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倩,楊 璐,王 迪,齊翠萍,魏秀紅
(濰坊醫學院,山東 濰坊 261053)
作為與技術技能相對應的概念,非技術技能指人際溝通、協調、領導、情景意識和決策等技能[1]。護理非技術技能指在護理工作中能促進專業知識及技術更好應用的個人內在品質和人際間的交往技能、領導技能等[2]。相關資料顯示,當前引發護患糾紛的原因多半并非護士技術問題,而是其缺乏耐心、溝通欠佳等護理非技術技能方面的原因[3],且通過國內外教育對比發現,我國本科護生非技術技能低于美國常模[4]。因此,如何提高本科護生非技術技能成為護理教育者亟待解決的問題。體驗式教學因其具有以護生為中心、激發護生積極性和主動性、貼合臨床實際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護理教學中,有效提高了護生理論與實踐成績[5-6],但對于本科護生非技術技能方面的影響探究較少。本研究將體驗式實訓教學應用于本科護生內科護理學教學中,旨在探究對本科護生非技術技能的培養情況,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校93名四年制本科護生為研究對象,以2016級1班45名護生為對照組,內科護理學實施傳統實訓教學;2017級3班48名護生為觀察組,實施體驗式實訓教學。兩組護生在性別、年齡、以往專業課成績及授課前非技術技能得分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2。

表1 兩組護生性別、年齡、以往專業課成績比較
表2 兩組護生授課前非技術技能得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護生授課前非技術技能得分比較(±s,分)
組別自我約束技能基本技能職業素養與自我意識技能 人文關懷技能決定性技能人際關系技能 調節適應技能發展技能自我改善技能 領導管理技能對照組觀察組tp 20.71±1.087 20.66±1.361 0.877 0.381 13.45±1.229 13.56±1.180-1.572 0.116 19.31±1.154 19.41±1.050-1.866 0.062 21.15±1.516 21.04±1.444 1.766 0.077 21.13±2.024 21.08±1.412 0.714 0.475 23.71±1.445 23.74±1.272-0.361 0.677 16.92±1.246 16.88±1.327-0.494 0.621
1.2.1 體驗式實訓教學(1)任務發布。教師根據本節課重點、難點,結合臨床實際問題,自行編寫教學案例,創設實訓情境,并將教學案例、相關操作視頻等資源提前一周上傳網絡教學平臺,要求護生完成情景模擬。(2)腳本準備。護生以小組為單位撰寫腳本,情景模擬角色包括患者、家屬、護士及醫生,各小組按需自行設計。課前護生可自行申請實驗室進行情景模擬演練,并不斷完善腳本。(3)課堂情景模擬。課堂上,教師帶領護生分析教學案例,強調操作要點后,安排護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情景模擬。同時,為深入貫徹體驗式教學理念,盡量以護生扮演的標準化病人代替仿真模擬人進行護理操作,包括視、觸、叩、聽等體格檢查及靜脈輸液、血糖測定等侵入性操作。護生對于操作手法、力度、舒適度、角色化語言、面部表情等都有直觀感受,更有利于將護生帶入臨床情境,體驗臨床問題,有利于護生臨床思維的培養。(4)評價與反饋。實訓過程中,每組派一位代表組成觀察團,情景模擬完成后,觀察團根據小組整體表現進行打分,取平均分計入期末課堂表現成績。小組深刻反思本次實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商議解決辦法,并形成書面報告,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發送給教師,教師給予意見并反饋。
1.2.2 傳統教學 課前教師告知護生本節課實訓內容,課上教師由相關案例引出該實操課內容,用多媒體播放操作視頻并示范詳細操作流程,護生分組練習,操作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操作結束后教師抽查點評,并做課堂總結。
問卷參考付艷芬等[7]的護理非專業技術技能測評量表改編而成,包括基本技能、決定性技能和發展技能3個維度,分為自我約束技能(5個條目)、職業素養與自我意識技能(4個條目)、人文關懷技能(5個條目)、人際關系技能(6個條目)、調節適應技能(6個條目)、自我改善技能(7個條目)和領導管理技能(5個條目),共38個條目。采用 Likert 5級評分法,從“非常不符合”至“非常符合”分別賦值 1~5分,總分38~190分,均為正性條目,得分越高說明護生的非技術技能越強。經測量,該問卷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894,折半信度為0.845。其性能良好,能夠用于護理人員非技術技能的評價。教學結束后,對兩組護生進行問卷調查。
應用SPSS 2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描述,兩組護生性別構成比采用χ2檢驗,兩組年齡、以往專業課成績、非技術技能得分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授課后,觀察組護生職業素養與自我意識技能、人文關懷技能、人際關系技能、自我改善技能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生授課后非技術技能得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護生授課后非技術技能得分比較(±s,分)
