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佳
(四川南充市高坪區人民醫院,四川 南充)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為眼科常見疾病,也是青光眼的常見類型,主要發病群體為老年人,是導致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1]。伴隨著手術技術的不斷進步,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可通過手術獲得良好預后。小梁切除術為現階段我國臨床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常用術式,經實踐證實療效良好,但發現在圍術期也存在一些危險因素可能影響患者手術效果,提示有必要不斷完善該疾病患者的圍術期護理模式[2]。本研究將舒適護理應用于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中,獲得了優于常規圍術期護理模式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具體研究內容及結果如下。
納入標準:(1)明確診斷為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2)具有手術指征,接受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術治療;(3)合并白內障。
排除標準:(1)既往有精神疾病史;(2)認知功能異常。
我院眼科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患者中共96例符合上述標準,均納入研究。應用擲骰子法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一般組和舒適組,兩組分別為擲出單點和雙點的患者。一般組共50例患者,組內男、女比例為23:27,年齡最小者53歲,最大者84歲,平均(70.53±2.38)歲。舒適組共46例患者,組內男22例,女24例,年齡最小者56歲,最大者82歲,平均(70.30±2.44)歲。對兩組患者的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顯示組間差異均不明顯(P>0.05)。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均對研究知情,均為自愿參與。
一般組接受常規圍術期護理,包括術前健康宣教、術后飲食指導、用藥指導等。
舒適組接受圍術期舒適護理,具體護理措施為:(1)環境干預:患者術前和術后早期畏光癥狀明顯,護理人員除加強病房的溫度、濕度管理外,還需做病房光線管理,以減輕對患者眼部的刺激,提高患者生理舒適度。(2)術前心理干預:術前訪視患者,以和藹可親的態度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耐心、細致地回答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了解患者擔憂的問題,給予患者針對性心理干預。如部分患者擔憂手術效果和安全性,護理人員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知患者手術相關知識,包括療效、常見術后并發癥及其防治方法等,并向患者介紹以往成功治愈病例的基本情況,發揮心理疏導和心理暗示的作用,促使患者能夠以較樂觀的態度面對手術治療。(3)術后眼球護理:術后除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眼部注意事項外,加強病房巡視次數,每次進行護理查房時均詢問患者的感受,觀察患者術眼切口狀況,檢測眼壓,若患者眼部有分泌物,觀察分泌物的性質、顏色和量,若發現顏色鮮紅,應考慮為眼內出血,及時通知醫師。若分泌物性質、顏色正常,使用滅菌棉球予以輕輕拭去。此外,還應觀察患者結膜濾過泡有無滲漏及膿性分泌物,發現異常立即向醫師報告。日常護理中,通過指導患者進行眼球按摩來提高眼部舒適度,具體按摩方法為將拇指指腹置于下眶緣進行按壓,以感覺輕微發脹為宜,持續按壓5 s,之后松開5 s,繼續按壓,每次重復進行上述操作10次,每日進行2~3次按摩。(4)并發癥護理:護理人員掌握小梁切除術術后常見并發癥及其發生原因,日常護理中定期評估患者發生各種術后并發癥的風險,若發現患者出現某種并發癥的先兆癥狀,及時反饋給醫師。已經發生術后并發癥的患者,遵醫囑給予治療的同時,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5)睡眠干預:囑咐患者穿著舒適、寬松的衣物入睡,夜間護理時保持動作輕柔,避免影響患者休息,入睡困難的患者囑咐其睡前飲用一杯熱牛奶。
護理效果評估指標包括:(1)焦慮狀況:術前1 d進行評價,評價工具為漢密爾頓焦慮(HAMA)量表,共14個條目,總分范圍0~56分,無焦慮的評分范圍為低于7分。(2)睡眠質量:分別于術后第1天、出院前1 d進行評價,評價工具為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量表,共包括9個問題,總分范圍0~21分,評分由低至高表示睡眠質量由好到壞。(3)術后并發癥:眼內出血、感染等。(4)護理滿意度:于出院當天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為我院自制,包括護理及時性、護理服務質量、護理技術水平、護理服務態度四個評價指標,各指標均采取優(4分)、良(3分)、可(2分)、差(1分)四級評價,總分高于14分為滿意,9~14分為較滿意,低于9分為一般。
應用軟件為SPSS 23.0,分別采用χ2、t檢驗計數和計量資料,P<0.05時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舒適組患者術前1 d的HAMA評分為(14.30±2.52)分,一般組術前1 d的HAMA評分為(18.91±2.87)分,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t=8.332,P=0.000)。
由表1中數據可知,兩組患者術后第1天的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舒適組出院前1 d的PSQI評分較一般組低,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舒適組、一般組術后第1天、出院前1 d的PSQI評分統計分析()

表1 舒適組、一般組術后第1天、出院前1 d的PSQI評分統計分析()
組別 PSQI評分術后第1天 出院前1 d舒適組(n=46) 15.20±3.85 6.99±1.45一般組(n=50) 14.98±3.77 9.03±1.50 t 0.283 6.764 P 0.778 0.000
如表2所示,舒適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一般組低(P<0.05)。

表2 舒適組、一般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
如表3中數據,舒適組的護理滿意度較一般組高(P<0.05)。

表3 舒適組、一般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
眼睛是人體獲得視覺信息的器官,眼部疾病的發生往往會給患者造成較沉重的心理負擔,加之手術治療眼部疾病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故患者在圍術期時對高質量臨床護理的需求較迫切[3]。舒適護理是基于現代護理理念所發展起來的一種護理模式,近年來正逐漸受到越來越多患者的歡迎和信賴[4]。由此得出,舒適護理為適用于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術的護理模式。
分析本研究中舒適組能夠獲得上述護理效果的原因為:早期實踐研究已經證實,眼部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及術后康復情況受患者自身負性情緒的影響較明顯,而能夠導致患者產生負性情緒的原因較多,包括擔憂手術治療效果、擔憂手術安全性、術后早期眼部舒適度提升不明顯等[5-6]。本研究中舒適護理的應用,通過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可糾正患者對疾病產生的錯誤認知,緩解患者不良情緒。通過對患者實施并發癥護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發生多種術后并發癥的幾率,降低患者手術治療的風險性。通過對患者實施眼球護理、睡眠護理、環境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理舒適度。上述護理措施的綜合應用能夠有效消除患者在圍術期存在的多種風險因素,繼而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早日恢復。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在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術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可獲得優于常規圍術期護理模式的護理效果,有效提高患者手術治療安全性,值得各大醫院眼科護理人員學習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