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娜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不斷地發展,制造型企業的相關機制也得到了完善。此行業作為我國經濟體制中的主要內容,需要不斷提高制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實現自動化生產。基于此,需要對制造型企業對目前中國經濟形勢的影響進行分析。
關鍵詞:制造型企業;中國經濟;形勢影響
最近幾年,我國制造業得到了迅速發展,這不僅對我國的出口作出了貢獻,還影響了當前的中國經濟形勢。目前,我國已經完成了工業化的初級階段生產,主要以此階段勞動密集型產業為基礎,并且產業結構也得到了輕型化。這就需要對制造業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積極發揮制造型對企業我國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
一、制造型企業的發展背景
從“十四五”時期,我國就已經進入到了現代化的國家新發展階段,要想進一步提高我國經濟的水平,需要衡量一個產業在新發展階段中的地位以及作用。如果在這個角度上,對制造業的發展形勢進行分析,發現其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并且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國的制造業在實際的發展還正面臨著實踐與理論的挑戰[1]。
部分學者在實踐角度上,對我國的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進行了分析,明確了制造業增加值比重持續降低的趨勢。當前,我國制造業的發展趨勢正處于比較明顯的變化,并且經濟理論界對制造型企業對目前中國經濟形勢的影響看法也不同。還有一些學者認為,我國已經進入到了服務業主導經濟發展階段,要大力發展服務業,提高制造業的服務水平,減少制造型企業對我國經濟形勢的影響。
特別是在新經濟常態下,工業化階段演進也促進了造業企業進入了高質量地發展階段,并且隨著制造業的增加值和TFP較快增長,我國的GDP也得到了增長,讓我國經濟順利進入到了高收入的發展階段。
二、制造型企業對目前經濟發展形勢的影響
社會發展經濟學的理論觀點,主要是強調生產要素在低生產率部門到高生產率部門實現有效分配。在對當前的制造業進行分析時,發現其能夠利用規模經濟和技術創新等優勢,進一步提高整體的生產力。Szirmai 等學者還利用了21個發達經濟體和67個發展中的經濟體數據,對制造型企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實證分析,經過深入地分析,發現在經濟中高速增長時期,制造業會對經濟的整體增長帶來影響。部分學者的實證還檢驗了制造業在中等收入階段中的積極作用,主要證明制造業還是中等收入經濟體中的關鍵。
此外,制造業經濟的增長還與投資的實際增長有關。Lewis認為,制造業企業發展為投資的行為提供了新會,并且制造業的創新能力也是衡量投資選擇的主要措施。與我國的服務業比較,制造業在發展中會引發投資迅速地擴大。首先是給制造業的規模經濟發展提供了投資機會。我國當前的制造業規模是比較大的,并且制造成本也會不斷下降。見圖1:
其次,制造業的高生產率還會引致投資的增加,與我國的服務業比較,制造型企業在發展中更能拉動投資,進而形成資本的積累,不斷提高經濟增長的潛力。在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減速”原因進行分析時,發現其主要源于服務業吸收大量勞動力,這會讓固定的資本積累不斷放緩。因此,在新經濟發展形勢下, 需要深入分析制造業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形成相對明確的結論,保證我國經濟發展的持續性。
三、制造業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
(一)指標說明
要想進一步科學判斷制造型企業中的某項分析指標對經濟貢獻,需要對其中的可比程度情況進行分析,一般構造的指標有資產產出系數、經濟貢獻系數和收益貢獻系數。此過程中的經濟貢獻系數是企業增加值占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并且這部分經濟的含義,是對增加值程度系數地分析,并且如果其中的增加值大于1,就表明制造型企業對目前中國經濟的貢獻比較大。因此,在對當前制造型企業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時,要注意指標說明情況,分析此行業對目前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的影響[2]。
(二)行業經濟貢獻
調查發現,2017年我國工業的四大支柱產業已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中制造業的發展比較迅速,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并且其中的增加值已經占了全部規模以上的工業增加值比重。此外,相關的稅收調查數據顯示,裝備的制造業部分財務指標和資產總額比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中國裝備制造業在整個工業領域的領軍和支柱作用。因此,需要在稅收調查的不同指標情況出發,如果裝備的制造業經濟貢獻系數接近1,制造型企業對整體的經濟貢獻程度是非常大的。
當前,中國制造型企業利潤率已經處于比較穩定的發展水平,并且最近幾年來雖然原材料的成本大增,但是整體的利潤率還處于周期高位。因此,在經驗性研究來看,制造型企業的利潤率與PPI-CPI增速差額之間還存在比較明顯的關系,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帶來影響。如圖2所示:
這就需要分析PPI-CPI增速差額之間的關系,分析當前制造型企業對目前中國經濟形勢的影響,對其中的數據信息進行整合,不斷提高制造型企業的利潤,實現對國家經濟和產業經濟之間地宏觀調控和預測。此外,通過PMI,還能夠及時監測和預測到我國經濟活動的趨勢。
四、促進制造型企業發展的措施
(一)建立一體化運行機制
新時期,國家要在我國制造型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建立健全科技和教育的宏觀協調機制,促進科技與經濟之間的有效結合,讓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在此過程中,還需要將科技教育適當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上,要在國家層面出發,制定科技與生產模式相結合的方案,保證“科教興國”戰略實施的有效性[3]。
制造型企業在發展中還要深化體制的改革,不斷深化政府行政管理的體制改革,制定與我國經濟改革協調和相符的政策。同時,還需要積極大膽探索新的模式和新機制,加強高校和制造型企業發展中的有效結合,完善企業人才培養的方案,實現科技創新。此外,還要結合制造型企業在社會中的人才需求,面向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滿足企業技術創新的需求,不斷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整體作水平。
(二)加強和服務業的聯合發展
如果在全球的經濟發展角度上分析,不管是哪個產業,都需要在之前以產品為主導的經濟,發展到以服務為主導的經濟。特別是在經濟發展的新時代下,制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大部分制造型企業的投入產出表也表明,制造業在當前的投入已經呈現了服務化趨勢[4]。
尤其是中間投入中比較明顯。制造業對服務業的影響還會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制造型企業對服務業的影響也會不斷增高。再加上,現在的人們比較注重制造業產品的附加值,這些附加值一般是由服務業所提供的,并且制造業的服務化也提高了制造業的整體市場競爭力。由于制造業與服務業的發展會同步進行,并且二者之間是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
特別是信息技術在我國制造業發展中的應用,給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促進了服務業與制造業之間的融合發展,這會給制造業的快速增長提供條件。最近幾年,有不少的學者已經提出了“兩化融合”,這種趨勢會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影響。
結束語
總之,要想在新經濟常態下,實現對國家經濟以及產業經濟的有效預測,需要對制造型企業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發揮此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提高制造型企業的整體核心競爭力,對我國經濟活動制定完善的先行指標,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在社會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世強.新形勢下制造業企業內部控制優化策略分析[J].中國產經,2020,No.252(20):142-143.
[2]黃燕芳.新形勢下制造企業成本控制的發展問題探究[J].財會學習,2020,(12):159+161.
[3]魏妍宇,廖吉林.經濟新形勢下傳統制造企業綠色轉型升級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9,41(10):140-142.
[4]鄒曉梅.當前制造業投資形勢跟蹤分析與政策建議[J].中國物價,2019,No.368(12):8-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