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峰 袁風華
啟東是江蘇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第一批28個試點縣(市)之一。啟東市融媒體中心成立一年多來,融合發展從轉觀念、做產品、建平臺,到由表及里、由點到面逐步鋪開。可以說,融合前期架梁立柱、筑基企穩的改革成效顯著。我們“搭一片云(荔枝云)”,做到了“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發布”;“用一個端(i啟東)”,實現了“掌上政務、移動服務、便捷商務”,“新聞+N”邁出了新聞宣傳向公共服務領域拓展的新步伐,逐步探索出了一條適合自身實際的發展路徑。
一、啟東市融媒體中心發展現狀
爆款產品層出不窮。我們不斷開發短視頻、H5、小游戲和圖文海報等融媒產品,適時推出《習近平2·23重要講話》《戰“疫”生產兩手抓》《用餐新風尚,健康好習慣》等H5作品;利用主播團隊優勢,制作《主播說防疫》科普宣傳視音頻作品50多條;制作了《每日防疫提示》《有序復工復產》《文明餐桌》《脫貧攻堅》《勞模東疆行》等10多個圖文海報系列;開發了《鯨寶寶抗疫》《光盤行動》表情包和《消滅新冠病毒》《保護生態環境、創造綠色文明》小游戲等,參與人數達萬人。
疫情期間開設30多個專題專欄,共發布各類新聞信息5000多條次,新聞、資訊和短視頻等1萬+閱讀量60多條,騰訊客戶端總瀏覽量20萬+,“i啟東”客戶端收獲逾600萬點擊量,17條抗疫題材短視頻在抖音發布,總瀏覽量250萬+,200多篇(條)新聞作品被學習強國、人民網、新華社、央視、央廣、交匯點、荔枝新聞等各大媒體平臺轉載。
其中,H5產品《習近平2·23重要講話》在人民網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江蘇縣級融媒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一文中,作為縣級融媒重要案例推薦。策劃制作的《雪色烈焰》《因為你們》等10多首抗疫歌曲在客戶端上首發,并被學習強國、江蘇衛視等平臺推廣;30余部公益短視頻參與江蘇衛視《戰“疫”,我們一起上!基層融媒在行動》。
“媒體+”服務創新發力。疫情防控啟動一級響應后,率先在省內聯通農村應急廣播,廣播頻率FM106.3 改變原有播出模式,每天五小時、六個整點時段與農村應急廣播打通。及時發布防疫動態和民生服務信息,編創播發方言快板、防疫科普、戰疫歌曲等,主播說防疫詼諧接地氣,凸顯了農村廣播可親可近的特色,成為農村防疫宣傳的主陣地。
在復工復產階段,我們迅速開通線上“招工黃頁”,免費為啟東高新區、啟東經濟開發區、海工船舶工業園等企業復工復產提供招聘服務,策劃發布各類招聘信息150條,總閱讀量10萬+,所涉企業200多家,成功協助企業招聘員工1500多名,與復工復產企業攜手共進,共克時艱。
我們還與人社部門合作,推出直播帶崗“云招聘”活動。2個多小時的網絡直播活動,線上參與人數達1.1萬,1336人登錄訪問,474人注冊報名,218人達成用工意向。這一招聘新模式適應了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需要,匯聚“江蘇啟東—陜西西鄉—河南洛陽”三地求職人員,通過網絡平臺競聘應崗,這一模式受到人社部的肯定和推廣,并入選全國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專題教材課件。
產業發展取得突破。我們充分運用兩家媒體原有傳統平臺,不斷拓展政務、文創和商務服務等經營創收面,推出“點單式融媒套裝廣告服務”新模式,探索“線下活動+線上直播+政務服務”和“微視頻、H5、圖文等文化創意+商務服務”等融合定制產品。
強化與部門聯動,致力拓展商務服務,承辦了市供銷社年貨節、團市委五四青年風尚節、宣傳部全省道德模范與好人交流見面會、市教體局教師節表彰大會等10多次網絡直播活動,延續與總工會、農業、市管、衛健、教體等部門政務類合作業務,報深報透職能部門的重點工作成效,巧借媒體影響力,實現同頻共振大宣傳格局。
與宣傳部、總工會重點部門合作,策劃打造“‘理響東疆云宣講”、“勞模東疆行”等文創品牌,利用全媒資源,每月舉辦2場網絡直播活動,把“面對面”的理論宣講變成“鍵對鍵”的云端互動,制作系列宣傳短視頻,實現線下巡回宣講。比如,直播連線啟東援鄂醫療隊隊長、“擔當有為好干部”先進事跡宣講等,在全市各地“吸粉”無數,截至目前已舉辦云宣講16場,受眾人次逾100萬,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截至目前,簽約政務服務項目11個,文創服務項目8個,營收凈進賬近500萬元。
技術平臺不斷完善。我們完善移動微終端建設,全力打造以“i啟東”客戶端為航母的移動傳播編隊,搭載“啟東融媒、無啟不有”微信、微博、抖音和“啟東新聞網、啟東融媒網”等移動戰艦,重點培育短視頻、文創作品、政務資訊、微商城等服務項目,鍛造中心融合后新的經濟增長點。
