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馨蕊


摘 要:古箏是中華民族的古老樂器之一,有著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現今箏路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這便促進了古箏將會擁有更大的舞臺以及更多元化的表演形式。“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古箏樂團就是以古箏重奏的形式出現在了現代發展之中,它擁有了不同形式和風格上的創新,而舞臺實踐便是古箏樂團的核心學習,新的表演形式的發展,也會讓更多新的東西浮現,這終究離不開創新學習,也將成為當代古箏專業大學生的必修課。
關鍵詞:合作;創新;多元化;新作品
一.小舞臺大合作
第一,任何舞臺呈現出的現場演奏都不排除失誤的發生,因為失誤會根據不同演奏者的熟練程度、演奏時的心態、突發的臨時狀況等原因發生的一個概率問題,然而這正是現場演出與音樂現場播放音響的不同之處,一個完美的現場演出,不全是用一個零失誤的標準去衡量,而是演奏者在舞臺演奏時的隨機應變能力和最終呈現出的演奏效果。
第二,古箏樂團的合作演奏與獨奏演員的演奏在舞臺上發生的失誤不同,一個領奏成員的失誤會很容易影響到其他成員,因為在箏團演奏中,氣息、音準、節奏都是嚴格統一的,而領奏者起著核心領頭的作用,所以在箏團的演奏需要每一位成員不僅要對自己聲部的節奏,氣口十分嚴謹,還要熟悉其他聲部,這樣在合作演出時,面對失誤的發生,才可以做到臨危不亂,準確進入到下一個節奏點中,而合作的精髓在于,當有成員失誤時,其他成員可以有所發現,從而提高聲部整體效果,以達到演奏時的完美呈現,所以舞臺合作是一個箏團發展的關鍵一點。
二.聲部合作中的領導性和團隊動作的統一性
1.聲部長的領導性
一個優秀的箏團,一定是由高要求專業素養的成員組成,而聲部長起著關鍵的作用,作為核心成員,既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也要有帶動箏團的領導力,當聲部進入時,由聲部長領奏進入,他的氣口氣息以及節奏律動是至關重要的,這完全影響著整個團隊的節奏感,所以,一個優秀的箏團不僅成員音樂素質高,聲部長的心理素質和領導能力也是要更勝一籌。
2.整體動作的統一性
沒有嚴格要求的箏團就無法走的長遠,而對比室內樂,箏團就與其不同,箏團在呈現音樂的基礎上,更注重整體動作的規范性和統一性,每一位成員抬手的高度和氣息的急緩都要做到高標準上的一致,整齊劃一。
三.箏團詮釋作品的自由創新
1.豐富的音響聲入人心
第一,古箏樂團在演奏時,雖然和獨奏者演奏時的情感把握自由和發揮尺度有所不同,但給聽眾帶來的感覺和效果都是一樣的。
第二,相比獨奏者,箏團的演奏讓多聲部融合,聲音效果上更加豐富,團隊的默契配合,可以讓整體的旋律更加有畫面感,成員的相互合作可以表達出更多的音響效果,舉例(見例1),這是一首于2020年8月,由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方權一教授所創作的一首新古箏樂團作品《徽之情》中的尾聲部分,一聲部再現樂曲的主題段落,相比作品一開始的主題呈現,演奏時演奏者想表達的是沒有任何多余的聲音,只有水滴在石頭上,主題旋律安靜的出現,而尾聲中的再現部分主題旋律,更多是在剛剛快板的激動,歡快結束后,所呈現出一種雨碎江南的場景,為了更好的表現這樣的意境,箏團的成員進行了合作表達,一聲部和二聲部的領奏者再現主題旋律和伴奏聲部,其余團隊成員運用古箏技巧上的轉化,左手捂弦,右手遙指,模擬出風聲,從而更好的詮釋了作曲家想表達的意境,而這一部分如果是一名獨奏者演繹,就無法像箏團演繹的方式更加聲入人心。
2.二度創作
第一,一首作品先是由作曲家一度創作賦予其生命,再由演奏者二度創作帶來新的活力。當箏團演繹一首作品時,首先演奏人員要對其作品有很深的理解,不止是領奏者,更是整個團隊所擁有的一個核心,以及對這首新作品的創作風格和演奏風格的認知和把握。
第二,當筆者作為樂團的演奏者,要去思考怎么演,如何給這首作品帶來不一樣的,甚至更好的東西時,這就是演奏者要學會二度創作的重要性。舉例(見例2),再舉這首方權一教授所創作的《徽之情》部分樂段為例,筆者的大學專業古箏樂團作為首演樂團,沒有其他樂團演奏的示范和模版,并遇到了演奏過程中的難題(如下)這一連接部分需要箏團兩聲部同時進行轉調和演奏,緊接著要連接新的快板段落,那么演奏過程中將會出現空白時間,而這個空白時間會影響到整首作品的意境和連貫性,連接部分結束后突然沒有了音樂,這非常容易讓聽眾出戲,而這時作為一名演奏者,需要用自己在專業上的熟練程度以及經驗進行二度創作;最終,箏團將一聲部與二聲部的連接部分岔開,先是由一聲部進行雙手快速指序,二聲部在一聲部演奏時進行了轉調移碼,緊接著二聲部銜接樂句,一聲部進行轉調移碼,最后漸弱,重起快板段落,這樣的二度創作后,讓這一連接部分的表達方式有了不一樣的感覺,更能讓聽眾走進這江南的煙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