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山西省運城市第一醫院,山西 運城)
在現階段的醫院的治療工作中手術室屬于一個重要的治療場所,科學合理的手術室護理配合是幫助患者成功的進行治療的根本,對幫助患者提高治療效果具有一個促進的作用,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在手術室護理工作的開展的過程中,因為各種的原因導致了,在手術室護理的期間還具有很多的安全隱患過,給患者的手術室護理質量以及患者手術治療的效果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1]。所以,通過科學有效的手段整理分析出手術室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同時進行有效的護理對策的制定和實施,有效的解決手術室護理中的問題,是一項較為重要的工作內容。
選擇醫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1000例進行探討,通過患者入院的先后時間,將2019年1~6月入院的50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患者500例分為實驗組。兩組患者中,對照組中有男性320例,女性180例,年齡在25~50歲,平均為(33.3±2.7)歲;實驗組中男性300例,女性200例,年齡在23~49歲,平均為(33.4±2.5)歲。通過兩組患者之間的年齡、性別等常規信息的對比未發現明顯差異,P>0.05,可以對比。
針對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進行干預;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開展安全隱患與處理方法措施,詳細的內容包括以下。
1.2.1 常見的護理安全隱患分析
(1)護理技術,很多的護理工作人員缺乏手術護理的相關經驗,護理水平較差,沒有實操的經驗,同時缺乏相關的專業培訓工作,與相關的考核內容,帶來了一定的護理難度,在開展護理工作的過程中與手術醫生配合不佳,帶來了一定的誤差,給手術增加了難度,延長了手術時間;(2)護理工作人員沒有相關的責任感,法律認知不足:護理工作人員缺乏責任意識,同時技術不成熟,沒有按照相關的行為規范進行操作,由于操作不規范造成手術效果不佳[2];(3)溝通能力不佳:護理工作人員的態度較差,溝通能力太差,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沒有把握溝通的技巧,溝通存在各種的問題。造成誤解等其他不必要的麻煩;(4)對手術室器械的檢查不到位:對手術室器械缺乏一定的保養意識,對手術室的相關醫療器械保護意識沒有責任感,在手術中出現嚴重問題,以及毒殺菌不到位導致的院內發生相關的感染等情況[3];(5)患者自身情緒身體狀況的影響,患者由于對手術的認知不充分造成了恐慌、焦慮、緊張等情緒,在加上病情的影響,造成了患者對治療工作的不配合,抵觸或者對護理工作的不認可等。同時一部分老年患者,存在反應比較慢,護理工作不配合的情況,也會對手術治療工作造成一部分的影響。
1.2.2 護理對策
對手術室護理工作人員的素質進行培養,在技術上給予一定的支持,通過培訓工作幫助護理工作人員增加責任感,制定相關的考核內容,給予護理工作人員進行技能的考察,通過考核之后才能上崗開始工作,并且對首先加強手術室護理人員素質,技術的整體提升,通過考核后方可上崗,同時需要對護理工作者的日常考核成績進行記錄。
(1)在接診患者時:仔細核對患者的姓名、性別、住院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等相關信息。將患者的相關診斷資料收集完畢并確認無誤后,送入指定手術室。在操作開始前由手術室的分管護士、麻醉師、主刀醫生再次確認。在接送患者時仔細檢查推車護欄是否豎起,避免患者肢體放在推車邊緣。(2)規范醫護人員的語言:在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應給予患者安慰性的語言,使患者保持相對穩定的精神狀態。在匯報病情時應當盡量回避患者,避免對患者造成刺激。(3)在手術開始前:醫護人員仔細檢查手術所需的各項器材是否完備。對性能不佳的手術器械,在進行必要的標記后,通知護士長進行更換。(4)防止手術標本保管不當:對手術中取出的活體組織,醫護人員應仔細詢問主刀醫生是否送檢,嚴禁自行處理。對患者的活體標本在用甲醇進行固定后,放入標本袋后連同病理單送至病理科,并與醫師在標本交接表上簽字確認。(5)強化手術室醫療器械的專項檢查:手術室醫療器械的專項檢查,必須遵守科學發展觀,踐行以為人本的要求,從患者的實際出發,切實做好各項專項檢查,確保手術室醫療器械能夠符合相關的質量要求或標準。提高手術室醫療器械使用者的安全責任意識,促進手術室醫療器械制度化的建設,有效減少醫療器械意外事故的發生。在操作后及時清潔腔鏡設備及超聲刀設備并消毒手術器械。手術后將儀器設備及時清潔歸位,手術器械及時清潔、運送、保養、消毒滅菌。(6)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范:醫護人員在手術前用高效消毒劑洗手。護士在手術過程中對手術人員的無菌操作進行嚴格監督,一旦出現違規操作,第一時間指出并糾正。手套刺破必須及時更換,防止發生感染。手術過程中,對手術器械遺漏隱患進行重點檢查,同時還需要了解患者麻醉情況,安全使用藥物。手術結束之后,需要對手術器械進行仔細清點,并做好記錄同時留存切片標本。(7)防止患者意外傷害發生:護理人員接送患者時必須把護欄豎起,對于出現煩躁不安的患者適當束縛,避免出現摔傷或撞傷,造成二次傷害。(8)健全制度: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是風險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錯事故、提高工作質量的保證。制定各項工作制度、護理常規、操作規程、工作流程。對手術室的核心制度如查對、清點、交接班、安全防護、標本處理、職業暴露處理等制度應落到實處,并經常檢查執行情況,定期總結、分析,使之不斷完善。要結合國家最新的政策要求、市場需求、患者需求和醫院手術室實際情況對現有的制度進行全面理順,健全操作規程,明確職責分工、加強組織管理,精確劃分流程、將工作方法、步驟、流程、標準等進行全面理順,定期對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監督和考核,優化獎懲機制,引導護理人員不斷提高制度執行的自覺性,加強互相之間的溝通協作和配合,從而降低風險發生[4]。
將兩組患者的護理情況進行評估以及記錄,包括護理工作的質量,以及不良事件的發生幾率。
使用統計學分析軟件SPSS 20.0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使用卡方檢測計數資料,使用t檢驗計量資料,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病人護理風險的發生率及護理質量等情況,實驗組遠遠強于對照組,差異較大(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效果比較[, n(%)]

表1 兩組的臨床效果比較[, n(%)]
組別 例數 護理質量 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對照組 500 90.29±2.39 40(8)實驗組 500 97.02±1.29 5(1)P<0.05 <0.05
在現階段的醫院的治療工作中手術室屬于一個重要的治療場所,科學合理的手術室護理配合是幫助患者成功的進行治療的根本,對幫助患者提高治療效果具有一個促進的作用,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在手術室護理工作的開展的過程中,因為各種的原因導致了,在手術室護理的期間還具有很多的安全隱患,給患者的手術室護理質量以及患者手術治療的效果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5-6]。
在此探討中,針對患者未采取安全隱患防范措施的500例患者中的不良事件發生幾率,為8%,而通過安全隱患防范措施后,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有明顯的降低,只有1%,通過護理質量進行對比,實驗組的護理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證明,通過對手術室隱患因素采取針對性防范措施,對患者的治療具有良好的促進意義。
加強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防范,是對病患者生命安全的高度負責,針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安全隱患以及防范護理進行相應的護理對策能夠明顯的提高護理質量,降低不良癥狀的發生幾率。提高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值得在臨床中廣泛的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