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宏廣
(河北獻縣中醫醫院,河北 滄州)
肺結核作為呼吸內科中極其常見的一種慢性傳染病,臨床表現主要為呼吸困難、消瘦、乏力、低熱、咳嗽、胸痛等,對患者的工作及健康造成嚴重影響[1]。由于此病屬于乙類傳染性疾病,因此,若能早期診斷則能為患者的后續治療提供強有力的參考依據[2]。影像學檢查作為診斷單肺結核的常用方式,X 線平掃能早期發現肺結核,但隨著近年來CT 掃描技術的發展進步,CT 掃描已逐漸廣泛應用于肺部疾病診斷中,同時也為肺結核的診治奠定了基礎[3]。本次研究就給予肺結核患者應用CT 掃描進行診斷,探討其臨床應用價值。
收集整理我院于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80 例肺結核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給予80 例肺結核患者分別使用CT 掃描以及X 線平掃檢查;其中男42 例,女38 例,年齡20~60 歲,平均(48.64±10.65)歲。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已經結核菌素試驗、特異性抗體測定、白細胞計數等檢查確診為肺結核疾病;(2)所有患者均存有呼吸困難、消瘦、乏力、低熱、咳嗽、胸痛等臨床癥狀;(3)所有患者均知曉研究內容,并自愿參加。
排除標準:(1)嗜酒者;(2)認知力低者;(3)合并腫瘤患者。
X 線平掃診斷,電壓保持在220 V,頻率保持在50 Hz,0.04~6.3 s 的照射時間。隨后將患者側后前位平片進行攝取,層距為10 mm,層厚為10 mm;掃描時開始后,患者則保持站立位,肩背部于胸靠攏,X 線則經胸骨柄處進行掃描。
CT 掃描診斷,采用德國SIEMENS 公司SOMATOM Defmition AS CT 掃描儀,螺距0.542:1,電流400 mA,層厚1.5 mm,層距1.5 mm,準直60 mm×0.65 mm。患者保持仰臥位,胸部位擴,充分顯露肺部,轉速為0.3~0.8 s/r,矩陣像素為>512×512。
觀察對比兩種診斷方式的準確率以及對病理特征的檢出率。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 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80 例肺結核患者掃描診斷后,CT 掃描的診斷準確率顯著高于X 線平掃的診斷準確率(P<0.05),見表1。

表1 兩種診斷方式對肺結核的診斷準確率比較[n(%)]
CT 掃描對80 例肺結核患者病理特征的檢出率顯著優于X 線平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檢出率比較[n(%)]
肺結核作為臨床中極其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此病有著較高的發病率,其中低熱、呼吸困難、消瘦、乏力、咳嗽、胸痛等均為此病的常見臨床表現,對患者生活以及工作等造成嚴重影響[4]。而此類疾病主要分為血型散播型肺結核、原發性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以及繼發性肺結核等;因此,早期及時的診治對患者的預后有著重要的意義[5]。
CT 掃描技術對比X 線平掃而言,其在結構上無重疊表現,同時有著較高分辨率,能有效地顯現出患者肺部中的異常影像,而對于部分少見部位肺結核以及非典型肺結核患者來講,CT 掃描的診斷效果尤為顯著[6]。由于肺結核的病變形式多數為多形性病變,因此采用CT 掃描進行診斷,能明顯地將患者肺部異常影響顯現出來[7]。本次研究中,在80 例肺結核患者掃描診斷后,CT 掃描的診斷準確率顯著高于X 線平掃的診斷準確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CT掃描對80 例肺結核患者病理特征的檢出率顯著優于X 線平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CT 掃描能有效地將更多的病癥檢測出來,提高檢出率,對后期的治療與預后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8]。
綜上所述,CT 掃描技術對于診斷肺結核效果顯著,對比X 線平掃有著更高的診斷準確率,具有臨床應用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