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英苗
(廣東江門中醫藥職業學院,廣東 江門 529000)
藥用植物學是利用植物學知識和方法來研究藥用植物的形態、結構、分類以及生長發育規律的一門學科[1]。該門課程是理論性、實踐性、直觀性很強的學科,專業術語較多,且藥用植物形態及分類知識點多,植物解剖部分的知識抽象難以理解。本文立足于本校高職教育,為提高藥用植物學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程的教學質量受學生學習興趣的直接影響。藥用植物學相對于其他課程而言較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與課程知識點煩瑣有關,學生也普遍反映學習內容枯燥乏味。因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亦如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重視緒論教學,從課程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激發其學習興趣。緒論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能否激發學生對課程的興趣。但往往很多教師誤以為緒論中的內容和其他章節內容比較無關緊要,沒有花心思去講授的必要。教師要認識到緒論教學的重要性,在緒論教學中對課程內容做一個簡要介紹,使學生對課程有全面的認識,做到心中有數,便于學生靈活、自主學習。此外,這門課程知識點頗多,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緒論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講授課程學習的不同方法,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中藥有著悠久的歷史,很多熟知的中藥名稱背后都有美麗的故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合理利用中藥文化歷史及中藥傳說故事,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黃連,學生都很熟悉該藥名,教師可給學生講解該藥材的典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該藥用植物的興趣。這樣既可使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有趣起來,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形象展示一些在課堂上學生無法觀察到的現象、細節等,使學生更形象地認識植物的細微特征和內部構造,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講授植物根和莖的初生構造和次生構造時,可以先讓學生觀看根和莖的初生和次生構造動畫,將根和莖的顯微構造生動展示出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講述它們的結構特點,可使教學形象化和直觀化。另外,可以直接在實驗室里上理論課,通過結合教師多媒體教學和學生顯微鏡觀察,更易于理解植物內部構造的發育[2]。利用多媒體圖、文、聲并茂的特點,能使抽象的知識點更形象,活躍課堂氣氛,更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點。
實驗教學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手段,植物的顯微構造是藥用植物學這門課程的重點和難點,采用實驗教學可使微觀的植物內部構造清楚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利用幻燈片觀察植物圖片時間一久容易使學生產生視覺疲勞,且圖片不利于學生對植物整個形態的認識,因此,教師可將一些植物實物帶進理論課堂,對照實物講授理論知識,幫助學生理解。此外,中藥相關專業院校大多建有藥園,栽有多種藥用植物,藥用植物學課程可充分利用藥園開展實踐教學,例如,對學校藥園里的藥用植物掛牌介紹,標明植物科屬分類、名稱、藥用部位、生活習性、功效等,讓學生在平時進入藥園時不斷強化加深印象。教師在理論課講到相應藥用植物時可以帶領學生去藥園接觸植物,以便對植物有更加深刻、更加直觀的認識。平時也要求學生多利用課余時間到藥園觀察,通過直觀認識加深對植物形態特征的理解。
作為一門形態學科,藥用植物學理論抽象,在教學中應本著“理實一體化”思想,實踐緊跟理論,除了在實驗室開展實驗課及學校藥園觀察藥用植物外,野外可提供植物生長最原始的生態環境,更有利于學生對藥用植物的全面認識,使其對課堂所學理論知識理解更深刻,提高實踐能力。在藥用植物學野外認采中,教師可采取啟發式、討論式等互動式教學,鼓勵學生眼看、手摸、鼻聞、口嘗,引導其學會應用藥用植物學專業術語來描述植物的特征,識別植物種類,認識常見藥用植物,了解其功效,有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教師應該結合課程內容,有計劃、有意識地讓學生參加野外實踐教學活動[3]。
藥用植物學中植物的分類和植物的內部構造內容,是中藥鑒定學、中藥化學、中藥學等學科的基礎知識,教學中要注重學科與學科之間的銜接,適當加入相關學科的知識在藥用植物學教學中[4]。如根的異常構造內容,在講課時給出商陸根的異常構造圖片,指出中藥可以利用商陸根異常構造的顯微特征(即羅盤紋)進行中藥材的真偽鑒別,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又能解答“學習根的異常構造的用處”這個問題。為后續課程中藥鑒定學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本門課的重要性。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以高職中藥學專業學生為例,學生畢業后以從事中藥零售、中藥生產企業工作為主,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講解一些中藥經營工作中會遇到的問題。比如在講解木蘭科植物八角茴香時,可告知學生現在市面上把一種與八角茴香形態相似的植物毒莽草混入八角茴香一起銷售從而引起中毒,展示八角茴香與毒莽草的圖片,讓學生通過圖片對比二者的區別,防止在藥材經營過程中出現品種混亂與中毒等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明白藥用植物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程,以引起學生的重視[5-6]。
為全面真實考查學生本門課的學習情況,藥用植物學成績評定應綜合多方面進行評價,除了理論考核成績,還增加實驗課平時成績、實驗考核成績、平時作業成績、期中考試成績、平時考勤、野外認采表現等。
移動互聯網時代,學生從網上獲得課程教學資源已經成為學習的最新途徑,如智慧職教云、大學生慕課等網絡學習平臺都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把網絡資源作為學習的一個重要知識來源。教師給學生介紹課程相關網站,例如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網站、中國植物圖像庫網站,這些網站都包含大量豐富的植物信息,可以加深對植物的直觀認識。學生還可通過中國植物志、中國植物圖像庫等微信公眾號進行植物信息查詢。這些網絡資源是學生學習藥用植物學的好幫手。
綜上所述,藥用植物學教學要想達到理想的效果,首先教師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新穎的教學觀念,而且能熟練制作教學課件、微課,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發展技能為核心”,重點培養學生從業能力。另外要求教師除了熟練掌握藥用植物學課程內容外,還要熟悉相關課程的重要知識點,了解中醫藥優秀傳統文化、歷史典故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