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娜,王偉力,盧純青,安小葉,張慧
(涉縣醫院,河北 涉縣)
護理風險(Nursing Risk)是指醫院在面向患者提供護理服務期間可能發生的一系列不安全事件,在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中均有可能發生護理風險[1]。而護理風險管理(Nursing Risk Management)是一種對潛在風險事件具有識別以及評估的能力,并可據此提出正確行動的管理模式[2]。為加強我院對護理風險事件的防控,提高綜合護理管理質量,我院自2018 年7 月開始實行護理風險管理,取得較滿意的管理成效,具體示下。
隨機抽選2017 年6 月至2019 年8 月在我院任職的28名護士作為主要觀察對象,均為女性,年齡21~42 歲,平均(30.28±3.57)歲;文化程度:中專10 名,大專13 名,本科5 名。
我院自2018 年7 月強化護理安全管理,具體如下。
①加強風險管理培訓:定期分批次組織護士進行培訓學習,加深其對護理風險管理基本概念、實施目的、護理風險識別與評估技巧等知識的掌握,同時搜集資料,并結合我院實際情況,為護士講解不同科室的常見護理風險事件與應對策略,鼓勵護士轉變服務觀念,一切以患者為本,將護理風險防范意識融入工作中。
②成立專項管理小組:由護士長組織各護士成立專項管理小組,并擔任小組組長,定期召開交流會(1 次/周)與進行抽檢(1 次/月),根據抽檢結果分析和總結潛在的風險因素,并制定處理措施。
③分層分組管控:以護士的職稱、文化程度等依據,給予分層級(N1~N4)責任制管理,各層級護士分工明確、相互協作;N4、N3、N2 及N1 分別對應護士長、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以及助力人員,除護士長外,其余人員納入5 個小組,各組推選1 名組長,并分管8~10 例患者;下級護士由上級護士統一管理,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同時在組內施行A(早班)-P(午班)-N(晚班)排班制,以確保護理工作在各個班崗位職責上得到準確落實;固定交接班時間為每日的8:00、15:00 與22:00。
參照國際流行的知信行問卷(KAP)[3],自制問卷對不同管理階段護士的護理安全管理意識做調查,主要有風險因素認識、安全管理態度、安全管理行為等幾項,各項總分25 分。
參照《醫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標準(試行)》[4]及我院實際情況,從基礎護理、護理操作與消毒隔離等幾方面調查不同管理階段的護理質量,各項總分100 分。
同時調查管理前后各1000 例患者,統計發生護理差錯、護理缺陷等護理風險事件的概率。
計數、計量數據輸入統計學軟件20.0(Statistic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Solutions20.0,SPSS 20.0)中處理,具體通過卡方與t完成檢驗,卡方檢驗結果輸出顯示為率(%),t檢驗結果以(±s)方式顯示,P<0.05 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管理后,護士在風險因素認識、安全管理認識、安全管理態度等方面的意識較管理前均顯著提高,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管理時間護士安全管理意識的調查結果(±s, 分)

表1 不同管理時間護士安全管理意識的調查結果(±s, 分)
時間 人數 風險因素認識 安全管理認識 安全管理態度 安全管理行為管理前 28 16.02±3.32 11.48±2.98 12.65±2.86 10.73±2.83管理后 28 23.49±1.07 23.59±1.38 24.38±0.22 22.09±2.28
管理后的護理質量評估(基礎護理、消毒隔離及護理文書等)較管理前均顯著提高,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管理時間的護理質量評估結果(±s, 分)

表2 不同管理時間的護理質量評估結果(±s, 分)
時間 人數 基礎護理 消毒隔離 護理文書 護理操作 風險評估 護理執行規范管理前 28 91.38±2.75 90.89±2.32 89.37±1.28 91.58±2.39 90.34±1.17 90.31±0.49管理后 28 95.33±1.82 97.95±0.58 95.06±0.79 96.88±1.82 96.24±0.93 95.51±0.71
通過對管理前后各1000 例患者進行調查,顯示管理后發生護理差錯、護理缺陷等風險事件的概率較管理前顯著降低,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管理時間護理風險事件的調查結果[n(%)]
醫療護理工作是風險系數較高的一個職業,在實際護理服務過程中,任何環節操作不當,均可能導致不安全事件的發生。可以說,醫院的所有護理操作,風險與效益均是并存的[5]。如何加強對護理不安全事件的規避,提高醫療護理工作的綜合管理質量,是目前醫院護理工作者需面臨的一個難題。
護理風險管理是現階段醫療機構針對護理不安全事件提出的一種管理模式,對護理不安全事件具有識別、衡量、評估以及處理等作用。有資料報道稱,護理風險管理對醫療護理工作的順利實施有促進作用,利于減少各類型護理不安全事件的發生及其所造成的損失[6-7]。我院自2018 年7 月開始將護理風險管理理念引入院內的護理管理工作中,通過加強風險管理培訓,提高護士的風險防范意識,使護士積極轉變思想,一切護理工作以患者為中心,從而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更具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同時成立專項管理小組,定期進行護理質量抽檢及問題總結,以及時發現潛在和現在的風險因素,討論和制定可行的解決措施,實現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8];在醫療護理工作中推行分層分組管控,則可做到責任落實到個人,充分調動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加強其責任感。本研究顯示,經護理風險管理后,我院護士安全管理意識、護理質量均得到顯著提高,同時發生護理差錯、護理缺陷等風險事件的概率明顯下降,取得了較良好的管理成效。
綜上所述,醫院護理管理工作引入護理風險管理理念,能夠強化護士的風險管理意識、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有利于醫院護理安全綜合管理質量的提高,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