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巍,申艷林
(1.鷹潭市人民醫院 康復科,江西 鷹潭;2.鷹潭市人民醫院 內一科,江西 鷹潭)
肘關節骨折包括規則的肩胛骨骨折、冠狀突骨折、臀部骨折、尺骨鷹嘴、橈骨小頭骨折等。由于局部血液循環豐富,骨折很容易愈合,但骨折受傷后腫脹,軟組織損傷嚴重,修復困難,如果緊固不穩定,就會留下后遺癥[1-2]。在出血性骨折后,無論是采取外固定和內固定,長期制動,血管腫脹,形成粘附性,都容易留下傷痕。關節長期固定、缺少正確的定位、嚴格的監督、康復護理以及患者的科學和合理的功能鍛煉,都可能導致關節功能失調,對關節功能造成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日常活動的能力都會受到限制[3-4]。因此,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6 年11 月至2019 年11 月收治的40 例行肘關節骨折術后的患者,解析康復訓練方案對肘關節骨折術后關節活動度的中期影響,值得推廣。
選取我 院2016 年11 月 至2019 年11 月收治 的40 例行肘關節骨折術后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并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0 例;在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2 例,女性8 例,最小年齡為7 歲,最大50 歲,平均(38.5±3.5)歲。在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2 例,女性8 例,最小年齡為12 歲,最大60 歲,平均(38.5±3.2)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相比差異較小(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肘關節骨折患者住院之后使用肘關節骨折術進行治療,所有參加研究的患者的手術都由同一名醫師進行。對照組的患者采取常規的康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的術后常規治療基礎上使用康復鍛煉方案。在實施前,告知患者康復訓練對手術后恢復的優點,以便患者能夠與醫生積極合作。在適當情況下,醫務人員為患者制定康復鍛煉方案,其中主要包括3 個階段:被動功能的階段、主動功能的鍛煉階段、加強功能的鍛煉階段。
(1)第一階段:被動功能的鍛煉階段,在患者手術后的1周內開始,被動功能的鍛煉在患者耐受范圍內。病人外部旋轉功能是在醫務人員的幫助下進行的。在連續鍛煉一段時間之后,對患者進行檢查X 線片,觀察骨折中的內固定穩定性,引導患者進行前屈的訓練,并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加強患者的外部旋轉功能的訓練。病人必須每天2~3 次鍛煉,每次30 min,總共4~5 周。醫務人員應勸病人繼續鍛煉,不要因疼痛而放棄鍛煉,并在疼痛嚴重時,結合患者的身體情況適當給予止痛藥。
(2)第二階段:主動功能的鍛煉階段。一般來說,在手術后的4~5 周,患者骨折的愈合需要大幅度改善。部分手術效果將根據第一階段的鍛煉得到鞏固。當醫務人員不再幫助病人進行鍛煉時,鍛煉計劃是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設計的,但鼓勵病人主動彎曲前肩關節并增加上肢的力量。引導病人躺下或坐下然后,雙手抱頭,以增加上肢的延伸和旋轉能力。每天練習2~3 次,每次30 min,總共7~8 周。在訓練時,督促病人繼續鍛煉,不能因為疼痛而放棄鍛煉。
(3)第三階段:增加功能訓練。一般來說,在手術后的11~12 周,在前兩個步驟的功能訓練運行之后,病人得到了康復以獲得恢復。在此期間,鼓勵病人每周來到醫院進行1 次功能強化演習。包括前彎曲強度、內部和外部的抗強度旋轉練習、肘練習和日常生活能力練習。對患者進行X 片檢查,以觀察肘關節的恢復情況。
統計兩組患者的關節活動度,進行對比。
統計兩組患者的Mayo 肘關節功能評分情況,進行對比,具體方法:使用《Mayo 肘關節功能評分量表》,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肘關節功能恢復越好。①差:60 分以下;②中:60~74 分;③良:75~89 分;④優:90 分以上。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 進行分析處理,經t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關節活動度明顯比對照組患者情況優(P<0.05),詳見表1。
觀察組患者的關節活動度明顯比對照組患者情況優(P<0.05),觀察組 患者的Mayo 評分比 對照組 患者高(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關節活動程度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的關節活動程度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的Mayo 評分情況[n(%)]
造成肘部關節骨折的主要因素是暴力傷害,由于肩部關節活性的范圍,較輕的畸形不會影響物理活性,但在肩部骨折更大的位移情況下,骨折功能無法恢復,從而造成創傷性關節炎,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必須進行正交愈合[5-6]。由于其特殊生理學,肘關節骨折可能影響肱骨遠端關節表面,結合對肌肉韌帶、血管等的損傷,并影響治療效果。現階段,臨床通常使用外部和內部固定復位方法來治療肘關節骨折[7]。內部和外部的固定復位方法的優點在于使用簡單,對治療環境要求低,并得到臨床醫生的認可。然而,外部固定的復位方法也有局限性,容易引起新的骨折,難以保證關節表面的完整性,以及需要及早期外部固定,會影響關節活動。根據一些研究表明,外部固定限制了關節活性,可能導致靜脈血液循環不良、并發癥和患者的痛苦增加。即使病人固定了3 d以上的無損傷關節,也可能導致關系肌肉的退化和萎縮[8]。內部固定取代了外部固定的復位方法,其優點包括低創傷和低關節功能干擾。然而,內部固定也有局限性:內部固定的開啟和復位可能留下肘關節功能紊亂的一部分,從而損害上肢的功能并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斷裂后出血、斷裂部分、柔性組織損傷和手術后缺少有效功能鍛煉,很容易導致肩部的二次粘附[9]。因此,肩部和肘部的功能利用康復方案來改善頸部關節骨折后的關節活動。早期康復訓練方案分為三個步驟,第一階段是被動功能鍛煉,由醫生來幫助患者;第二階段的活動功能鍛煉由患者自己來進行;第三階段是加強功能,并由患者自行運動受影響關節強度,以改善受影響肘關節的功能恢復。根據患者骨折損傷的程度,為不同的患者制定了個性化康復方案,并計劃和定向康復練習,幫助患者恢復手術后功能[10]。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在肘關節骨折術后使用康復訓練方案的觀察組患者的關節活動度明顯比使用常規康復護理的對照組患者情況優(P<0.05),觀察組患者的Mayo 評分比對照組患者高(P<0.05)。
綜上所述,對肘關節骨折術后的患者使用康復鍛煉方案能夠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關節活動度和Mayo 評分,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