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米提·買合木提
(新疆巴州人民醫院,新疆 庫爾勒)
牙髓炎作為臨床上極為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在牙髓腔及其鄰近組織中發生率較高,主要是由于該部位具有豐富的神經結締組織,當受到感染出現炎癥反應后,會使得牙髓保護屏障缺損,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引起牙髓充血、壞死等,誘發牙髓炎[1-2]。本次研究對牙髓炎治療上分別采取根管治療術與干髓術,旨在觀察其優勢,詳細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我院于2017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收治的68 例牙髓炎患者臨床資料,依據入院順序先后劃分為了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8 例,男23 例,女15 例,年齡18~65歲,平均(46.78±3.45)歲,病程2~10 年,平均(5.03±1.04)年;對照組30 例,男20 例,女10 例,年齡18~64 歲,平均(45.91±3.33)歲,病程2~10 年,平均(5.03±1.04)年。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方面可比性成立(P>0.05)。入選患者經臨床相關檢查確診為牙髓炎,且無神經系統與凝血功能障礙情況,同意參與研究及知情,研究獲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入選患者均在術前予以患牙麻醉處理,之后則需將患者的髓腔打開,使用雙氧水與生理鹽水進行灌洗。對照組接受干髓術治療:髓腔打開后,使牙髓失活,將冠髓去除,則應用干髓劑,灌注于根髓處使其封存,同時填充于髓腔,使冠部封存。觀察組接受根管治療術:仔細觀察患者的患牙情況,精準測量根長后,選用相應的工作長度根管,預備處理完好后,消毒患牙,使用牙膠尖與根管填糊劑將根管完好填充,之后則將髓腔關閉,采用X 線片對髓腔填充情況進行檢查,直到填充到理想效果為止[3]。兩組患者均叮囑術后3 個月回院復診。
療效:治療后患者牙齒功能恢復良好且無按壓疼痛及自發痛則代表顯效;治療后患者牙齒功能恢復較好且自發痛與按壓疼痛不明顯則代表有效;治療后患者牙齒功能改善不明顯且疼痛顯著則代表無效,治療總有效率以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為準。
應用咀嚼功能評分對兩組患者牙齒功能恢復狀態進行評價,百分制,分值越高恢復越好,同時應用視覺模擬傳達量表(VAS 評分)評價治療前后的疼痛程度,十分制,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強烈。
術后隨訪患者3 個月,統計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及復發情況。
數據納入SPSS 22.0 軟件分析,計量數據通過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咀嚼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而VA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上述評分對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咀嚼功能與疼痛程度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咀嚼功能與疼痛程度對比(±s,分)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與復發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隨訪期間并發癥與復發情況發生對比[n(%)]
牙髓炎主要是受到機械外力、牙齒發育異常等影響,使得牙體出現缺損,導致牙髓組織缺乏物理保護屏障,進而誘發感染,同時會誘發一系列臨床癥狀,尤其以間歇性疼痛反應為典型,常見自發性疼痛與陣發性疼痛,在臨床診斷探測到牙髓時,會呈現疼痛感劇烈表現[4-6]。本次研究觀察組應用根管治療術其效果更優于對照組應用的干髓術,并且在咀嚼功能、疼痛程度以及術后復發率等方面均比對照組更佳,這與任紅[7]研究結果類似,可見根管治療術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根管治療能夠有效清除牙髓病變組織,使用填充劑可完好的恢復牙體缺損組織,而干髓術術后會存在一系列并發癥,常見為疼痛反應,主要是應用干髓劑來無菌處理局部牙髓組織,防止向鄰近組織發生擴散,兩種方式均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而根管治療術在術后并發癥與復發率控制上更為理想,因此臨床應該依據患者具體情況盡可能選用根管治療術,以此來快速恢復患者的咀嚼功能,減輕痛苦[8]。
綜上所述,根管治療術在牙髓炎治療上效果尤為顯著,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