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毅 李麗 銀永安 賈世疆 韓品 錢鑫



摘要?在同一種植模式下,研究不同種植密度對丸粒化加工番茄產量和品質的影響。試驗設3個處理,分別是71 250、79 500和47 250 株/hm2。研究表明,不同種植密度對丸粒化加工番茄的產量和品質均有重要影響。79 500株/hm2處理的產量最高,說明在一定范圍內增加種植密度,可以增加丸粒化加工番茄產量。通過評分法得出不同處理加工番茄果實品質綜合評價指數,結果表明,47 250株/hm2處理加工番茄的綜合評價指數較高。
關鍵詞?種植密度;加工番茄;產量;品質
中圖分類號?S64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21)03-0053-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3.015
Abstract?Under the same planting mod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pelletized tomatoes were studied.Three treatments were set for the experiment, 71 250, 79 500 and 47 250 plants/hm2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had important effects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pelletized processing tomato.The 79 500 plants/hm2 treatment yielded the highest yield, indicating that within a certain range, the increase in planting density can increase the yield of pelletized processing tomato.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fruit quality was obtained by scoring metho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processing tomato of 47 250 plants/hm2 was higher.
Key words?Planting density;Processing tomato;Yield;Quality
新疆屬于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光熱資源豐富、太陽輻射量大、晝夜溫差大,適于加工番茄種植[1]。 加工番茄已成為新疆重要的經濟作物,目前新疆的加工番茄生產能力占全國的90%以上,番茄醬出口量達全球貿易總量的l/4[2-4]。在加工番茄的種植過程中,株、行距直接影響番茄的種植密度,進而影響加工番茄的產量。不同株、行距水平是結合加工番茄品種特性和番茄收獲機的工作參數確定的[5]。加工番茄種子丸粒化,是將較小、較輕的種子經丸粒化包衣后,變成大小均一、規則的小球體,以便實施機械化精量播種[6]。該研究根據北疆區域塔城、昌吉、石河子等地的實地調研結果和番茄采收機采收模式,采用120 cm的地膜在同一種植模式下進行不同種植密度處理試驗,研究不同種植密度對丸粒化加工番茄產量和品質的影響,以期為提高丸粒化直播加工番茄產量提供理論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試驗于2019年在新疆石河子天業農業研究所進行,試驗土壤質地為壤土,耕作層有機質含量31.6 g/kg,速效氮含量92.51 mg/kg,速效磷含量31.65 mg/kg,速效鉀含量327 mg/kg,pH為8.06,總鹽含量1.37 g/kg。前茬作物為玉米。
1.2?試驗處理及方法?供試加工番茄品種為丸粒化石番42(石河子開發區新番種業有限公司)。試驗于2019年4月29日播種,試驗地采用膜下滴灌栽培技術,人工膜上點播。各處理采用1.2 m膜寬,行距100 cm+40 cm,播幅1.4 m,每穴播種1粒,播深2~3 cm。
試驗共設3個處理,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共9個試驗小區,每個試驗小區面積30 m2。T1處理,一膜兩管三行種植,株距30 cm,種植密度71 250 株/hm2;T2處理,一膜一管兩行種植,株距18 cm,種植密度79 500 株/hm2;T3處理,一膜一管兩行種植,株距30 cm,種植密度47 250 株/hm2。
1.3?測定項目與方法
1.3.1?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測定。于加工番茄成熟期,在每個試驗區,隨機選取相連5株進行測產。測定并記錄每個植株的側枝數、結果數、紅果數、單株產量等。
1.3.2?品質的測定。成熟期,每個小區選取10個成熟加工番茄果實,測定不同處理下加工番茄品質。用游標卡尺測量果實的縱徑和橫徑,取其平均值計算果形指數(果形指數=縱徑/橫徑)[7]。橫切番茄果實,測定果肉厚度,取平均值。觀察已橫切的番茄心室數。用硫酸-蒽酮法測定可溶性糖含量, 用酸堿滴定法測定總酸含量,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測定加工番茄VC含量,用手持折光儀測定法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4?數據分析?采用Excel 2003進行原始數據整理及表格制作,采用SPSS Statistics 19.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種植密度對丸粒化加工番茄產量的影響
