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小能
由單向型向互動型消費轉變,這是新型消費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新型消費與傳統消費的本質區別。
新型消費是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居民消費升級后才出現的新現象。主要表現為由大眾化消費轉變為個性化消費,由商品型消費轉變為體驗型消費,由溫飽型消費轉變為價值型消費,由實體店消費轉變為在線型消費,由單向購買消費轉變為互動型消費。具體來說,新型消費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由普適化向個性化消費轉變
工業化時代,標準化的大量生產和大量消費是典型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但隨著工業化的完成,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者有能力按照自身偏好進行選擇,加上買方市場的作用,供給和需求都開始呈現個性化的趨勢。當前,我國市場消費的主力群體是80后與90后,他們成長于物質資源較豐富的時代,而且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他們更加了解國際時尚。對于這個群體來說,消費不再僅僅是滿足生理需要,而是反映個人形象、展現個人價值追求的重要方式。因此,他們追求商品和服務消費的個性化、品質化,進而引導企業不斷創新,提供個性化的商品與服務,形成個性化消費浪潮。
二、由實用化向體驗型消費轉變
隨著商品數量的日益豐富,消費者購買欲望和購買偏好不再僅僅取決于商品本身,購買商品的目的也不在于僅僅獲得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是更注重購買過程的體驗和情感獲取。特別是90后群體,他們不再是為商品本身買單,而更愿意為情感買單。當前的“網紅帶貨”“直播購物”等都是把體驗和情感帶入商品銷售的典型模式。某電商平臺公布的數據顯示,“雙12”當天,7萬多場直播引導的成交額同比去年增長160%。其中有超過10個“億元直播間”,超過100個“千萬元直播間”。2020年初的疫情則進一步帶來了直播購物的井噴式增長。
三、由生存型向價值型消費轉變
在我國發展階段從溫飽跨向小康的背景下,居民消費也從溫飽型消費轉變為價值型消費,商品和服務消費的附加價值增加。一方面,消費者更注重商品的品質、性能、檔次、品位及新穎性;另一方面,教育、娛樂、文化、交通、通信、醫療保健、住宅、旅游等高附加價值消費比重迅速增長;同時,消費者開始注重理性消費、安全消費、健康消費、綠色消費和可持續消費,不再僅僅關注暫時的消費滿足,而是理性認識消費的長期效應,注重消費的安全性和健康性,開始構建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消費觀。
四、由單向型向互動型消費轉變
這是新型消費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新型消費與傳統消費的本質區別。消費不再是單向的商品購買和使用,而是通過消費者與消費者互動、生產者與消費者互動來完成消費活動。消費者的互動主要表現在各種商品使用評價,特別是在各類社交平臺上活躍的興趣圈,成為引導消費的重要推手。
五、由線下型向在線型消費轉變
這是新型消費的最基本特征。在線消費發端于電子商務,網上購物是其最初的表現形式,但隨著信息技術進步和“宅經濟”的出現,教育、娛樂、文化、保健甚至旅游都開始出現線上消費的快速增長,疫情防控則進一步加速了這個增長。2014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僅27898億元,2019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已增長至106324億元,比上年增長16.5%;2020年1-2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233億元,增長3.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1.5%。且線上消費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如言幾又書店在餓了么上開張,消費者可以像點外賣一樣,選書、結算、收貨。與傳統圖書配送平臺相比,門店周圍3公里范圍內,可實現最快半小時送達……這些新特征標志著在移動互聯網和數字技術推動下中國“新消費時代”的到來。
(作者系南京財經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