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吉芬
黨中央對勞動模范的尊重與表彰,對勞動精神的崇尚與弘揚,對大國工匠的宣傳與贊譽,使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日益成為全社會的價值追求目標。對“三種精神”的高度重視,有利于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為推動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提供豐厚滋養和動力源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勞動是財富的源泉。這里的財富不僅僅是指人們的物質財富,還包括人們的精神財富。在進行勞動實踐過程中,通過辛勤誠實勞動可以獲取財富,打破社會經濟發展的各類難題,鑄就人生輝煌。
(一)勞動創造物質財富。中國今日之偉大成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不懼艱苦、辛勤勞動的結果。“不惰者,眾善之師也。”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2020 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 萬億元,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5575 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糧食年產量連續5 年穩定在6500 億公斤以上,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等各種重大現代科學工程技術成果相繼問世。
(二)勞動創造精神財富。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的想象、思維、精神交往是物質行動的直接產物。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就是在人們長期物質文化生產和社會實踐的發展過程中,經過幾代人不斷地自我感受、體悟、凝練、提取及不斷發展形成的,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其中,勞動精神是基礎,工匠精神是細化,勞模精神是升華,三者層層遞進,但其內涵各有側重。
一是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崇尚勞動、熱愛勞動是對待勞動的理念認知和積極情感,辛勤勞動、誠實勞動是勞動的積極踐行和實踐方式,是“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勞動觀念的具體體現,可以讓全體人民進一步激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通過勞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中華民族是一個勤于勞動,并且善于創新的民族。正是由于勞動,我們才獲得了燦爛的歷史和今天的成績。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借鑒、發展的勞動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二是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勞動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中國共產黨的勞模文化由來已久,涌現了鐵人王進喜、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國原子彈之父鄧稼先等;改革開放時期涌現了“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藍領專家”孔祥瑞等。這些來自各個領域并做出突出貢獻的勞動模范,無不體現著勞模精神的內涵,體現著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個人追求與奉獻社會、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勞模精神跟隨時代腳步不斷賦予新的內容,由新中國成立前的“革命加拼命”革命型,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不怕苦、不怕死”的老黃牛型,逐步向“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過渡,勞模類型也逐漸多元化。勞模精神作為一個普遍性、整體性的概念,其內涵可以從“鐵人精神”“紅旗渠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中國精神中得以具象。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響應黨中央號召,風雨同舟、眾志成城,積極投身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鑄就了偉大抗疫精神,生動詮釋了中國人民具有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譜寫了“中國夢勞動美”的新篇章。
三是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中國的匠人和匠魂可以追溯到文明之初。《詩經·衛風·淇奧》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莊子·養生主》中“庖丁解牛”的道技合一,體現了古代工匠精神的境界與水平;蔡倫發明造紙術,魯班發明手工工具;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開創了中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面;新時代涌現了為火箭鑄“心”首席技能專家高鳳林,為中國夢提速的首席焊工李萬君,在“刀鋒”上起舞帶電作業工王進等大國工匠。其中,執著專注是態度,精益求精是要求,一絲不茍是境界,追求卓越是創新。工匠精神體現了“技”與“道”、外在勞動與內在精神、態度與行動的有機統一。
勞動不僅是財富的源泉,同時也是一切幸福的源泉。通過勞動獲取幸福是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價值追求,是黨和政府的價值目標,也是全社會乃至每個人的價值目標。
(一)有助于建立勞動光榮的社會心態。伴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轉型、社會轉型的急劇變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出現了諸如信仰缺失、金錢至上、個人享樂主義等問題。這些關涉個體心理的變化會影響社會心態的變化以及社會心態的良性建構。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價值旨趣是勞動光榮、勞動幸福、勞動是一切成功的必經之路。無論是獲得個人的幸福目標,還是實現國家層面“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歸根到底要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科學勞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其艱苦奮斗、淡泊名利、崇尚勞動、精益求精等科學內涵有助于平衡個人心態,建立良好的社會心態。良好的社會心態是促進個人、社會、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心理基礎,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有助于營造熱愛勞動的社會風尚。一是從個人層面來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在“三種精神”的激勵下,能夠自發自覺地學先進趕先進,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煥發勞動熱情,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職業道德,將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作為自覺行為。二是從國家層面來看,各級黨委和政府能夠尊重勞模、關心勞模,貫徹好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不斷完善勞模政策,提升勞模地位,落實勞模待遇,推動更多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競相涌現。三是從社會層面來看,個人努力、國家驅動,加大對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的宣傳力度,講好勞模故事、勞動故事、工匠故事,使全社會形成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風尚。
(三)有助于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在全社會開展以勞動創造幸福為主題的宣傳教育,營造勞動創造幸福的社會氛圍,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普及到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教育引導人們樹立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勞動觀,培養熱愛勞動、勤于勞動、善于勞動的高素質勞動者。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對于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具有重大意義。
(一)有助于充分發揮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主力軍作用。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堅信“人民創造歷史”,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是我們依靠的主要力量,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進入“十四五”,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必須緊緊依靠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開啟新征程,揚帆再出發。
(二)有助于建設高素質的勞動大軍。勞動者素質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至關重要。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勞動者素質的競爭。如何培養高素質勞動大軍,這是一項需要我們長期堅持且有序進行的事業。一是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養成善于學習、勤于思考的習慣,實現學以養德、學以增智、學以致用。新時代的勞動者應迅速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需要,密切關注行業、產業前沿知識和技術進展,勤學苦練、深入鉆研,不斷提高技術技能水平。二是要完善現代職業教育制度,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為勞動者成長創造良好條件。三是要完善和落實技術工人培養、使用、評價、考核機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勵政策,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四是要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展示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五是要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落實產業工人思想引領、建功立業、素質提升、地位提高、隊伍壯大等改革措施,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產業工人隊伍。
(三)有助于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勞動者合法權益。一是把穩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提高勞動者收入水平,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改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使廣大勞動者共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以更有效的舉措不斷推進共同富裕。二是維護好快遞員、網約工、貨車司機等就業群體的合法權益。三是建立健全困難群眾幫扶工作機制,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困難群眾心坎上。四是健全黨政主導的維權服務機制,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健全勞動法律法規體系,為維護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合法權益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五是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推進廠務公開,充分發揮廣大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