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璐 李 濤 尹昌美 許 超 李 建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也是高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合格人才、進而服務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陣地。近年來,教育部提出要將創新創業課列為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核心課程,作為通識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提高高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能力的迫切需要。“敢闖會創”成為新時代高校培養優秀卓越人才的核心要素,做好“敢闖會創”人才培養,需要院校創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創新培養模式,以現代信息技術升級創新創業教育教學。
長期以來,絕大多數高校對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創業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資源和手段的缺失嚴重制約高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一是體現在這門課程安排課時較少,任課教師一般只是采取理論教學,缺乏實踐教學環節的支持;二是體現在學校在這門課程上投入的資金、優質教學資源等都非常有限,例如任課教師隊伍專業不對口、教學設備不完善等;三是任課教師相對較少,導致小班化教學難以實現,課堂互動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大多數高校采用的創新創業課程教材內容上可以說是理論和實踐都比較完備,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缺乏實踐教學環節。很多任課教師只是采取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模式,或是簡單引入一些雙創慕課供學生自主學習,課程體系比較單一,課程形式單調,學生參與度低,對雙創知識的理解比較淺,難以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熱情,導致課程作用不明顯,創新創業教育流于形式。目前在創新創業課程中,很少挖掘和融入思想政治元素,課程思想政治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在現有的理論課教學中,學生常常按照教師的思路被動接受知識,這對于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極為不利。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創新創業任課教師由輔導員或其他思政類教師隊伍構成,與所授課程的專業匹配度較低,從而導致課程研究相對較少,教學理念和授課模式創新度不足,課程評價指標陳舊、不合理、缺乏針對性等問題。很多教師還在采取傳統教學模式,如畫重點、背理論、查出勤、寫論文等,這樣陳舊的教學模式削弱了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真正傳達創業創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通過問卷調查分析發現,超過一半的學生更期待雙創課程采用網課、翻轉課堂等形式,并希望以分組完成模擬創業計劃的形式作為期末考核的依據。因此雙創課程可以與雙創賽事相結合,在課堂上采取小班化教學、分組討論、模擬創業等多樣化形式,進一步優化教學模式和考核評價辦法,激發雙創課堂的活力,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實質性的訓練和提升。
基于“以賽促創”理念,除了任課教師外,雙創導師的力量不可忽視。在賽事訓練和創業模擬練習過程中,需要多名指導老師同時參與,從計劃書的申報、商業性分析、路演訓練等多個環節進行一對一指導。因此,不斷擴充雙創導師隊伍,可以使雙創教育環環相扣,學生的實戰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對于創新創業教育而言,單純的理論教學實現不了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訓,只有通過實踐訓練,學生才會對理論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運用。通過參加雙創賽事、雙創實踐訓練項目等平臺,學生在實際項目管理和運用的過程中,能夠自主學習、自我探索,從而讓雙創教育發揮更好的效果。
翻轉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比傳統填鴨式教學更好的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途徑。采用線上與線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學生在線上慕課學習雙創課程的理論知識,在線下授課環節推行“翻轉課堂”,并采取項目式分組訓練,每個教學班設置6個-10 個小組,通過計劃書的撰寫、項目路演等環節進行實戰訓練,通過班內各小組互評的形式,強化學生對創新創業要點的把握和挖掘能力。2020 年,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堅持“停課不停創”,廣泛動員學生參與網上雙創培訓,如《創業管理》課程、《紫金創享》系列直播課等,充分利用線上資源開展雙創學習。一方面通過設計、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類大賽,引導學生形成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生學習動機加以引導和刺激;另一方面根據翻轉課堂相關教學理論,在設計課程內容時有針對性地根據不同級別的各類賽事,合理設計課程項目任務,讓學生以團隊形式,進行創業計劃書的撰寫、小組討論、團隊展示,把雙創賽事與課堂教學有效地銜接起來,使教育教學模式得以創新。
好的教育離不開好的導師,通過聘請校外具有豐富創業經驗的企業家、知名校友擔任創業導師,搭建校企合作平臺,邀請導師走入課堂,豐富課程內容,以座談會、報告會的方式分享創業經歷,開展創業教育培訓,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幫助學生在項目立項、項目培育、項目孵化等環節中提升水平,指導學生通過開辦公司等形式積極參與創業活動。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聘任創業導師3 名-5 名,并邀請創業導師做客“山農A+”雙創論壇、學實大講堂等創新類、學術類活動,注重與專業知識的結合,使得教學形式更多樣,教學資源更豐富,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雙創能力。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是創新創業課程的重要載體和平臺,要建立以“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學大賽、“創青春”大學生創業計劃賽、挑戰杯等系列賽事為抓手的系列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設計創業沙龍、雙創論壇、創業訓練營等多種形式和不同切入點的主題活動,通過觀摩學習優秀項目,分析賽事評分要點,進而梳理出創新創業知識要點。圍繞大賽參賽項目開展多輪論證和路演,幫助學生在實訓中加深對專業知識、雙創知識的理解,從而達到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目的。將優秀的創業項目與高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有機結合,培育孵化,最終實現項目落地和學生創業就業。通過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訓練項目,強化項目運營過程管理。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高度重視互聯網+、挑戰杯等賽事的項目挖掘工作,以賽事為牽引,提高雙創成效。邀請專家指導、動員專業教師參與,做好項目的孵化培育。面對特殊時期,創新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作品進行打磨提升,從項目資料準備、路演訓練、禮儀培訓等方面加強對參賽學生的指導,把大賽準備與創新創業課程考核內容相結合,使雙創知識得以運用。
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新性人才培養密切相關,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是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關鍵。面對新時代、新形勢,高校育人途徑正在轉變,三全育人改革正在逐步深化。面對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問題,高校必須加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改革,優化師資隊伍,高度重視和強化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實踐中提高創新能力,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