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瓊,阿里提尼·馬開力
(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新疆 喀什)
在對患者臨床治療中,手術治療是對患者疾病治療的一種特殊方式,但是該治療措施對患者會造成一定的創傷,因此,患者在術前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不安、恐懼等消極情緒,會嚴重影響患者內分泌系統,導致患者出現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應激反應,對手術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手術前采用術前訪視措施對患者進行護理,是減少患者心理壓力的重要護理措施。而對術后患者采用術后回訪,能夠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進行及時發現,從而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提高對患者的治療效果[1]。本次研究針對術前訪視與術后回訪在手術室整體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自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120 例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60 例,男性32 例,女性28 例,年齡23~68 歲,平均(46.63±3.28)歲;對照組患者60 例,男性32 例,女性28 例。年齡22~70 歲,平均(47.05±3.32)歲。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于我院行手術治療患者。
排除標準:嚴重精神性疾病患者;不愿進行配合的患者。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包括配合醫師對患者行手術治療、對患者生命提體征進行密切監測、對患者行藥物指導等。
在對照組患者護理措施的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行術前訪視與術后回訪整體護理。患者在入院后,護理人員需要采用溫和的態度和語氣接待患者,同時為患者并且進行評估,并帶領患者熟悉病房環境,降低患者對陌生環境的焦慮感。心理護理:對于即將進行手術的患者來說,通常會出現焦慮、不安等消極情緒,導致患者血壓升高、心率增加、呼吸急促等情況,對手術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因此,護理人員需要耐心為患者對手術過程、手術方式進行講解,并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問題,降低患者的消極情緒。此外,護理人員還需要盡可能地對患者進行安慰,并為患者列舉手術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對手術的信心,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依從度。術前訪視:在患者手術前,護理人員需要采用溫和的語氣進行自我介紹并說明來意,告知患者在手術期間會對患者進行全程陪伴,從而增加患者安全感與滿足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調節患者的不良情緒,增強患者對手術的配合度,提高對患者的護理效果。術中護理:在對患者進行手術前,需要控制好手術室溫度,并對相關手術藥品與器械進行妥善準備,并進行全面檢查。在患者進行手術時,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姓名、年齡、創號、住院號以及手術部位等進行嚴格核對,并對術前用藥、備皮以及禁食情況進行檢查。術中護理人員需要做好對患者的護理記錄,包括手術物品清點、出入量、術中特殊藥物使用幾率以及術中置入物進行登記等。術后回訪:待患者完成手術1~3 d 后,根據患者手術類型與大小由專人負責宣講回訪。首先對患者術后疼痛情況進行了解,并對患者體溫恢復情況進行了解。隨后對患者傷口愈合情況進行檢查,并檢查引流管是否暢通,引流物是否有異常等,同時對患者皮膚完整性與肢體血管、神經功能進行檢查,評估患者術中護理效果。同時對患者術后心理狀態進行護理,并加以疏導,協助患者平安度過手術恢復期。疼痛護理:通常來說,經過手術治療后的患者大多都會出現術后疼痛的情況。對于疼痛較輕的患者,可采用播放輕音樂、播放戲劇等方式對患者進行注意力轉移,從而減少患者疼痛感。對于疼痛較為嚴重的患者,在遵循醫囑的情況下,給予患者藥物鎮痛治療。并發癥護理:壓瘡、褥瘡、傷口感染等是術后常見的并發癥。因此,護理人員需要積極地對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對于長時間臥床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定時對患者進行翻身、按摩,定期對患者被褥進行更換,防止褥瘡的發生。同時囑咐患者多飲水,適當增加活動量,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度與抑郁度。采用焦慮度、抑郁度量表對患者SAS、SDS 進行評分。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顯效:經過護理后,患者恢復良好,未出現并發癥,SAS、SDS 評分明顯降低;有效:經過護理后,患者恢復較好,出現輕微并發癥,SAS、SDS 評分有所降低;無效:患者經過護理后出現較多并發癥,且SAS、SDS 評分并未改善甚至加重。
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包括疼痛、傷口感染、壓瘡等。
兩組對比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采用自制問卷調查表對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3-4]。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 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SAS、SDS 評分對比,護理前,兩組沒有顯著差別(P>0.05),護理后,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AS、SDS 評分(±s, 分)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AS、SDS 評分(±s, 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SAS SDS SAS SDS觀察組 60 53.37±3.59 58.56±4.58 32.72±3.28 35.93±3.57對照組 60 54.28±3.96 57.96±4.35 41.23±3.76 43.28±3.52 t 1.319 0.736 13.211 11.356 P 0.190 0.463 0.000 0.000
護理效果對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效果[n(%)]
并發癥發生率對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n(%)]
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n(%)]
對于手術患者來說,采用手術室前后護理能夠提高對患者的整體護理效果。手術室整體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措施,給予患者科學的護理與心理干預,調整患者的治療心態,提高對患者的護理效果[5-6]。
本次研究中,針對術前訪視和術后回訪在手術室整體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并取得以下研究結果:SAS、SDS評分對比,護理前,兩組沒有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護理效果對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并發癥發生率對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因此,我們認為,對手術患者行術前訪視和術后回訪能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護理效果[7-8]。
綜上所述,術前訪視和術后回訪在手術室整體護理中具有顯著的護理效果,能顯著提高對患者的護理效果,增加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值得廣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