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吉林松原市中醫院,吉林 松原)
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分為2 種情況:①妊娠前已經確診患糖尿病,稱“糖尿病合并妊娠”;②妊娠前糖代謝正常或者是由潛在糖耐量減退、妊娠期才出現或者確診的糖尿病,又稱為“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產婦中約有80% 以上為妊娠期糖尿病,剩下的糖尿病合并妊娠不足20%[1]。有相關文獻資料報道顯示近些年來,我國妊娠期糖尿病逐漸呈現出一種上升趨勢,大部分的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產后可以恢復正常,但是將來會增大患Ⅱ型糖尿病的機會[2]。因此,積極的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產前、產后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意義重大。
將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產婦60 例納為研究對象,選取的時間段為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1 月。產前、產后給予常規護理的30 例產婦,為參照組,年齡23~31 歲,平均(26.55±3.21)歲,初產婦19 例,經產婦11 例;產前、前后給予整體及全面護理的30 例產婦,為實驗組,年齡24~30 歲,平均(27.21±1.45)歲,初產婦18 例,經產婦12 例。兩組患者各項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可對比。
參照組產婦在產前、產后給予常規護理措施。
實驗組產婦產前、產后給予整體、前面護理措施:①心理護理:當確診為糖尿病產婦時,患者的會過分的擔心,藥物對胎兒的正常發育產生的影響,加上頻繁的監測血糖以及嚴格的控制飲食,導致患者會加重心理負擔,出現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從而更難控制血糖水平。此時,護理人員要主動的與患者進行溝通,講解與疾病相關的知識,使患者和家屬能夠更全面的認識該疾病,采取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②飲食指導:指導患者正確的進食,保持膳食平衡,滿足患者的營養需求,堅持少食多餐的原則,定時定量的進餐。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患者的愛好,制定合理、合適的飲食方案,從而降低患者血糖水平[3]。③胎兒監護:指導孕婦計算胎動的方法,和記胎心率;若是每個每個小時胎動<3 次,則提示胎兒處于缺氧的狀態,一旦胎心出現變化、胎動減少的情況,需立馬告知醫生,進行處理;按時的使用B 超,監測胎兒的發育情況,及時掌握胎盤功能和胎位情況,若是有異常情況出現,需立馬處理[4]。④選擇分娩方式:血糖控制理想的患者,同時未發生過任何嚴重并發癥,可選擇陰道分娩;血糖控制不夠理想的患者,則需選擇剖宮產。⑤產褥期護理:無論選擇哪種分娩方式,均需對患者定時測量血糖、尿糖、酮體,預防產婦出現低血糖和酮癥酸中毒的現象;分娩之后,胎盤排出,抗胰島素的激素會快速降低,所以產后24 h 內,胰島素的用量需要根據血糖水平進行調整;密切觀察體溫變化和手術切口,叮囑患者多喝水,鼓勵患者進行母乳喂養[5]。
觀察兩組產婦產后發生產后出血、產褥感染、子癇前期、破宮產的幾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等相關情況進行評估。
護理滿意度評估: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行問卷調查,滿分100 分,滿意>80 分,基本滿意60~80 分,不滿意60 分以下。
實驗組發生的幾率為3.33%,實驗組顯著低于參照組發生的幾率(20.00%)(P<0.05),見表1。
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3.33%,參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73.33%,實驗組顯著高于參照組護理滿意度(P<0.05),見表2。

表1 兩組產婦產后發生產后出血、產褥感染、子癇前期、破宮產的幾率比較[n(%)]

表2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比較[n(%)]
臨床上,妊娠期糖尿病比較多見,且多發,主要是患者在孕期發現或者發生糖代謝異常,從而對母嬰的健康造成了威脅。妊娠本就是一個比較特殊又復雜的生理過程,因多種激素相互作用以及集體代謝而引起的變化,從而使患者在妊娠期表現出糖尿病的傾向比較強[6]。若是發生妊娠期糖尿病,那么患者、胎兒和嬰兒在分娩期發生并發癥的幾率就會明顯增高。而妊娠期糖尿病對患者的不僅會造成生育率低、流產率高、發生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幾率高等危害外,還會增加胎兒發生畸形、巨大兒等幾率增高[7]。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加強產前、產后護理措施,能有效的改善預后,同時也是保證母嬰生命安全的關鍵點。在護理的過程中,若是要減少對母嬰產生影響,最重要的就是控制糖尿病病情和血糖水平。只有在孕期做到及時診斷,患者正確的認識糖尿病,自我監護,將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的范圍內,才能有效的減少患者和胎兒、嬰兒發生并發生的幾率[8]。從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實驗組患者采取產前、產后采取整體、全面的護理措施后,發生并發癥的幾率顯著低于參照組采取的常規護理措施;且實驗組整體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表明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加強心理護理、給予正確的飲食指導、控制好血糖水平、嚴密監測胎心、選擇正確的分娩方式等,能有效的減少患者發生并發癥的幾率。
綜上所述,對妊娠期糖尿病產婦采取整體。全面的護理措施,能顯著減少產婦產后發生并發癥的幾率,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提高分娩質量和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