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娜
所謂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實際上是冠心病患者反復發作的心絞痛。如果心絞痛持續發作而得不到有效緩解,可導致心功能下降,甚至發展為心肌梗死等嚴重疾病,威脅患者生命安全。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西醫治療效果有限,會造成大量并發癥?,F代西醫通常用硝酸鹽、β 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和其他藥物治療。但是,這些藥物不能控制不穩定型心絞痛向心肌梗死的進展,長期用藥還會造成肝損傷等并發癥。在中醫中,冠心病屬于“胸痹”范疇,應用活血化瘀藥物治療,養心湯能補益氣血,夜間安眠,調節身體功能,減少心絞痛發作[1]。中醫認為,治療的關鍵在于活血通絡、祛痰除濕、益氣活血。因此,近年來,中國臨床醫生一直在考慮使用中醫藥治療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本研究探索了養心湯治療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2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70 例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5 例。其中,對照組男24 例,女11 例;病程3.21~24.11 年,平均病程(12.55±3.86)年;年齡51~78 歲,平均年齡(65.67±4.91)歲。觀察組男23 例,女12例;病程3.27~24.21年,平均病程(12.45±3.93)年;年齡52~77 歲,平均年齡(65.45±4.9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西藥治療,給予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30 mg/次,1 次/d;阿司匹林100 mg/次,1 次/d;瑞舒伐他汀鈣5 mg/次,1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增加養心湯治療。藥物組成如下:甘草 15 g,五味子 15 g,黃芪 30 g,茯苓 15 g,柏子仁 30 g,半夏 15 g,酸棗仁 30 g,紅花 15 g,黨參 15 g,桃仁 15 g,茯神 30 g,肉桂 10 g,當歸 15 g,夜交藤 30 g,麥冬 15 g,丹參 15 g,桔梗 20 g,遠志 15 g,所有藥物溫水煎制,1 劑/d,300 ml/劑,早晚服用。兩組患者均治療4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心絞痛持續時間;治療前后心功能和血清學監測指標;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療效判定標準[2]:顯效:心絞痛癥狀體征消失,心功能恢復達到二級以上(含二級);有效:心絞痛癥狀體征減輕,心功能恢復一級;無效:心功能無明顯變化,心絞痛發作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心絞痛持續時間比較 觀察組心絞痛持續時間為(1.58±0.27)d 短于對照組的(2.21±0.79)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學監測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腦鈉肽、抗利尿激素、內皮素-1、去甲腎上腺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腦鈉肽、抗利尿激素、內皮素-1、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肌鈣蛋白Ⅰ、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左室射血分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肌鈣蛋白Ⅰ、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左室射血分數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患者血清學監測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患者血清學監測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4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顯效22 例,有效11 例,無效2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4.29%;對照組顯效18 例,有效8 例,無效9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4.29%。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285,P=0.022<0.05)。
2.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均發生1 例食欲不振,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6%。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P>0.05)。
冠心病心絞痛是心肌缺血和缺氧性壞死所致,主要癥狀為胸骨后疼痛、心悸等。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心絞痛的出現導致患者生活質量明顯下降,要采取有效方法緩解心絞痛癥狀,減少發作次數,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針對常規西醫治療效果不理想的問題,提出了中藥湯劑與藥物相結合的治療方法。
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西醫解釋為冠狀動脈斑塊破裂,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導致部分血供區域心肌供血不足或無血供,出現相應的胸痛癥狀,治療中主要表現為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因子,調節血脂,穩定斑塊,控制心率等。大多數患者在治療心絞痛時采用完全臥床、鎮靜、擴冠和心肌營養。西醫可分為藥物治療和介入治療。藥物治療具有擴張冠狀動脈、調節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作用。由于存在再狹窄的風險,介入治療受到限制。冠心病心絞痛屬于中醫“胸痹”范疇,患者病機以虛證為主。也就是說,患者氣血兩虛,存在血瘀、氣滯等。胸痹的病變部位雖然是心臟,但與心絞痛患者的肝臟也密切相關。心絞痛患者多為肝氣郁結,長期可導致心氣郁結。因此,要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必須從活血化瘀、疏通肝氣入手。許多研究證明,活血化瘀等中藥治療可以更好地控制癥狀[3,4]。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屬于“胸痹心痛”范疇。疾病病因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衰老和身體虛弱、陰寒邪侵襲身體等。本病歷來屬于虛證,其中虛證包括陰、陽、氣、血四虛,以血瘀、痰濕、氣滯、寒凝等為標準。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發生主要與人體四臟(脾、腎、心、肝)的健康有關。目前已有實驗表明[5],中藥具有抗炎、抗血栓、改善血脂異常等作用,在這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其病理基礎是氣陰兩虛,而不是單純的血瘀,因此如果僅從活血化瘀的角度進行治療,按照中醫理論,容易損傷正氣,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因此,要從虛實病機入手,以益氣養陰、活血化瘀為輔,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最終達到氣血運行、脈痛的療效。養心湯針對心絞痛氣陰兩虛的特點,具有益氣養心、安神的功效,對心虛、少血、躁動有明顯療效。
我國明代有養心湯記載,書籍記載養心湯主要治療心悸、心血不足等疾病。養心湯主要由養心、益氣活血藥物組成,其中黃芪、黨參、人參補氣養血補心。甘草調和諸藥;五味子養陰固精、保肝護肝、延緩衰老;茯苓、茯神利水除濕,滋補脾臟,健脾和胃消水腫;柏子仁養心安神,潤腸通便,止汗;半夏燥濕化痰、和胃止嘔;酸棗仁、夜交藤寧心安神,補脾,養心,斂汗生津;紅花活血通經、散瘀止痛;黨參補脾、補肺氣和補血生津;桃仁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肉桂鎮靜鎮痛、降溫、抗菌、通經;當歸潤腸通便、活血化瘀、調經止痛;麥冬補氣。
通過對養心湯的現代化學成分分析,證明養心湯具有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冠脈血流量、保護心臟、清除氧自由基、改善心肌供血供氧等作用。有專家學者將養心湯與基礎西藥結合治療冠心病,證實養心湯可下調與冠心病相關的炎癥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超敏C 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10 水平,降低斑塊、血栓形成幾率,保護血管,減少炎癥介質的促炎作用,從而降低冠狀動脈急癥的發生率。
本研究顯示常規西藥與養心湯對于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改善作用更為確切,可有效控制心絞痛,改善心功能,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