方式,分為適應組、普通組各150 例。適應組:男86 例,女64 例,年齡35~76 歲,平均(57.6±3.2)歲。普通組:男83 例,女67例,年齡38~75 歲,平均(58.3±2.8)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沒有統計學意義上的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符合[1]:(1)過往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腦梗死病史;(2)經規范的藥物治療后,血糖、血脂、高血壓等危險因素已控制在正常范圍;(3)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為:頭痛、頭暈、身體無力或麻木、視物不清、言語障礙等癥狀;(4)超聲或磁共振檢查可見多發性腦動脈或頸動脈狹窄,且狹窄率≥50%的至少有一處;(5)不能實施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或支架成形術的患者;(6)排除潛在的心源性腦栓塞、精神疾病、惡性腫瘤、嚴重肝腎功能受損的患者。
所有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按照美國卒中和TIA 二級預防指南(2011 版)服用藥物[2],將血糖、血脂、血壓等高危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同時,適應組的患者給予肢體遠隔缺血預適應練習:由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操作,使用雙臂血壓計,加壓至180~200 mmHg,保持5 min,然后排放氣體休息5 min 后進入下一次循環,以5 個循環為1 次,1 次/d,連續治療180 d。
觀察、分析患者的神經功能改善情況、再梗死發生率、腦血流及代謝改善情況。
改善:經180 d 的治療,未復發短暫性腦缺血。按照NIHSS 評分標準,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在90% 以上(含90%)的腦梗死患者,為基本痊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在46%~89%的腦梗死患者,為顯著進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在18%~45%的腦梗死患者,為有進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或增加<18%的腦梗死患者,為無變化;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增加18%以上的腦梗死患者,為惡化[3]。改善=基本痊愈+顯著進步+有進步。
核磁灌注成像及顱腦MRI 檢查結果的判定[4]:由至少1名副主任以上醫師共3 人進行定性判斷,并通過MR 信號的變化來測定局部微循環變化。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 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計量數據通過t檢驗,以(±s)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后,適應組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改善的有126例(84.00%),普通組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改善的有100 例(66.67%),兩組比較,P<0.05;再梗死發生方面,適應組的患者有5 例(3.33%),普通組的患者有20 例(13.33%),兩組比較,P<0.05;腦血流及代謝改善方面,適應組有124 例(82.67%)得到改善,普通組有75 例(50.00%)得到改善,兩組比較,P<0.05,詳見表1。適應組的患者治療過程中,未發生血壓改變、心率改變及其他不適感癥狀。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改善情況對比[n(%)]
提前反復對患者進行短暫的缺血性練習,能夠延緩或減輕組織后續嚴重缺血導致的對患者的損害,該治療方式被稱為缺血預適應[5]。當前,對于缺血預適應對腦血管疾病的研究尚停留在實驗階段,通過動物實驗,可以證實原位缺血預適應能夠對腦部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但是由于原位缺血預適應能夠對人類大腦的敏感性和神經系統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臨床上還沒有開展原位缺血預適應的研究。但有相關資料證實,患者在發生腦梗死之前,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人員梗死體積明顯小于之前未發生過短暫性腦缺血的患者,表明短暫性腦缺血的發生對于日后減少腦梗死的體積有積極作用[6]。
受到原位缺血預適應對相關臟器傷害的限制,近年來遠隔部位缺血預適應對腦保護的作用逐漸引發人們的重視。相關動物實驗研究證實,肢體缺血預適應能夠抑制腦缺血引起的神經元的死亡[7]。從而對患者的腦部起到相應的保護作用,但是保護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由于遠隔缺血預適應操作簡單,不會對患者造成機體創傷,安全性高、成本低廉,已經成為眾多學者研究的熱點[8]。
本組研究資料證實,經治療后,適應組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改善的有126 例(84.00%),普通組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改善的有100 例(66.67%),兩組比較,P<0.05;再梗死發生方面,適應組的患者有5 例(3.33%),普通組的患者有20 例(13.33%),兩組比較,P<0.05;腦血流及代謝改善方面,適應組有124 例(82.67%)得到改善,普通組有75 例(50.00%)得到改善,兩組比較P<0.05。適應組的患者治療過程中,未發生血壓改變、心率改變及其他不適感癥狀。
綜上所述,對患者采取肢體遠隔缺血預適應,能夠顯著改善由于缺血性卒中導致的神經功能損傷,對患者的腦血流及代謝起到明顯的改善作用,減少腦梗死的再次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