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嬌霞
(晉中市第一人民醫院 血液凈化中心,山西 晉中)
動靜脈內瘺是血液透析最有效的手術方式,通過將手腕部動脈與靜脈構建通路使血管吻合,形成一個動靜脈內瘺,為血液透析治療提供保障[1-2]。但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多次穿刺,患者會因此產生不良情緒。若不能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會引發嚴重的并發癥,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3-4]。本文就早期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做了以下分析,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行早期護理干預的血液透析患者14 例為觀察組,再選取同期行常規護理干預的血液透析患者14 例為對照組,在觀察組中,男9 例,女5例。年齡40~75 歲,平均(56.65±7.08)歲;在對照組中,男8 例,女6 例。年齡41~75 歲,平均(57.23±7.1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于我院行護理干預的血液透析患者。
排除標準:①患有其他重大臟器器官疾病患者;②患有精神疾病或者治療時配合度低的患者。
本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慎重研究決定并予以批準,并對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屬對本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義進行充分說明,并使其充分了解后,患者及家屬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參與本次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對照組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醫護人員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實施觀察,告知患者正確的用藥方式和劑量,告知患者在透析期間的注意事項,保持血管道路暢通,告知家屬出現不良情況應立即告知醫護人員進行處理。
1.2.2 觀察組
1.2.2.1 內瘺的術后護理
術后患者肢體會出現腫脹情況,輕微的滲血屬于正常情況,若滲血嚴重,及時告知醫生進行處理;回到病房后,將患者側肢體稍微抬高,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肢體腫脹現象;告知患者盡量穿袖口寬松衣服,切忌佩戴首飾;減少患者用內瘺側肢體進行劇烈的活動,將肢體自然彎曲至腹部前,不要讓肢體長時間下垂;注意對行內瘺側的肢體保護,時刻注意不要磕碰到傷口,注意對內瘺側肢體的保暖,睡覺時不可壓迫內瘺側肢體,避免產生不良現象;每日對內瘺側手臂進行熱敷,促進血液循環;醫護人員每日對患者內瘺處進行檢查,利用聽診器貼近內瘺處,仔細傾聽是否有血流沖擊聲,有則提示血管暢通;醫護人員盡量選擇非內瘺側肢體進行輸液及血壓測量;患者的耐受度不同,麻藥后若患者疼痛難忍情況,家屬要及時告知醫護人員進行處理。
1.2.2.2 內瘺鍛煉
患者在傷口未出現滲血情況下,可以適當進行內瘺鍛煉,將內瘺側肢體盡量抬高并停留5 s,促進血液回流;將內瘺側肢體自然下垂,輕握拳,堅持5 s 后,將手指展開,重復進行5 min;握拳將手腕進行旋轉,通過手腕帶動手指關節運動,有效地增加指端的供血,促進傷口愈合;在患者內瘺逐漸穩定狀態下,可借助皮球進行內瘺鍛煉,每日進行擠壓皮球練習,1 日2~3 次,1次10 min,通過對內瘺的鍛煉,可有效地延長內瘺的使用壽命。
1.2.2.3 內瘺的穿刺
進行內瘺穿刺時,醫護人員要準確地找準穿刺點,穿刺點盡量選擇與前一穿刺點保持2 cm 以上的距離;或固定幾個穿刺點使用,盡量避免穿刺于同一血管,使血管壁受損,造成血管堵塞現象;醫護人員進行穿刺時,對穿刺點反復按壓,穿刺時要放松心態并找準穿刺點,穿刺時要果斷且迅速;若穿刺失敗,則要選擇穿刺點遠心端位置進行重新穿刺,確保順利完成穿刺工作。
①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包括出血、感染、血栓形成。②對比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100 分為滿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水平越高。③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
采用SPSS 19.0 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達,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觀察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生活質量評分(±s, 分)

表2 生活質量評分(±s, 分)
組別 n 精神狀態 情感功能 社交功能 軀體功能觀察組 14 88.12±3.21 89.32±2.65 90.15±1.42 91.03±1.52對照組 14 76.65±3.01 75.55±3.42 76.89±1.23 79.66±2.63 t 9.753 11.909 26.410 14.005 P 0.000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護理滿意度[n(%)]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血液透析在臨床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由于體內腎臟的功能減退,使血液中電解質不平衡,代謝物增多,體內的毒素和水無法正常排出體外,這時就需要血液透析來凈化患者的血液,糾正酸堿平衡[5]。林彤等[6]研究表明血液透析對患者的體內廢物進行清除,維持患者血液循環;但是在此操作中患者易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我們認為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是非常有效的一種辦法,通過疏通血管,能夠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在面對患者不良情緒時,醫護人員要給予患者更多的心理疏導,才能使患者更加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使治療更加順利地開展。根據孫宇[7]研究表明,對于患者易出現并發癥等情況,醫護人員要結合實際情況給予患者有效的干預措施,不僅能夠減少并發癥產生,還能給予患者更優質的護理服務;因此,我們認為醫護人員開展護理工作時要以患者為中心,圍繞患者的病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是非常有必要的。早期護理干預通過對患者的病情、并發癥、心理等全方位護理,能夠給予患者更多的健康知識指導,提高患者的自我保護能力,甚至在出院后也能有效地預防疾病的發生,對患者生活質量改善具有積極的作用[8]。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實施早期護理干預,醫護人員對患者的病情、身體情況進行實時觀察,減少了并發癥發生的風險,對患者的病情恢復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觀察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實施早期護理干預不僅對患者治療期間有效果,也能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實施早期護理干預,通過醫護人員的細致護理,使患者認同醫護人員的工作,并給予醫護人員大力的支持,維護了良好的醫患關系。
綜上所述,早期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效果較好,減少了動靜脈內瘺并發癥產生,提高了患者的護理質量水平,促進患者身體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