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冀平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的目標,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彰顯了堅持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全省民政部門要扎實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嚴格按照中央、省委安排部署,努力做到“六個必須”。
一、必須突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截至2020年年底,黑龍江省有困難群眾169.1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4.5%,比全國平均占比高出約1.3個百分點,城鄉低保的保障比在全國分別居第5位和第14位,總體看兜底任務較重。為此,民政部門要做好四項工作:一是監測預警。繼續完善與扶貧、教育、衛健等部門共同建立的監測預警機制,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強對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收入不穩定、持續增收能力較弱、返貧風險較高的已脫貧人口以及建檔立卡邊緣人口的監測,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早幫扶。二是完善體系。積極構建“三層五類”救助體系,即兜底保障“核心層”的低保和特困供養對象、邊緣救助“中間層”的低收入和支出型貧困群體、普惠幫扶“拓展層”的急難型貧困群體。按照不同層級、不同類別,實施有針對性的救助,全面提升社會救助保基本、兜底線的效能。三是精準便民。探索將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確認權下放到鄉鎮(街道),由原來縣、鄉兩級確認,變為鄉鎮(街道)一級確認,優化流程,方便群眾,精準救助。四是不斷提高保障水平。目前,全省低保、特困供養標準雖然實現“十四連增”,但在全國仍居于中下游水平,要進一步加大城鄉統籌力度,持續提高保障標準,使社會救助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二、必須努力實現“養老服務更貼心”。截至2020年年底,黑龍江省有65周歲以上老年人479.2萬人,占全省人口總數的15.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老齡化形勢較為嚴峻。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核心在服務,大力發展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是社會現實所需,加強監督管理、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是養老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有效保障。民政部門要推動養老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不斷豐富養老服務供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推動居家養老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推廣訂單式、個性化、普惠性的入戶養老服務,促進居家、社區、機構等養老服務業態服務銜接、功能互補,讓所有老年人都能夠享有“身邊、床邊、周邊”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養老產業,依托天鵝頤養經濟走廊城市合作機制,開展養老產業項目宣傳推介,推動康養旅居項目洽談落地,做大投資增量、做優機構存量、做強產業龍頭,促進醫養、康養、旅養等新業態融合發展。
三、必須積極推動“社區生活更幸福”。目前,黑龍江省有城鄉社區12000多個,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社區治理事關黨和國家大政方針貫徹落實,事關居民群眾切身利益。近年來,全省社區服務不斷完善,社區治理取得長足進步,但仍有不少短板。解決問題短板,關鍵要編制好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措施。當前的重點任務,是要選齊配強村“兩委”帶頭人,會同組織部門全面完成好村“兩委”換屆,積極穩妥推進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委會主任,嚴格落實縣級聯審制度,清除“負面清單”人員,確保“兩委”人員整體素質。同時,積極抓好“智慧社區”試點和“多村一社區”試點,提升社區服務能力,增強群眾幸福感。
四、必須全力確保“特殊群眾享受特別關愛”。殘疾人、孤兒、農村“三留守”人員是民政服務對象中的特殊群體,努力讓他們生活更有尊嚴,更好地融入社會,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民政部門的職責所在。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建立省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協調、督促、指導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并指導市、縣兩級政府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通過加大省本級補助資金投入,提高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積極探索孤困兒童結對幫扶“認親”,加大關愛幫扶力度。依法修訂黑龍江省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政策,將父母被撤銷監護資格情形納入保障范圍。探索建立殘疾人兩項補貼動態調整機制,確保與相關民生政策標準相銜接,督促地方政府加大殘疾人信息核查比對力度,確保殘疾人兩項補貼發放及時精準。
五、必須有效引導“社會力量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目前,全省各級民政部門共登記社會組織超過2萬個。廣大社會組織在承接政府委托事項,支持行業產業發展,提供養老、教育、醫療、環保等服務,發展慈善公益事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要進一步完善黨領導社會組織的制度機制,以政治建設為根本,健全管理體制和監管網絡,扎實做好打擊取締非法社會組織工作。要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力爭將龍江慈善獎納入省政府部門表彰立項,鼓勵更多自然人、法人及社會組織廣泛參與慈善事業,弘揚慈善文化,進一步推動我省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通過實施“蒲公英”行動,穩步推進社工服務站試點建設,計劃三年全面推開,力爭“十四五”末全覆蓋,真正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米”。
六、必須持續提升“民政服務質量水平”。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就是要體現在民政服務更優質上。要全面提升社會事務服務水平,推行惠民殯葬擴面,在實現困難群眾“殯葬四項基本服務”費用全免基礎上,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擴大惠民政策覆蓋面,讓群眾“逝有所安”;持續推進中心鄉鎮公益性骨灰堂建設,疏堵結合治理散埋亂葬;推動殘疾人兩項補貼跨省通辦,為殘疾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全面加強婚姻、社會組織登記等“窗口”建設,打造民政名片;加快推進民政業務一體化平臺與“金民工程”深度融合,促進數據通、系統通、業務通,加強“互聯網+”“大數據+”在民政領域應用,打造智慧民政、智能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