組別自我約束技能基本技能職業素養與自我意識技能 人文關懷技能決定性技能人際關系技能 調節適應技能發展技能自我改善技能 領導管理技能對照組觀察組tp 20.56±1.398 20.85±1.271-0.930>0.05 13.08±1.334 13.67±0.907-2.127<0.05 16.77±1.387 18.00±1.384-4.208<0.05 20.94±1.450 22.10±1.356-4.372<0.05 21.00±1.414 20.79±1.487 0.683>0.05 23.67±1.294 24.29±1.487-2.193<0.05 19.35±1.062 19.02±1.480 1.153>0.05
體驗式教學是一種強調以護生為主體的創新型教學模式,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及護生認知規律創設教學情境[8],主張護生親身去體驗、感知、理解教學內容[9]。將體驗式教學應用于本科護生實訓中,護生根據教學情境進行情景模擬,以表演形式展現教學內容,一方面,從腳本完善到角色扮演過程中,護生的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另一方面,角色對話、護理操作等真實性體驗讓護生進一步感知臨床氛圍,加深臨床角色體驗,培養臨床思維,提高非技術技能。同時,體驗式實訓教學能培養護生主動發現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探索與創新精神,提高學習積極性。
3.2.1 可提高本科護生的職業道德素質 衛生部、教育部《關于加強醫學教育工作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加強護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視護生職業素養和道德品質的培養[1]。因此,加強護士職業道德建設,是提高護理工作質量、護理隊伍整體水平的重要手段[10]。本研究結果顯示,體驗式實訓教學能提高本科護生的職業素養與自我意識技能。究其原因,傳統實訓課中,先由教師示范操作流程,接著護生分組練習,最后教師巡回指導,這種教學模式多注重護生理論知識的掌握,注重實踐操作過程的準確性,而忽視對道德素質的培養。體驗式實訓教學中,護生最大限度貼近臨床情景,通過與患者、患者家屬及醫生角色的交互,逐步了解護士工作模式與行為觀念,深化臨床護理理念與職責,從而增強職業意識,內化職業情感,最終提高護生職業道德素質。
3.2.2 可提高本科護生人文關懷技能 人文關懷是護理的本質,是護理的核心思想。它不僅包括對患者疾病的護理,還需要對患者心理、社會和文化等方面進行關懷[11]。人文關懷是臨床護士綜合能力的基本組成部分,培養護生人文關懷能力是高等醫學教育者的職責。本次研究表明,體驗式實訓教學可有效提高本科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究其原因,在“護士”與“患者”的角色交互過程中,護生能切實感知“患者”的需求,并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從思想到表情、語言、動作無不體現人文關懷,在感知、討論、護理中漸入佳境,關懷情感和共情能力得到提升[12]。
3.2.3 可提高本科護生人際關系技能 隨著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臨床溝通能力已成為護理人員必備的核心能力之一[13],并決定護患關系和護理質量的優劣[14]。研究[15]表明,目前本科護生缺乏主動交流意識和溝通能力,導致護生人際關系技能普遍較低,因此,培養本科護生人際關系技能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采用的體驗式實訓教學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將情景模擬貫穿授課全過程,情景模擬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討論有助于激發護生主動溝通的意愿,規范其溝通流程,增強護生與他人的互動交流。體驗式實訓教學把護生作為主體,將課堂還給護生,通過情景模擬、小組討論等為護生創造溝通交流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護生溝通交流能力。
3.2.4 可提高本科護生自我改善技能 楊震等[16]研究指出,隨著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傳統教育模式已無法滿足人才培養需要,急需一種真正回歸教育本源,引導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教育模式,而體驗式實訓教學則很好地滿足了現代教育理念的培養需求。本研究結果顯示,授課后觀察組護生自我改善技能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體驗式實訓教學的自主預習階段鍛煉了護生獨立處理事務、獨立解決問題能力;情景模擬階段,護生通過反思自己情景模擬準備與實施階段的表現,能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自我,其發展自我、改造自我的主觀意愿也在不斷加強。此外,體驗式實訓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護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學習自主性。因此,體驗式實訓教學能有效提高護生的自我認知、自主學習等自我改善技能。
隨著社會發展,國內外護理教育者越來越重視護生非技術技能的培養。本研究表明,體驗式實訓教學是本科教育中值得推廣的模式,但由于存在護理專業設施缺乏、教學設計復雜等問題,使體驗式實訓教學無法更好地發揮應有的作用,給院校及教師帶來了挑戰[17]。相關教育者需不斷提高教學能力、豐富教學資源,充分發揮體驗式實訓教學的優勢,從而提高護生非技術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