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雨薇
我國高校競爭越發激烈,在“雙一流”高校的建設中加強績效管理,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從而提高競爭力顯得越發重要。本文以平衡計分卡為基礎,構建客戶、財會、內部業務流程和學習與成長四個層面的高校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進而提高高校核心競爭能力
我國高校從數量和規模的擴大逐步轉向為高質量高文化的轉變,“雙一流”高校的提出為我國高校建設指明了方向。如何建設“雙一流”高校,是每個高校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績效評價作為高校發展有力的推動方法,在“雙一流”高校的建設中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我國高校的績效評價體系多圍繞財務指標進行設置,對高校現有特殊情況未能充分考慮,所以,為了進一步推進我國高校的高質量高文化發展,需要建立起滿足高校自身特性的績效評價體系。
近年來,部分高校為了避免傳統績效評價方法的弊端,在不同方面引入了績效管理的一些新方法,如目標管理法、360 度績效考核法、平衡計分卡、關鍵績效指標等。本文利用平衡計分卡的方法構建出適合高校特征的績效評價體系。根據高校戰略目標,利用平衡計分卡將其分解為客戶、內部業務流程、財會、客戶和學習與成長四個層面目標,再通過各層面目標的二級指標對其進行分解,進而得到高校績效評價體系。通過平衡計分卡方法共建的高校績效評價體系具有較好的實踐性。
高校培養人才的目標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就是滿足客戶需要。社會、家長、用人單位都是高校需滿足的客戶,將此三者納入指標中是非常必要的。在此指標下可以再設置二級指標進行具體構建,社會滿意度主要包括學校的排名情況、政府的重視程度等。學校排名的提高可以通過參加競賽比賽、參與社會活動提高社會聲譽的途徑來獲得。政府的重視可以通過加入政府相關項目得到支持。家長或者學生的滿意度,在此指標下可以通過就業率、報考率、教學、學習環境、師資的滿意度進行具體構建。就業率、報考率,通過量化指標取得,教學、學習環境、師資的滿意度,通過調查問卷的發放了解對學校的滿意度情況,或者進行深入訪談,了解存在的問題及主要原因。用人單位滿意度可通過設置招聘次數、校企合作指標進行了解,主要在于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能力水平、職業道德的滿意程度。
該層面指標主要反映資金的投入與使用的有效性情況,具體指高校的經費來源與經費支出構成,強化高校內部財務運行的效率和效果,財務指標最能直接反映高校績效的指標。在財會層面高校可以建立收入指標、支出指標、風險指標、發展指標和預算指標。收入指標中可以設以下指標,財政撥款收入、學費收入、科研收入和其他收入。支出方面可以設日常教學支出、日常公用經費、科研投入、設備儀器購置、其他支出。風險方面收入支出比率、資產負債率。發展方面設為資本累計率和三年收入平均增長率。預算指標可以設為預算編制、預算控制和預算考核三個方面。通過以上指標的設置完成核心目標。
這個層面主要的作用是評價高校在運行中及運行后所產生的效果,有效良好的管理可以極大提升高校的辦學實力和學校的整體水平,從而提高高校的社會貢獻。此層面的指標主要反映資源和管理的利用效率及運行效率,高校在進行績效評價時需注意此層面的實際操作性。在內部業務流程層面設立四個二級指標,分別為教學質量指標、教學條件指標、科研水平指標和教學管理指標。第一,在教學質量指標下通過設立課程設置是否合理、學生滿意度、教學完成度、教學成果、師資隊伍建設、重點學科及精品課程數量六個二級指標進行具體構建。其中教學質量指標中的課程設置是否合理可以通過對學生發放問卷或者對學生進行實地走訪調研等方式進行,以及請資深專家進行考察打分。學生滿意度可以通過學生對課程的打分、選課率等反應映,學校教務處可設置相關系統讓學生進行打分及選課。教學完成度由教務處以及各學院給出相應標準用以判斷教學完成度。教學成果包括比賽獲獎情況及學生反應程度、學生成績、學生個人榮譽證書的獲得情況等,這些可用實際情況進行統計,得到量化指標數據。師資隊伍建設包括職稱的結構、學歷結構、專業結構等,人事處師資科對教師職稱的構成情況、學歷結構、專業結構進行統計匯總得到相關數據。重點學科及精品課程數量可通過教務處及科研處進行具體統計。第二,教學條件方面可以設立硬件軟件兩個方面,硬件上可以通過教學樓、宿舍、圖書、儀器設備及實驗室等體現,軟件上可以通過教學基礎設施情況、實踐教學條件、管理等體現。第三,科研水平方面可以設置以下五個二級指標,國家級省級科研數、科研橫向課題數、科研創新團隊建設數、科研項目成果轉化數、論文發表數量等相關指標。以上數據可以通過科研處的統計系統直接獲取。第四,教學管理指標,包括到課率、教學事故發生情況、相關部門管理效率等,通過教務處與各系部給出的詳細情況統計出相關數據。
學習與成長是高校提升自身發展、提高社會聲譽的一個重要路徑,是高校實現未來目標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一所高校綜合競爭力的提升有了外部效力、內部業務保證、人才配備、科研成果保證之外,其自身的學習與成長也是其基石。高校學習與成長層面考慮的指標主要包括以下四點。第一,學科進步。高校發展的基石為各學科建設的發展,一個學校所擁有的碩士點個數、博士點個數、教學平臺個數都反映出高校學習與成長的步伐,是學校未來成果的關鍵力量。第二,學科帶頭人。各個學科中抓住重點帶頭人,引導激勵各學科蓬勃發展,引領學科走向更高平臺。第三,教師發展與成長。教師的發展與成長是前者的基礎,是今后成功的關鍵因素。教師的水平能力是高校發展的重要保障,是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這就需要高校給予教師各方面的保障,給大家提供廣闊平臺,給予教師廣闊空間。在教師發展與成長方面可以包括以下指標:教師報酬滿意程度,這個指標是指教師對自己的工資組成是否滿意以及報酬和付出是否滿意。教師流失率,這個指標是指按年限統計教師流失數量及原因。教師服務年限,這個指標是指按教師統計其在學校服務時間。教師培訓進修,教師的培養與成長是每個高校都必須重視的內容,重點培養重點學科教師的培訓進修兼顧其他學科教師培訓進修一起發展,可以通過教師培訓進修次數、培訓獲獎情況作為具體指標。出國訪學,可以定期組織各學科教師參加國際學校間的學習與交流,學習更有效更先進的教學方法,從而加快教師隊伍國際化,多途徑開展出國訪學計劃,加強教師隊伍的國際合作交流。
本文利用平衡計分卡的方法,構建出符合高校特點的高校績效評價體系,從而為高校績效評價提供參考。構建的指標體系中主要從平衡計分卡的四個方面進行展開,即:客戶層面、財會層面、內部業務流程層面和學習與成長層面。這些二級指標的設定為高校的發展、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高校戰略目標的實現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