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凌云
(北京市海淀區衛生學校,北京 100192)
護理工作肩負著保護生命、減輕病痛、促進康復的特殊使命,作為一名合格的護士,要在職業中堅守慎獨、奉獻精神,在求實、進取中實現人生目標和人生價值,首先要樹立堅定的護理職業信念。中職護理學生是未來的護理人才,畢業后將走向護士崗位,樹立堅定的護理職業信念會激發其職業發展動力。中職學習階段是學生職業信念形成的啟蒙時期,在全民抗擊疫情時期,護生的職業理想和職業信念會有不同程度的波動。在學生居家學習期間,中職學校應以疫情防控的“立體課堂”緊抓活素材,利用“云端”引領學生科學、理性看待護理職業,在這場疫情中學習、反思,對自己進行重新定位,對自己所學的專業重新審視,明確未來的職業目標,樹立并堅定護理職業信念。
職業信念是職業人對所從事職業的相關信息、態度、價值、期望堅定的看法,是個體確信并愿意作為自身行動指南的認識,一旦形成則很難改變,是職業發展的支柱和指南,對職業生涯產生深遠穩定的影響[1]。
職業信念對人生發展具有難以估量的巨大作用,只有深刻認識到職業信念的作用,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專業學習及職業素質能力訓練。缺乏護理職業信念的引領,護生對未來人生發展方向和職業愿景就會模糊不清,沒有科學、理性、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理想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沒有護理職業信念的支撐,踏入護理崗位后,當自己的職業理想和職業現實發生偏差時,就會因缺乏職業熱情而阻礙個人職業發展,進而影響護理質量和護理事業的發展。
護理職業的社會認知度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中職護生對自身職業的認同,影響其對職業信念的堅守程度。社會輿論對護理行業的認可激發了中職護生對護理職業的向往、熱愛,激發其積極的職業信念。社會輿論對護理職業低價值評價和批判性宣傳,會降低中職護生對護理職業的期望值,削弱其形成護理職業信念的動力。對護理職業的興趣程度決定了中職護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對護理職業興趣高就會在學習中積極探索、刻苦鉆研,收獲成績和自信,容易樹立堅定的信念;如對自己即將從事的職業缺乏興趣,就無法激發其堅定的職業信念,學習的動力和發展的潛力均會受到抑制。護理職業的發展前景對中職護生選擇護理專業有很強的吸引力,在全球衛生事業發展迅速的形勢推動下,中國醫療體系發生適應性改革,同時經濟發展促使人們保健意識的提升,健康管理內容得到延展,擁有龐大人口基數的中國急需大量高素質臨床護士,發展前景良好的職業能給護生帶來信心,促進職業信念的形成。
中職護理學生多因中考時成績不理想、家庭環境不如意、親友推薦、父母決策和護理就業前景等因素被動選擇了護理專業,在不是因為興趣選擇護理專業的基礎上無法產生堅定的護理職業信念,因此部分學生缺乏奮斗方向,自我控制能力不強,難以持之以恒地堅持,知易行難,在學習階段無法激發其自覺學習的內驅力。同時,中職護理學生大多16~18歲,年齡、社會經驗、價值觀局限,使其對護理職業缺乏客觀、全面的認識,不了解護理職業的性質和責任,不清楚自己的學習標準和將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動搖堅守未來職業的信念。
在全民抗疫中,醫務人員起到不可替代的關鍵制勝作用,但也面臨著“三高”——高奉獻、高風險、高強度。歷時半年的全民疫情防控,雖然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但人們的抗疫意識日漸提升,抗疫要求日趨提高,對疫區、醫院仍心存畏懼。即將步入實習階段的中職護生及其家長也對是否此時踏入實習崗位,甚至是否要繼續學習護理專業有了新的思考。
中職護生在入校進行專業選擇時,對自己的職業方向有了比較明確的定位,但對于嚴峻的社會競爭形勢估計不足,疫情考驗下人性的真、善、美、丑、惡淋漓展現,均對其樹立職業信念有一定的影響。我校在護生居家學習期間布置了3個“云作業”,希望借此引導護生明確職業是體現人生價值的載體,確定自己的職業理想,認識職業信念是實現職業螺旋上升的推力,感悟護理職業需要使命感和擔當的勇氣。作業1(社會調查,明確職業價值):從身邊人選2~3人進行職業調研,內容涵蓋職業類型、對個人的貢獻、對家庭的貢獻、對社會的貢獻。作業2(繪職業樹,確定職業方向):要求在繪制自己的職業樹前先明確自己的職業理想,剖析自己預期達到的職業發展目標和渴望擁有的生活狀況。每個不同的理想是一個分枝,把自己的特性作為一片樹葉添加在相應的理想分枝上,把自己為實現相應理想目前所具備的能力和能夠繼續完善的能力作為相應理想分枝的延長線。分枝最長、枝葉最茂的一枝是自己最適合的發展方向。作業3(角色換位,感悟職業使命):回顧自己及家人有沒有接受過醫務人員的幫助,在尋求醫療幫助的時候對護士有什么樣的需求?假設現在自己是疫情期間需要幫助的患者或患者家屬,在生命安危時,沒有醫務人員的救助,會是一種什么狀況?
