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
(海南省東方市東方醫院,海南 東方)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在普外科急腹癥中并不罕見,近年來受國人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改變的影響,該病的罹患率也呈逐年攀升的趨勢[1]。據不完全調查統計,目前我國約有10%的人口罹患膽囊結石,其中成年女性占比超過15%[2]。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在臨床上通常有右上腹痛的典型癥狀,伴發癥狀包括發熱、惡心嘔吐、全身感染等,嚴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當前臨床處理各類型膽囊疾病的常用微創手段,為進一步明確該手術方式對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治療價值,本研究就60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做了相關分析和比較,具體如下。
選擇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明確診斷為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60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①經術前影像診斷確診,且與《腹部外科診斷和鑒別診斷學》中相關判斷依據吻合[3];②有手術指征;③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參與。排除標準:①伴嚴重肝腎或心肺功能疾病;②既往有腹部手術史;③伴肝外膽總管結石或占位性病變等問題。按照1:1比例隨機歸為兩組,A組30例,男/女13/17例,年齡 35~78歲,平均(54.38±6.45)歲;病程 4~39個月,平均(14.89±2.02)個月。B組30例,男 /女14/16例,年齡 36~80歲,平均(55.03±6.51)歲;病程 4~41個月,平均(15.02±2.13)個月。將A、B組的基線資料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 20.0)處理,P>0.05,有可研究性。
A組在氣管插管全麻下進行開腹手術,體位取仰臥式,經右上腹腹直肌做一長度為8.0~10.0 cm的切口,進腹后仔細探查,找到病變膽囊后予以切除,必要時給予肝下引流管留置。
B組在氣管插管全麻下行LC手術,體位同A組,經臍做一長度約10 mm的切口,充入CO2氣體,建立腹內壓為14~15 mmHg的人工氣腹,按照“四孔法”切開,充分顯露膽囊管、膽囊管與壺腹部相交處,找到膽囊三角后給予仔細解剖,使用鈦夾將膽囊動脈、膽囊管等進行夾閉,再按照順行或順逆結合的方式將膽囊剔除,術畢取樣送檢、縫閉切口等。
測定兩組不同手術階段的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同時記錄兩組的圍手術期指標,主要包括:①手術時間;②術中出血量;③腸蠕動恢復時間;④住院時間。
統計兩組發生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十二指腸瘺以及膽漏等并發癥的情況,并計算總發生率。
采用統計學軟件程序SPSS 20.0處理此次研究數據,計數資料由卡方檢驗以及率(%)的形式表示;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以及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P<0.05表示數據間差異大,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圍手術期指標及血清CRP水平記錄結果()

表1 兩組圍手術期指標及血清CRP水平記錄結果()
組別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腸蠕動恢復時間(d) 住院時間(d) 血清CRP水平(mg/L)術前 術后A 組(n=30) 52.36±5.47 45.78±10.34 2.06±0.33 7.63±2.12 12.45±2.81 47.37±6.58 B 組(n=30) 43.81±5.28 26.91±8.05 1.28±0.23 5.02±1.39 12.52±2.69 36.59±4.52

表2 兩組術后并發癥的統計結果[n(%)]
B組各項圍手術期指標(手術時間、腸蠕動恢復時間等)較A組優化更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術前,兩組血清CRP值比較差異較小,P>0.05,無統計學意義;術后,B組血清CRP值較A組降低更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B組發生切口感染、膽漏等并發癥的總概率為3.33%(1/30),較A組發生并發癥的總概率20.00%(6/30)降低更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 2。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是膽囊管腔在結石堵塞下蓄積大量膽汁,持續膽汁刺激誘發感染引起。該病是膽道系統疾病的常見類型之一,臨床病理活檢時多提示膽囊壁存在程度較重的炎性細胞浸潤現象[3-6]。膽囊切除術在處理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傳統開腹手術操作簡便、安全,能夠有效剝除膽囊及其周圍粘連組織,使膽囊過高的張力迅速得到下降[7],但其創傷較大、出血較多,易導致各種并發癥發生,進而使患者的術后恢復延緩[8]。LC手術是基于微創外科學理念發展起來的一種手術方式,相比傳統開腹手術,LC手術在腔鏡下操作,術野清晰度更高,能夠更有效、更徹底切除病變膽囊組織,同時該手術還兼具微創、疼痛輕、出血少以及恢復快等特點,臨床推廣不易受到限制。既往臨床認為,建立人工氣腹會對心肌組織的變時效應、變力效應產生影響,容易增加心肌組織的耗氧量,進而加大手術風險[9]。但近年相關研究報道并未發現這一問題,相反,李殿啟[10]認為,對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采取LC手術治療,還可盡量避免干擾腹腔內鄰近的臟器組織,為患者術后腸肌電活動的盡早恢復創造一個有利條件。
為進一步明確LC手術對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的處理效果,本研究就近兩年收治的60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資料做了相關分析和比較,結果顯示,B組患者采取LC手術處理后的手術時間、腸蠕動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縮短更明顯,術中出血量減少更明顯,同時術后也較少患者發生并發癥,無論手術療效或安全性較A組均更占優勢,符合上述研究觀點。
血清CRP是目前臨床廣泛使用的一種炎性標志物,主要由肝細胞合成。正常情況下,人體血清中的CRP水平較低,但在組織損傷、感染等情況下,其水平會出現明顯的升高。本研究結果顯示,A、B組患者在經過手術處理后血清CRP水平均有異常增高,且其中以A組的血清CRP水平升高較明顯,B組相對較低。LC手術的微創性能夠盡量避免損傷人體組織,在減輕機體術后炎性反應、預防感染發生等方面也具有較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對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使用LC手術處理有確切效果,并可促進炎癥因子清除,減少并發癥發生,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