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友平
(江蘇鹽城大豐人民醫院,江蘇 鹽城)
肩周炎是對患者肩關節周圍炎的簡稱,肩周炎疾病高發于40 歲以上人群中,又被人們成為“十五肩”或是“凍結肩”,患有肩周炎的患者常伴有肩關節活動受限以及肩部疼痛等臨床表現[1]。通過現代醫學影像學的檢查我們發現肩周炎患者肩關節周圍與常人并無明顯差別,但是又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對肩周炎患者給予適當合理的治療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筆者通過本文對高頻超聲引導小針刀治療肩周炎的方式進行討論,并且選取我院康復科所收治的136 例肩周炎患者,隨機分為不同的小組采用不同的治療方式,通過對兩組患者在VAS 以及Constant-Murley 方面的評分差異分析,對高頻超聲引導小針刀治療肩周炎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對患者肩關節功能的影響進行分析和討論。
抽取我院疼痛科在2019 年1~12 月接收的136 例肩周炎患者作為本次醫學研究的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136 例肩周炎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136 例肩周炎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療期間對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方式,治療組患者采用高頻超聲引導小針刀治療方式。對照組68 例,其中男性35 例,女性33 例,年齡40~73 歲,平均(46.25±2.25)歲。治療組68 例,男性29 例,女性39 例,年齡42~72 歲,平均(46.31±2.8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所有實驗對象經過我院確診均為肩周炎患者。
在院治療期間對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方式。
治療組患者采用高頻超聲引導小針刀治療,進行治療時對患者采用健側臥位或坐立位的治療體位,同時對患者的患側頸椎1~4 橫突后結節、肩胛骨壁內側緣(圖1)、肩關節及肩袖采用超聲診斷儀運用燕氏超聲法進行掃描,對患者病情變化的數據進行詳細記錄和分析,同時用龍膽紫溶液(生產廠家:青海寶鑒堂國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63020144)混合以1%~2%酒精溶液或者水溶液外涂于患處皮膚,進行標記的同時防止細菌感染和局部組織液的外滲[2-3]。對患者頸、肩周附近皮膚予以碘伏進行消毒之后,鋪巾,主治醫師使用一次性橡膠無菌手套(生產廠家:鹽城全民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國藥準字:2014 第1661366 號),予以超聲引導下在頸椎1~4 橫突后結節(患側)、三角肌滑囊、喙突下滑囊(圖2)、肩袖、喙突、肩鎖關節、肩胛骨內側緣等處進行針刀松解,邊松解邊活動肩關節。治療完畢拔刀之后對患者治療處采用無菌紗布(生產廠家:四川三和醫用材料有限公司,國藥準字:川械注準20162640194)進行壓迫并貼上創口貼[4]。

圖1 肩胛下肌處小針刀松解

圖2 喙突下滑囊增厚
對兩組患者的Constant-Murley(肩關節功能)評分以及VAS(視覺模擬)評分進行記錄分析,患者的Constant-Murley 包括關節活動度、手臂肌力、患處疼痛、日常活動等四個方面。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1.0 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對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分析研究,我們發現對照組患者的VAS 評分顯著高于治療組患者,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VAS 評分統計(±s, 分)

表1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VAS 評分統計(±s, 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68 8.66±2.67 5.74±1.53治療組 68 8.79±2.86 3.21±1.19 t 0.274 10.764 P 0.785 0.001
經過對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患者的Constant-Murley 評分分析研究,我們發現對照組患者的Constant-Murley 評分顯著差于治療組患者的Constant-Murley 評分,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2 所示。
表2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Constant-Murley 評分統計(±s, 分)

表2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Constant-Murley 評分統計(±s, 分)
組別 例數 關節活動度 手臂肌力 患處疼痛 日常活動對照組 68 30.15±2.04 15.34±1.98 10.36±4.25 13.36±2.88治療組 68 34.11±2.93 20.87±3.10 12.55±2.74 16.38±3.89 t 9.147 12.397 3.571 5.145 P 0.001 0.001 0.001 0.001
引起肩周炎患者手臂活動障礙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肩周炎患者的肩部周圍軟組織出現了嚴重程度不同的肌肉粘連情況,因此導致肩周炎患者手臂活動困難,難以高抬[5]。在現今臨床醫學中使用CT、X 射線、MRI 等傳統觀察手段難以準確診斷出肩周炎患者患處部位的肌肉粘連情況,而采用高頻超聲手段卻能夠對肩周炎患者肩部周圍的肌肉運動狀態、肌肉及其活動范圍等方面的變化情況做出精確的觀察,同時對肩周炎患者患處的肌肉粘連情況做出準確的判斷與評估,且超聲引導下治療更加精準化,減少對軟組織、血管神經不必要的損傷。
采用高頻超聲引導小針刀治療能夠有效刺激肩周炎患者患處小血管的擴張,同時對于患者淋巴系統以及毛細血管的循環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6]。傳統小針刀對于肩周炎患者的治療效果與實施手術的醫生所具有的治療經驗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充滿了強烈的外界因素影響,帶有主觀性。而在高頻超聲引導下的肩周炎患者小針刀治療能夠直達患者病源點,并對肩周炎患者展開精準、客觀的治療,將小針刀治療肩周炎的各種優勢充分發揮了出來,同時還可以促進患者患處小血管的擴張,有效提升對于炎癥物質的吸收效率,同時對肩周炎患者的病變范圍以及病變位置進行全方位的治療。經過科學以及經濟的發展,高頻超聲引導小針刀治療肩周炎的治療方式已經在現今臨床醫學中取得重大成果,并且已經在臨床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7-8]。
經過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常規治療方式的對照組患者在VAS 的評分為(5.74±1.53)分>治療組患者的VAS評分(3.21±1.19)分,P<0.05。且兩組患者在Constant-Murley 評分中的關節活動度、手臂肌力、患處疼痛、日常活動四個方面的評分差異也是顯而易見的。
綜上所述,在治療肩周炎患者時,采用高頻超聲引導小針刀治療能夠有效改善肩周炎患者的身體狀況,同時對于肩關節功能的恢復也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而采用高頻超聲對肩周炎患者傷患部位進行檢查也可以清楚顯示出患者肩部軟組織的粘連情況、是否同時合并肩袖損傷、撞擊肩,為醫師展開臨床治療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值得今后在醫學臨床應用中進行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