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玲琴,龍春頻,武麗娟,吳海紅
(萍鄉衛生職業學院,江西 萍鄉 337000)
老年患者認知能力及記憶力較差,健康教育效果較差,血糖控制不佳,缺乏對糖尿病的認知,故導致病情加重[1],因此必須加強健康教育才能控制疾病發展。Teach-back法是一種簡單、行之有效的雙向健康教育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調動患者參與自主行為管理的積極性,使自身健康狀況和功能維持在一個令人滿意的狀態,是一項簡單易行、花費低、效果明確的干預措施,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慢性病健康教育中。將Teach-back法應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達到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某院同期收治的80名老年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實施方案 采用傳統健康教育法,即按照健康教育—詢問有無疑問—解答疑問—結束健康教育4個步驟進行。患者入院時進行入院相關知識和疾病相關知識宣教,出院前進行出院宣教,主要內容包括飲食、休息活動、藥物、并發癥、自我監測,健康宣教后針對患者的疑問進行解答。此外,科室組織的集體健康宣教也照常參加。出院后每2周進行一次電話回訪,包括飲食、休息、活動、藥物、并發癥、自我監測等方面的內容,主要針對患者提問進行知識講解。出院后3個月,電話了解患者3個月內的再入院情況,并收集患者出院后3個月來院復查資料。
1.2.2 干預組實施方案(1)前期準備。根據前期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調查研究結果,結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特征及治療護理注意事項,制訂Teach-back健康教育方案。①成立健康教育小組,制訂健康教育手冊,包括飲食、休息、用藥、并發癥等方面的內容,小組成員分別負責具體實施過程的指導,干預方案的組織、協助與監督,資料的收集與問卷發放、回收及數據錄入。②制訂Teach-back測評單,在參考國內外Teach-back法的基礎上制訂適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Teach-back測評單,包括飲食、休息、并發癥等方面的內容,以檢測健康教育內容的掌握程度。干預前,將測評單發放給健康教育小組成員。
(2)具體實施。住院期間:①小組成員根據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冊內容,在患者入院時進行入院相關知識宣教,了解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度及心理狀態;②住院治療期間進行疾病相關知識宣教,主要內容包括飲食、休息活動、藥物、并發癥、自我監測;③出院前進行出院宣教,包括出院后的用藥、自我監測、復查等。科室組織的集體健康宣教照常參加,但在宣教后采取Teach-back法進行反饋評價和糾錯講解。出院前進行總體評價,根據患者掌握情況調整出院后健康教育的時間及內容,對未掌握的內容進行重點宣教。
出院后:出院后每2周進行一次電話干預,如果通過電話講解患者無法理解可以約患者來院復查時采用面對面干預,必要時上門服務進行干預,針對性進行院外健康教育。出院后3個月,電話了解患者3個月內的再入院情況,并收集患者出院后3個月來院復查資料。
Teach-back法實施步驟:①知識講解:對干預組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根據老年患者的聽力、視力、理解力、病情等選擇合適的健康教育方式。講課時多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以保證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充分理解。②評估理解:健康教育完成后按照Teach-back測評單的問題詢問患者,要求患者用自己的語言回答,了解患者對健康宣教內容的理解程度。③澄清或糾正:干預前研究者對患者進行再次評估,根據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的掌握情況調整宣教方式,對患者理解錯誤的內容給予再次宣教,并將責任歸咎于研究者,減輕患者愧疚心理,提高健康教育效果。④再評估以確認理解:針對患者理解錯誤的內容,再次使用Teach-back測評單提問患者,不清楚的內容再一次重復宣教,直到患者真正理解,本輪健康教育完成。
用Excel 2010建立數據庫,運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采用王璟璇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檢測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結果顯示:干預組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干預后兩組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得分比較(±s,分)

表1 干預后兩組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得分比較(±s,分)
干預組 對照組t P量表得分 99.26±11.4986.19±10.69-6.968<0.05
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出院時,干預組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出院時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出院時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分比較(±s,分)
干預組 對照組t P滿意度評分 88.63±9.0565.95±8.36-5.478<0.05
統計兩組患者出院3個月再入院情況,結果顯示,干預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出院3個月再入院率比較[n(%)]
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健康教育效果[2]。
自我管理是通過患者的自主行為來保持和增進自身健康[3]。Teach-back法作為一種回饋性教育方法,不是簡單的灌輸式教育,也不是簡單提供信息,而是一種實用的雙向式健康教育方式。通過對患者進行詢問、讓患者敘述來了解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程度,發現未理解、未掌握、存在疑問的內容,再進行針對性講解。患者的疑問可以及時得到解答,并在此基礎上樹立正確的疾病觀,改善自我管理行為。Teach-back法在國外已廣泛應用于醫療健康教育領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本研究也顯示,Teach-back健康教育法能全面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Teach-back法能積極改善患者對疾病的應對方式,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改善患者醫學應對方式是防止并發癥發生的關鍵,因此,醫護人員應將患者的健康教育作為護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嚴格執行健康教育計劃,提高患者的整體認知水平。
衡量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是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5]。本研究發現,Teach-back健康教育法在反復講解、回饋、評價、再講解、再評價的循環中,加強了醫患間的溝通交流,獲得了患者的尊重與信任,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使護理工作得到了患者的認可及肯定。良好的護患溝通能提高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也是提高健康教育質量的前提。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重視醫護人員溝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訓,全面提高患者滿意度。
本研究通過對患者再入院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發現:采用Teach-back健康教育法可有效降低患者再入院率。患者的疾病認知和醫護宣教不足、院外干預措施不到位是導致老年糖尿病患者再入院的根本原因。Teach-back法通過對患者反復進行知識傳授、評價、糾錯或知識再傳授、再評價,使患者理解并熟練掌握糖尿病相關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從而降低再入院率。因此,護理管理者應配備足夠的健康教育者、充足的健康教育時間、全面的健康教育內容,采用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注重出院后的隨訪工作,切實落實延續性護理,促使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高和再入院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