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以及國內外金融市場聯系日益緊密的環境下,銀行的國際化成為了發展趨勢。中國銀行作為我國銀行國際化的領頭羊,在我國銀行業的國際化發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本文對中國銀行的國際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措施和建議,為國內銀行的國際化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中國銀行;國際化發展;必要性
商業銀行的國際化經營一般是指國家商業銀行根據國際標準在海外設立分公司,與國際市場合并,在世界范疇內經營相應的金融業務,形成全球服務網絡。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世界各國和民族區域經濟發展迅速、金融市場不斷擴張的背景下,銀行的國際化是不可動搖的發展走勢。中國銀行作為第一個完成國際經營的銀行,走出了具有中國銀行特點的國際化道路。中國銀行的全球化發展對提高中國經濟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研究中國銀行的國際化發展,總結我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發展過程的經驗和挫折。可以為國內其他銀行的海外發展提供一定的經驗。
一、中國銀行國際化發展概況
(一)中國銀行海外機構分布日益廣泛
在海外分支機構布局方面,中國銀行緊跟中國大陸“走出去”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不斷完善在海外的機構布局,在已建立分支機構的國家繼續增加營業網點數量,實行本土化戰略,爭取成為當地的主流銀行,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務。近幾年隨著“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國銀行在海外涉及的國家和地區逐漸增加,從2015年的46個增長到了2020年的61個。在分支機構的數量上,相比2016年,2017年減少了17個,這主要是因為中國銀行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更加傾向于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雖然中國銀行的分支機構未連續增多,但從整體來看,其海外機構數量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海外機構分布也日益廣泛。
(二)中國銀行海外業務不斷拓展
隨著“走出去”戰略的不斷深入,中國銀行的海外業務比重逐年上升,其對銀行的利潤增長貢獻率也在持續提升。與此同時,中國銀行借助海外機構的數量優勢,為客戶提供一體化服務,同時打造差異化的跨境產品,滿足不同客戶的多樣化需求,降低客戶的交易成本;在金融市場業務方面,積極開展債券投資業務,適度發展海外分行投資,分散風險。同時,加快構建全球托管服務網絡,全力做好“走出去”客戶的跨境托管服務,其跨境托管的規模和增速都位于同行業第一。從總體上看,中國銀行在海外的營收總額相對穩定,且在四大行的各行海外營收總額(包括港澳臺)中,中國銀行以1324.32億元超過海外營收總額為1266.76億元的工行,位居第一。
二、中國銀行國際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國際化的方式比較單一
中國銀行的國際化發展主要是在國外新建投資和建立分支機構,方式十分單一。盡管中國銀行在國外的分行較多,但其目標市場定位尚不明確,而且中國銀行主要是通過新建投資來開拓海外市場,這種方式需要大量的資金,較高的市場準入門檻和嚴格的東道國監管,嚴重限制了中國銀行在國外拓展市場的能力,很難開發新的客戶以及重新建立產品銷售渠道,這無疑會限制其國際化發展。
(二)創新能力較弱,收入結構單一
從發達國家銀行業的收入結構可以看出,在銀行總的收入中,中間業務的比重是最大的,其他業務占比很小。在發達地區的商業銀行中,歐洲地區的非利息收入在該銀行的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約為46%,美國和加拿大約47%左右,可以看出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其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就越高。
到2020年底,中國銀行總收入5655.31億元,其中手續費和傭金純收入的收支凈額為755.22億元,占總收入的13.36%,其他非利息收入為740.91億元,占總收入的13.1%。中間業務的收益占總收入的比重極小,與歐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論的。中國銀行收入來源結構非常單一。這是阻礙其國際化發展的因素之一。
(三)防控風險能力較弱
中國銀行在其國際化發展中主要面臨國家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以及聲譽風險等等,這些潛在的風險會給它的海外經營帶來一定的威脅。外國商業銀行通過使用眾多的金融商品進行交易,但中國銀行只能通過貨幣市場來防控我國金融市場的風險,而不能利用證券市場防控金融風險,說明其防控風險的能力是較弱的。
三、中國銀行國際化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一)制定明確的國際化戰略
中國銀行應制定清晰的國際化戰略,更加注重戰略管理體系的全面性,建立一個規范、高效的戰略管理模式,完成從單方面的戰略決策管理向全方位的戰略管理的變更,針對最新提出的“雙循環”發展模式,中國銀行的戰略重點應該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堅持本土化策略,實現與東道國政治、經濟、文化協調一致,保證自身可持續盈利的發展模式。第二,大力扶持國內企業的海外經營,為其提供充足的融資貸款,滿足企業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攜手國內企業走向世界,提高國際戰略的整體效益;第三,要加快數字化轉型,開拓海外私有云、大數據、人工智能三大新技術平臺,實施智能客服、智能投顧、智能風控體系等重點項目,推動中行的海外科技創新。
(二)在國際市場上準確定位,實現業務國際化
中國銀行在進入新的國家和地區時,可以通過先建立代表處或規模較小的分行,來進行市場調研,再確定是否對該地區進行收購兼并,從而降低收購兼并可能帶來的風險,同時在已經建立分支機構的國家,也可以通過并購的方式進行市場的拓展,在并購完成后再對海外業務進行調整。與此同時,中國銀行應該不斷進行業務創新,推動海外業務的電子化和自動化,滿足不同客戶的多樣化需求。最后,抓住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機遇,提供跨境人民幣結算、清算、資金交易、托管、現金管理等全方位的金融產品,全力做好人民幣國際化業務。
(三)提高風控管理能力,積極應對國際化風險
中國銀行在國際化進程中應積極應對國家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等帶來的威脅。及時監測東道國的政治、經濟變化,最好選擇政局穩定、經濟發展向好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業務開拓。在信用風險管理方面,重點預防海外貸款的違約風險,定期對大額貸款進行信用評估,與信用度高的交易對手進行合作,迅速發現風險,及時止損。在操作風險管理方面,中國銀行需要從內控入手,進一步完善治理體系,健全與業務規模、性質、種類相適應的操作風險管理體系、產品設計、風險監測等相關工作,做到風險早識別、早警示、早處理。
結? 論
在疫情的影響下,各種潛在的風險不容忽視,銀行業面臨著更加復雜的運營環境。中國的經濟發展穩中有進,新的發展模式不斷加快建設,內部動能逐步加強。面對充滿希望的歷史機遇,中國銀行作為我國最早進行國際化經營的銀行,應該盡快適應新發展模式,充分利用自身的國際化優勢,大力支持國家戰略的實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堅持“造福社會,繁榮富強”的經營宗旨,履行社會責任,完善全球金融服務,著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社會更好更快發展,使百年老店更加耀眼。
參考文獻:
[1]王蓉,賈佳.我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戰略研究[J].新金融,2017(06).
[2]曾剛.中國銀行業國際化現狀與展望[J].企業家日報,2018-09.
作者簡介:
白楊,攀枝花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