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中醫院 檢驗科,江蘇 連云港)
尿路感染是人體尿路上皮對細菌入侵導致的炎癥反應,常見病因是由于單一細菌所引起的,臨床主要癥狀表現為尿急、尿頻、陰部不適及尿道灼熱感等,若不及時接受治療容易引起腎炎,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了重大的壓力[1]。對尿路感染患者行尿常規檢查,通過采集新鮮尿液進行尿路常規檢查發現人體存在的異常情況,能夠有效診斷和治療疾病[2]。尿液標本的正確、合理以及規范化的采集和處理,是保證尿液分析準確的前提[3]。在實際的尿液采集過程中,由于存在采集時間不統一,采集方法不規范,致使尿液采集工作沒有做到位,尿液容易受到污染,滋生細菌、尿的pH 值升高,有形成分被破壞,不符合標準的檢驗規程。因此,本次研究就對尿路感染患者在不同尿檢時間行尿常規檢查,對尿檢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現報告如下。
將我院2016 年3 月至2018 年3 月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100 例為研究對象,男性36 例,女性64 例,年齡26~68 歲,平均(38.14±3.43)歲,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進行尿液采集前,護理人員在采集前1 d 及時告知相關注意事項,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同時也應該避免劇烈運動。采集時注重對男性患者生殖器、尿道口以及周圍皮膚的清潔,對女性患者采取尿液應提前詢問是否處于月經期,避免經血污染尿液從而造成檢測結果不準確[4]。于清晨8 點取晨尿,使用一次性有蓋尿杯作為儲尿容器,并均勻分成3 份,分別于40 min、100 min、180 min 三個時間段進行尿檢。由經驗豐富的檢驗師根據說明書要求運行uF-100i 尿沉渣分析儀和HT-2000 尿液干化學分析儀。同時采用鏡檢法,混合均勻尿液10 mL 于尿液離心管內1500 r/min 離心5 min,殘留尿和沉渣0.2 mL,充分混勻后滴注載玻片0.02 mL 進行鏡檢,并結合高倍顯微鏡下觀察細胞計數[5]。
記錄三組時間段的尿常規檢驗指標,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尿比重以及pH 值,對檢驗結果進行分析和比較。
將數據納入SPSS 21.0 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s)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檢查后發現,三組尿檢結果差異并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大部分人群患有尿路感染的原因多是因為不注重個人清潔衛生、免疫力低下等,臨床上女性患有尿路感染的幾率較高,由于女性患者對疾病并不加以重視,容易引發疾病遷移。目前對尿路感染疾病大多使用血常規、尿常規、腎功能檢查、超聲等檢查方式。對尿路感染患者行尿常規檢測,有效判斷患者的新陳代謝功能以及腎功能是否處于異常狀況,為后續的診斷治療提供可靠的診斷依據,能夠有效反映患者的身體狀況。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臨床常用的檢測方式也提出了相應的高要求和高標準[6]。在臨床尿檢過程中以清晨第一次中段尿液為最佳標本,為防止細菌滋生、腐生菌使尿液中的pH 值增高從而致使病理性糖尿病減少,干擾尿蛋白的檢測,故而在3 h 內完成檢測能夠有效提取疾病信息。這是因為一旦尿液標本放置時間過長,容易滋生霉菌和腐生菌,增高尿液標本中的pH 值,且隨著時間的延長造成尿液成分被破壞,最終造成尿液解析錯誤,嚴重影響尿液標本質量[7]。因此臨床醫護人員要意識到尿液采集完后及時送到實驗室進行檢測的重要性,能夠幫助醫生準確判斷病情,為患者的后續治療提供科學診斷依據。
表1 三組尿檢結果比較比較(±s)

表1 三組尿檢結果比較比較(±s)
檢測時間 紅細胞(×1012/L) 白細胞(×109/L) 尿比重 pH 40 min 1.38±6.31 2.13±0.82 1.017±0.009 5.77±0.86 100 min 1.37±6.23 1.98±0.81 1.018±0.008 5.74±0.79 180 min 1.38±6.05 1.92±0.75 1.016±0.008 5.78±0.76 t 0.183 0.906 1.868 1.597 P 0.913 0.636 0.393 0.450
本次研究通過收集我院兩年來患有尿路感染患者100 例為研究對象,采集前及時告知患者相關采集注意事項,能夠有效保證采集尿液的質量,分別于清晨尿液收集后40 min、100 min、180 min 后行尿常規檢查,于清晨后采集尿液標本,能夠有效避免因長期擱置導致尿液中的紅細胞和白細胞加速分解現象,能夠有效的提取相應的細胞信息,從而有效為后續診斷提供價值性依據。陳力[8]的研究報告中提及,于上午十點半左右收集的尿液,尿量較多,尿膽原、膽紅素、蛋白等有形成分無明顯差異,pH 值升高,尿比重明顯下降。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患者所收集的晨尿進行分時間段檢測,3 h內尿檢結果無明顯差異,但隨著時間不斷發生變化,可明顯觀察到白細胞與紅細胞溶解反應逐漸加劇,這是由于一旦尿液標本滯留時間過長,白細胞計數不會發生改變,但紅細胞溶解現象十分明顯,且數量不斷上升,時間一旦長達5 h 左右,可能受到滲透壓等因素的影響,紅細胞明顯發生皺縮、異型增生現象,對尿檢結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9]。王晶紅[10]的報道中指出,對患者采集新鮮尿液在30 min 內檢測結果沒有發生改變,分別于1 h 和2 h 后進行尿常規檢測,發現隨著時間的不斷延長,尿蛋白和葡萄糖始終沒有發生明顯改變。這是基于時間過長,尿液中的細菌大量繁殖,尿中尿酸鹽結晶析出使葡萄糖升高。故而在3 h 內將收集到的新鮮尿液送去檢測,能夠有效避免細菌污染,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為臨床診治提供精準信息。
綜上所述,為更好地對患者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應在清晨及時采取新鮮尿液后3 h 內進行尿常規檢測,有效保證尿液質量,避免對檢驗結果造成嚴重影響,為醫生更好地判斷患者的病情以及后續接受治療提供強有力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