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可以根據以下情形,組織人大代表旁聽評議庭審。”“旁聽評議庭審,原則上每季度組織一次,每次邀請代表十五名左右。”……近期,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出臺《關于組織人大代表旁聽評議法院案件庭審工作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推動旁聽庭審工作更加常態化、剛性化。
這是該市人大常委會首個規范人大代表旁聽庭審工作的剛性制度。“這個辦法最大的突破點,就是變過去的‘法院邀請、人大組織’為如今的‘人大組織、法院實施’,充分彰顯代表的主體地位,突出人大的主導權,讓代表旁聽監督越來越有剛性。”市人大常委會負責人說。
人大代表旁聽評議法院案件庭審,是全國人大《監督法》《代表法》賦予人大代表的履行監督職能、推動司法公正的一項職權。為進一步規范和加強代表旁聽庭審工作,市人大監察和司法委牽頭制定《關于組織人大代表旁聽評議法院案件庭審工作暫行辦法》,并于2月9日經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原則通過。3月初,該委按照《暫行辦法》規定程序,組織了一場旁聽庭審。
“沒想到,代表報名會這么火。有164名代表踴躍報名,10件案件均有代表選案報名。”市人大監察和司法委主任委員張燕蕾感慨。
“15 個旁聽名額,164 名代表爭相報名,占全體521名市人大代表的31.48%。”市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工作人員說,選案結束后,市人大代表、南京市實驗幼兒園園長章麗特意委托鼓樓區人大聯系,要求補報名。“這樣來電詢問能否補報名的代表,還有不少”。
報名為啥這樣紅火?“過去都是法院確定好案件,組織好庭審,邀請我們去旁聽。現在呢?旁聽什么案,由人大代表自己選定。這樣選出的案件,都是大家關心的、愿意聽的,報名的人當然多了!”市人大代表、中國電信江蘇財務中心高級經理顧磊道出了代表們的心聲。
“代表報名之所以紅火,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寧代表’App智慧平臺的引入。”市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副主任委員陳健說,“寧代表”App是由市人大常委會人代聯委、辦公廳牽頭打造的“代表一鍵啟動,信息全覽無余”的智慧平臺,專門創建“旁聽庭審”模塊,具有通知公告、選案報名、意見征集等功能。“代表想旁聽什么案件,只需在平臺上點擊提交即可,前后僅需幾秒鐘。”
“寧代表”云報名模式,讓許多從未旁聽過庭審的基層代表,有機會走進法院進行旁聽監督。市人大代表、高淳區圖書館館長陳后德就是其中一個。當得知旁聽案件正是自己所關注的案件,他堅持克服路途較遠、交通不便等困難,乘坐近2個小時地鐵、公交提前趕到市法院參加旁聽。
經過164名代表集中點案,最終“黃澤銘與江蘇省版權局著作權登記糾紛案”被選中為旁聽評議案件。參加旁聽的15名市人大代表全部提前15分鐘到達法庭,參加旁聽評議。
庭審結束后,代表們集中在會議室對庭審工作進行集中評議,填寫評議表、為庭審案件現場“打分”,圍繞庭審情況、審判人員履職能力以及所涉及的法律應用等問題提出意見建議,現場十分火爆。
“要通過審判促進行政機關認真依法行政,推動他們不光看重依法行政的結果,更要注重依法行政的過程,促進類似今天庭審案件的現象不再出現。”市人大代表、江寧區城建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徐靜建議。
評議進行了一個半小時。市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向市法院發出《關于辦理市人大代表旁聽庭審活動評議意見和建議的函》,就代表提出的三類8條意見建議作書面反饋,要求“市法院研究處理,于二十個工作日內向市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報送落實情況報告”。
“這太給力了!現場有集中評議,事后還跟蹤監督,讓代表旁聽庭審不再‘一聽了之’!”市人大代表、中設設計集團副總規劃師鄧潤飛很是興奮,正因為聽說市人大對今后的旁聽庭審有跟蹤監督“硬招”,我們代表對此次旁聽也特別看重。
“出臺這一制度,旨在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提高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履職監督實效,促進司法公正。”市人大監察和司法委負責人說,組織旁聽評議庭審,必須遵循依法有效監督、集體行使職權、尊重代表權力、不干預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的原則。
3月31日,市中級人民法院印發“關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旁聽評議庭審工作的實施方案”,與市人大的《暫行辦法》相互響應、有效銜接,有力地保障了旁聽評議庭審工作形成閉環、剛性落實。
同時,在確定旁聽評議案件時,將優先選擇5 類案件:在本行政區域內影響較大、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案件;人大代表提出的案件和人民群眾信訪反映的典型案件;與人大常委會監督議題有關的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建議旁聽的案件;其他需要組織人大代表旁聽評議的案件。
“通過《暫行辦法》對代表旁聽評議庭審的規范和加強,既實現了人大監督主體、監督形式和監督內容的全面拓展,也促進了參與庭審司法人員自覺提高審判水平、嚴格辦案程序、提高庭審效率,促進司法公正。”市人大常委會新聞發言人、研究室主任王利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