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慶偉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的重要論述和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部署要求,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堅持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突出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在學習領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鼓足奮斗“十四五”、奮進新征程的精氣神,奮力譜寫黑龍江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在近代中國最危急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主義,并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與時俱進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非凡的理論勇氣、卓越的政治智慧、強烈的使命擔當,順應時代發展和實踐要求,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推進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在黨的科學理論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完成了開天辟地的建黨壯舉,譜寫了改天換地的新中國壯歌,繪就了翻天覆地的改革開放畫卷,取得了驚天動地的歷史性成就,完成了近代以來其他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黑龍江是馬克思主義向中國傳輸較早的地方和前沿通道,“十月革命”后,一批擁護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分子通過中東鐵路宣傳馬克思主義,陳獨秀、李大釗等黨的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曾在這里開展革命活動并途經這里去蘇俄,1928年周恩來等30余名黨代表途經黑龍江去莫斯科參加黨的六大。黑龍江最早的共產黨員馬駿早在1920年就回到家鄉進行革命宣傳,東北地區第一個黨組織在哈爾濱成立,《哈爾濱晨光》報、東華學校等紅色陣地迅速發展。革命先輩播撒下馬克思主義的種子,歷經百年風雨,始終指引著黑龍江人民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回望過去的奮斗路,走好前方的振興路,要學深悟透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充分認識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深刻改變中國、中國是如何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深刻感悟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更好掌握蘊含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學深悟透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深刻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實踐力量、人格力量,堅持不懈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東北地區和黑龍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親切關懷、科學指導轉化為推動振興發展的強大動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重振雄風再出發,在黑龍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創造出新的業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在這一偉大歷程中,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從容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走過艱難險阻,靠的就是堅定信仰、必勝信念和強大信心。革命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烈前赴后繼、舍生忘死,用鮮血印證了對黨的赤膽忠誠,用生命詮釋了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堅定共產主義一定會實現的信念,帶領人民自力更生、艱辛探索,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銳意進取,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在黑龍江這片光榮的土地上,黨領導人民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為支援解放戰爭參軍69萬人、動員民工130萬人次,涌現出趙一曼、楊靖宇、趙尚志、楊子榮等革命烈士,“八女投江”“馬恒昌小組”等英雄事跡,王進喜、馬永順、王啟民、劉永坦等先進模范,他們用理想和信念、鮮血和生命、智慧和汗水,鑄就了我們黨在黑龍江大地的浴血奮戰史、艱苦創業史、改革創新史。革命戰爭年代黑龍江人民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后黑龍江作為重要工業基地和農業、林業基地為國家建設作出的貢獻,都已載入黨和國家史冊。回望過去的奮斗路,走好前方的振興路,要認真領悟信仰之純真,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始終堅定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奮斗之路。認真領悟道路之不易,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懷,增強繼往開來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自覺性堅定性,做到在復雜形勢面前不迷航、在艱巨斗爭面前不退縮。認真領悟忠誠之可貴,堅定不移向黨中央看齊、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自覺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實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體現在工作中、落實到行動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在一百年的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們組織黨員干部到中共黑龍江歷史紀念館、東北烈士紀念館和東北抗聯博物館學習,學習革命先烈英雄事跡,思想受到深刻的洗禮。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慷慨赴死的無畏精神、幾十萬轉業官兵和知識青年“向地球開戰、向荒原要糧”的偉大壯舉、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邁誓言,凝結成為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成為激勵黑龍江事業開拓前進的不竭動力。這些偉大精神跨越時空、永不過時,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回望過去的奮斗路,走好前方的振興路,我們要自覺傳承紅色基因,深入學習老一輩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奮斗精神,以紅色精神立心鑄魂,在賡續傳統中激發昂揚斗志。大力發揚優良作風,以鋼牙啃硬骨頭的精神,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堅決糾治“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好的作風展現新時代共產黨人的新氣象新風貌。始終嚴格道德操守,以先輩先烈為鏡,以反面典型為鑒,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當前,我們正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曙光在前。黑龍江與全國一道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是一次新的“長征”。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擘畫了“十四五”時期黑龍江振興發展的宏偉藍圖,重點要在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創新驅動發展、全面深化改革、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生態文明建設、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社會文明程度提高、民生福祉改善、社會治理效能十個方面取得新突破。把這個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我們既面臨難得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回望過去的奮斗路,走好前方的振興路,要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振興發展的強大力量,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省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自覺融入新發展格局,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頭五尾”、推進“五個要發展”,加快建設工業強省、農業強省、科教強省、生態強省、文化強省、旅游強省,重振老工業基地雄風。從百年黨史中汲取統籌發展安全的智慧,始終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堅決扛起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政治責任,筑牢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守好祖國“北大門”,切實在新征程中體現擔當、作出貢獻。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增進民生福祉的情懷,深刻領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歷史穿透力和生動感召力,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從最困難的群眾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著力解決好住、行、暖、老、幼、助、治污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