3項作業在騰訊會議形式的主題班會上進行展示、討論。學生在積極討論中對自己未來的目標、理想進行整理,明確職業是體現人生價值的載體,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認識到護理職業的責任和使命,感悟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技能是護理人員必備的基本素質,為樹立職業信念奠定基礎。
5.2.1 “云板報”營造崇尚楷模的氛圍 樹立榜樣是激勵中職生奮發向上的重要手段,在這次新冠疫情中,醫務工作者及參與防疫的所有“逆行者”都以國家利益為重,以搶救生命為重,用他們的行動詮釋何為職業信念。組織學生了解行業榜樣和抗疫英雄的事跡,通過各種線上形式進行宣傳,營造崇尚行業模范的氛圍。將疫情前的班級板報工作轉移到“云端”辦公、“云端”展示,展示形式由原來的黑板圖文轉為電子圖文,每月底完稿發至班級微信群和“班小二”板報欄,護生可以隨時閱覽、留言、討論。在居家學習期間共出版了4期班級“云板報”,板報內容涵蓋疫情新動態、國內外防疫新舉措、行業內抗疫模范事跡、抗疫感悟等,利用“云板報”宣傳行業內抗疫英雄事跡,傳播模范故事,營造崇尚模范的氛圍。班級學生輪流參與電子板報的制作,在收集行業抗疫楷模事跡、撰寫抗疫感悟及閱讀抗疫舉措中對職業及職業操守和職業信念有了更加立體深刻的思考。
5.2.2 “云寄語”激發職業榮譽使命感 收集奔赴臨床一線本校畢業生的抗疫事跡,邀請他們將防疫一線工作經歷、切身感悟和對護理學弟學妹的期望,以文字、視頻、語音形式在班級微信群里進行推送。看著學長的“抗疫前線”事跡、聆聽著學長的抗疫心路歷程及學長對自己學業提出的要求和對未來奮斗的鼓勵,促使護生對護理職業的要求和責任有更深切的了解,對自己目前的職業能力和職業奮斗理念進行重新梳理,增強從事護理職業的使命感和榮譽感,調動學習積極主動性,為樹立護理職業信念打下基礎。
5.2.3 “云班會”培養職業責任擔當情懷 突發大范圍的疫情帶來的社會應激對中職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疫情時期社交方式以網絡為主,網絡高度發達,各種正確、不正確的信息混雜,中職學生心智還不成熟,缺乏閱歷和辨析能力,不能客觀正確地分析網絡信息,容易導致職業理想、職業信念動搖、缺失。利用疫情防控中的“活素材”進行思想教育,利用“云班會”開展系列主題班會,進行職業信念教育,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意識,助其明確職業理想、樹立職業信念。每周召開一次“云班會”,安排班里學生輪流參與網上班會的設計、記錄,學生代表主持。疫情期間共召開16次“云班會”,主題除疫情心理、網課方法外,還涉及新冠肺炎知識科普、國內外防控舉措對比、為什么要“逆行”、自己在疫情防控中應該怎么做、醫務工作者的職業素養等。學生積極參與“云班會”的分享、討論,理解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培養愛國情懷,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
居家學習期間組織學生用專業角度拍攝疫情防控科普小視頻,比如正確戴口罩、七步洗手法、空氣消毒方法、物理降溫法、正確體溫測量技術等,經過教師審核合格后向親朋好友進行科普宣傳。學生在視頻制作過程中對專業知識進行了再次鞏固,踐行了護理職業精神,增強了護理職業價值感,增強了護理職業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