由表1可看出,T1處理和T3處理的分枝數差異不顯著,但均明顯高于T2處理,說明番茄的分枝數在一定種植密度內相差不大,但密度過高會導致分枝數減少。單株紅果數和單株坐果數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而顯著減少。單株紅果重和單株果重都是T3處理顯著高于T1和T2處理,說明單株產量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單果重也是T3處理顯著高于T1和T2處理,T1和T2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加工番茄產量與單果重、紅果數和紅果坐果數等有直接關系,從表中調查結果可看出,雖然T3處理的各項產量因素明顯高于T1和T2處理,但T2處理的產量卻高于T1處理和T3處理,且差異顯著,種植密度的增加彌補了其他產量因素的影響,說明一定范圍內,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番茄產量也隨之增加。
2.2?不同種植密度對丸粒化加工番茄品質的影響
由表2可看出,不同處理加工番茄果形指數都呈長圓形,差異不大。張余洋等[8]研究表明,單果質量與果形具有一定的相關性,番茄單果質量與縱橫徑之積間有較高的相關性(相關系數=0.973 1)。T3處理的果肉厚度最大。T1處理的果實心室數全部是3個,相比之下,T3處理的果實心室為2個的較多。番茄果實甜度與糖分含量呈正相關,較高的糖含量可以增強番茄口感[9],同時,番茄中有很多有機酸,適當的酸度可以提高果實中的風味,它也是番茄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表2表明,各處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差異不大。VC具有阻斷亞硝胺在人體內形成及消除過剩的自由基作用,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10],是評價加工番茄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T1處理的VC含量最高,T2處理的VC含量最低。T3處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對較高。
根據“加工番茄果實品質的等級標準及指數值”表[8],對加工番茄果實品質進行綜合評價,由低到高分為6個等級。對該次研究測定的加工番茄品質指標,通過評分法得出不同處理加工番茄果實品質綜合評價指數(表3)。綜合產量與品質研究結果可看出,3種處理中,T2處理的產量最高,而T3處理的綜合評價指數較高。
3?結論與討論
產量是作物種植最重要的經濟指標。加工番茄產量與單果重、紅果數和坐果數等有直接關系,從試驗數據可以看出,雖然T3處理的各產量構成因素明顯高于其他2個處理,但T2處理的產量最高,且與其他2個處理間差異顯著,說明一定范圍內,種植密度的增加,可以增加番茄產量。
加工番茄品質不僅受品種基因的影響,還與其生長環境有密切的聯系,包括光照、氣溫、水、肥等因素[11]。對該研究測定的加工番茄果肉厚度、單果質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品質指標通過評分法得出不同處理加工番茄果實品質綜合評價指數,結果顯示,T3處理的綜合評價指數較高。
不同種植密度對丸粒化加工番茄的產量和品質均有重要影響,綜合產量與品質研究結果,3種處理中,T2處理(一管兩行,株距18 cm)的產量最高,而T3處理(一管兩行,株距30 cm)的果實品質綜合評價指數較高。
參考文獻
[1] 劉峰娟,朱靖蓉,周俊,等.新疆主栽加工番茄品種營養品質比較研究[J].新疆農業科學,2016,53(2):225-231.
[2] 楊玉珍,孟超然,張新疆,等.氮、鉀肥用量對膜下滴灌加工番茄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中國土壤與肥料,2017(1):61-67.
[3] 竇允清,王振華,張金珠,等.水肥耦合對滴灌加工番茄生理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9,47(7):124-129.
[4] 趙娣,王振華,張金珠,等.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對北疆加工番茄生理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2018,32(6):175-185.
[5] 吳聞,王吉奎.新疆加工番茄機械化收獲現狀與效益分析[J].新疆農墾科技,2018,41(5):28-31.
[6] 余超.對新疆加工番茄丸粒化和精量播種的思考[J].種子世界,2004(5):32-34.
[7] 劉心雨,代數偉,王偉.新疆加工番茄高產群體特征分析[J].新疆農業科技,2014(3):9-12.
[8] 張余洋,李芳,郭玲,等.加工番茄果實品質研究初報[J].中國蔬菜,2010(20):32-37.
[9] 佘新,鐘輝麗,曹凱,等.不同配比有機基質對番茄生長及品質和產量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3(18):9-11.
[10] 趙斌,郝水源,朱圣杰,等.養分配比對加工番茄產質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35):54-55.
[11] 朱婷婷,姜波.加工番茄品質與影響因素的相關性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15,54(21):5334-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