強化平臺全功能建設。充分利用融媒體指揮中心功能,打通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與互聯網終端傳播通道,將原在各平臺分散生產發布,轉變為在同一平臺分工協作、共同生產、多元發布。延伸“媒體+政務”功能,以“i啟東”客戶端為“兩中心”融合主平臺,主打文明實踐專題,圍繞“理論、教育、文化、科技、體育”五大板塊,及時發布文明實踐動態、志愿服務信息和實踐基地建設等。
加快高清化改造。完成采編播設施設備的全高清化改造,建成中心設備管理系統、發射機房無線信號監測系統和機房動力環境監測系統,高清數字攝錄設備全覆蓋,融媒體高清演播室投入使用,兩個頻道高清化播出系統并網試播,超高清直播車完成升級改造,非編系統超清化改造、媒資管理系統和音視頻、圖片素材存儲系統等項目即將開工建設。
二、啟東市融媒體中心的未來發展路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我們要堅持守正為本,融合為先,創新為魂,高質量書寫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啟東答卷”。
(一)堅持內容為王,推進融合生產
把穩輿論引導“主導權”。聚焦本土元素,采集更多地緣親、文化近、百姓信的本土新聞,挖掘“最后一公里”的新聞資源,在“權威、本土、高度、深度”上下功夫。踐行“四力”,俯下身、沉下心,在與群眾面對面中感受泥土的芬芳,做出更具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的民生新聞。嚴格執行“三審三校”制度,強化對“i啟東”APP、啟東新聞網、融媒微信等平臺管理,加強網絡生態治理,推動網絡意識形態治理從“最大變量”走向“最優存量”。
打好創新創優“主動仗”。踐行“三貼近”,把更多的版面和鏡頭留給基層、留給群眾;堅持“走轉改”,擦亮“媒時媒刻”黨建服務品牌,用腳力踏覓大地,用眼力洞察社會,用腦力升華思維,用筆力撰寫佳作。加大文化精品創作生產力度,加強媒體傳播能力建設,打造更多有影響力、有競爭力的文化品牌。對外主動對接各主流媒體,對內組建區鎮、街道通聯網絡,優化對外宣傳渠道,講好啟東故事,傳遞奮進力量。
勇當理論宣講“主力軍”。圍繞政治理論、文明實踐、歷史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升級再造采編播全平臺生產流程,每月正常開展兩場直播,通過融媒體傳播矩陣,多形態、可視化呈現理論產品,實現理論宣講從“面對面”到“屏到屏”,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進一步擴大理論宣講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二)發力移動優先,打造融合矩陣
確保發得“準”。以“i啟東”APP為龍頭,聚合微信、微博、抖音、微視、頭條等新媒體矩陣,強化技術開發、做強新媒體品牌,移動優先推送,讓每條稿件成為傳達指令、反映動態、回應關切和科普知識的“指揮棒”。
突出發得“精”。加強內容創作生產,提高融合生產能力,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開發生產更多圖文H5、短視頻、小游戲和小程序等新聞爆款,強化多平臺呈現,讓新聞報道更有貼近性、更具感染力。
力求發得“強”。優化媒資應用,推進采編媒資管理流程集約化、數字化改造,重點加強和完善圖片、視頻、音頻等媒資庫的建設應用,建立融合人臉識別、關鍵詞、自主分類儲存等新技術的一體化采編媒資平臺。
(三)拓展“媒體+N”,提升融合影響
打造“媒體+政務”亮點。深化部門政務合作業務,實現“線上+線下”同頻共振、多點開花。打通互融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加速推動文明實踐和志愿服務“指尖化、網上行”。助力政企文化建設,提供報刊采編、公眾號代維、畫冊編印、網絡直播等文化創意服務。鞏固拓展與部門、區鎮的合作,提升版面專刊和微信公眾號代維收入。
延伸“媒體+服務”功能。搭建“直播帶貨”“直播帶崗”公益平臺,對接市域治理“12345”熱線、行政審批服務等各類公共資源,打造基層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臺和社區信息樞紐。完善更新兩中心功能對接,拓展“荔枝云”與融媒體指揮中心的功能運行。
擴張“媒體+商務”版圖。探索項目化運作,細分市場,加快形成培訓、電商、會展等產業多元經營發展新格局。做優服務節目,通過頻道整合和節目改革,辦活辦好汽車服務、美食生活、旅游休閑等創收增效的服務類節目。延展活動價值,常態化舉辦文體娛樂、競技類活動,吸引固定觀眾群和廣告創收源,推出更多短平快“私人訂制”式活動。
媒體融合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們要更加有為地踐行“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新目標,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舉措推進融媒體中心高質量發展。
(作者:周凌峰,啟東市融媒體中心主任;袁風華,啟東市融媒體中心副主任)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