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巴哈爾·玉蘇甫
摘 要:本文立足于當代漢語言文學高度發展的時代背景,針對傳統中職漢語言教學課堂的現狀及問題,進行模式構建與策略制定,以期推動我國中職漢語言文學教育質量與辦學水平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中職教育;策略探究;現狀分析
漢語言文學對教育教學的影響和作用越來越大,其重要性毋庸贅言。中職漢語言文學課堂的核心關鍵在于課堂教學方法與策略的科學改革與有效創新,以解決傳統課堂中長期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傳統中職漢語言教學課堂現狀分析
(一)教學方法刻板、教育理念陳舊
據調查,現階段絕大部分中職教師在傳授漢語言文學知識中,依舊采取陳舊老套的教學模式。不可否認,傳統教學模式自有其優勢。但于漢語言文學的有效教學而言,按照“照本宣科”、“一板一眼”等刻板陳舊的教學模式顯然不能將漢語言文學的有關概念充分融入課堂教學,導致中職學生不能充分認知漢語言文學特點,理解并吸納漢語言文學知識,使得漢語言文學教學缺乏針對性[1]。
(二)課堂主體選取有誤
就現階段而言,無論是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中職教師都未將重心傾向于學生,老師依舊占據主導地位。傳統中職漢語言課堂存在缺乏分析學生學習情況的問題,大部分漢語言教師很少去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沒有分析班級學生的個性化思維特點和學習需求,因此教師只能依靠以往的教學經驗進行大致的判斷[2]。同時教學大綱和教學設計采取的方式也都是傳統的經驗式,使得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在這種教學方式之下,對其獨立思考與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和提高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三)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缺乏個性化引導與教學
現階段,中職教師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依舊沿用千篇一律的傳授方式中職生進行教學。在“一人講習,眾人聽從”這一陳舊課堂教學模式之下,這種教學模式無法適應學生在接收知識、學習知識、掌握知識過程中的差異化特點,沒有做到尊重每一個中職學生的個性化以及差異化。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設計過于單一化、機械化和僵化,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新創造思維,壓抑了學生的思想情感與學習興致。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重視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嚴重違背了學生發展和成長的規律性,使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漢語言文學思維以及語文學科素養的提升受到嚴重制約。除此之外,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下,學習方式的單一性使得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有力的互動和討論,進而使得思想與智慧的碰撞很難再課堂中體現出來。
二、提高語言文文學教學水平的策略探討
(一)創造自學情境、進行差異化教學
為中職生營造并優化自主學習環境,并對學生進行差異化指導,進而刺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欲望,并讓其真切體會到自主學習漢語言文學的快樂。例如在講解電漢語言文學課題過程中,老師開篇介紹漢語言文學知識,然后給每個學生布置操作任務,構建學生自學體系,同時對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進行差異化指導,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中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小組協作
中職漢語言文學老師在傳授過程中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加強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建立自主自講的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問題進行獨立思考、自主探究、自我闡述的教學模式極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通過建立漢語言文學小組知識競賽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并通過組內合作、組外討論的自學互動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漢語言文學學習的自主性,提高其獨立思考及自主學習能力。
(三)創新課堂教學與評價機制,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一方面,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師應不斷完善自身素質、提高專業能力,以適應教學發展。并創新課堂評價評定機制。另一方面,中職老師教學理念應該與時俱進,合理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創新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如利用各類教學APP對學生知識水平進行系統評價,結合實際教學內容,調整上課節奏、革新授課方法,創新課堂教學與評價機制,這對中職漢語言文學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合理設置課堂內容、把握課堂教學節奏
教師應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基礎上,提前設置好課堂講授內容。在學生認知范圍內,精心挑選教材案例,合理設置課堂教學內容,全面把握課堂教學節奏和進度。通過讓學生進行有價值的教材案例學習,從而真正地理解課本內容、掌握理論知識。除此之外,教師在中職漢語言文學課堂教學中,應該掌握好教學力度,把握好課堂教學節奏,從而讓學生跟上老師的講課思路。這就要求老師在傳授漢語言文學理論知識的時候,講課節奏不疾不徐、不緊不慢,進而有益于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互動。
(五)創設特定情境、巧妙融入案例
老師在漢語言文學教學活動中應該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特定的案例情境,并巧妙融入案例進行教學,以實現優化教學質量的最終目的[3]。實際操作方法分為以下三個環節:
1.各組自行準備
老師通過提前布置案例的方式,如:各小組以“戰國時期百家爭鳴”這一課主題進行分組討論:該時期的主要思想代表及其具體流派舉例?進而讓每個小組都提前做好準備。每個小組組員都需要獨立查找、收羅相關信息和資料,形成自己獨立的見解。
2.小組討論準備
各組成員個人準備完畢后,進行課堂“頭腦風暴”。小組討論中每個同學都有屬于自我表達的機會,每個成員都可以根據具體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教師在維持班級紀律的同時,應該充分發揮組織引導者的作用,時刻跟進小組討論進度。
3.各組展開辯論
小組討論完畢以后,小組成員根據本小組收集到的“戰國時期百家爭鳴”這一主題中涉及的制度優勢在我國的集中提現的相關信息,進行小組間分享、討論,然后各組各派一名代表參加“組間分享與辯論賽”……最后由老師針對本次案例分析進行歸納總結以加深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學知識的理解與認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團隊合作能力,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
結束語:
立于時代潮頭,我國教學模式緊跟時代浪潮,通過廣泛實施中職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為中職學生能熟練掌握運用漢語言文學奠定堅實基礎;并全面促進漢語言文學的課程改革,以適應社會發展,進而促進中職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娜依漫,吳澤挺,王海鷗,趙思琪.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現狀和措施探究[J].新東方教育:中職學生版,2018,007(001):P141-145.
[2]吳思琪,翟林軍,郭碧萍,曹達華.關于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現狀和措施探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電子版),2020,010(015):086-091.
[3]張博,梁文豪,欒雨.研究如何有效開展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進而促進中職的全面健康發展[J].湖南師范大學,2018,064(007):P.3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