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艷
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問題學生”。所謂“問題學生”,常常是指那些學習成績較差、思想和行為“怪異”,甚至越軌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包括“問題學生”都得到應有的發展,是成功教育的核心內涵。本文對“問題學生”小東的研究只是個案,希望以此能給遇到這類學生的教師以啟發和借鑒。
一、學生基本情況
小東,男,9歲,小學三年級學生,在老師的眼里,他是一個典型的行為障礙型問題學生。自控能力差,缺乏耐心和恒心,上課總不能安坐位置上聽講,經常在同學們認真聽老師講課時突然發出一聲怪叫、驚叫,或突然一拍桌子站起來,又或者突然鉆到桌底從后排爬到前排,搶走同學的書本,導致老師經常不能正常上課,不得不停下來處理。并且他的怪異行為經常會把同學大嚇一跳,繼而引發同學們哄堂大笑,嚴重影響課堂紀律和教學效果。更受到不少學生和家長的投訴,紛紛要求調位遠離他,更有家長要求調班避免受其過多的影響。但他的學習能力并不差,好勝心和表現欲比較強,只要安靜聽課,他都能學會,且非常積極舉手發言,要求到黑板上演算等。只是意志力不夠堅定,經常“舊病復發”“死灰復燃”,令老師頭疼至極。
二、家庭情況
造成小東成為行為障礙型問題學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從小東的家庭情況進行分析。小東在偏遠的山區出生長大,家里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因為家里窮,姐姐早已輟學在家幫忙干農活,而哥哥是一個精神智障兒童,從沒進過學校,生活也不能自理。自然,小東成了家里的唯一希望,父母為了讓小東能到好點的學習環境讀書,咬牙到縣城周邊的農村租了一間房子,由年邁的爺爺帶著小東在縣城讀書,希望小東將來有出息。但由于從鄉下到縣城路程遙遠,車費又貴,小東父母很少到縣城陪他,只有逢年過節才把他接回家,更沒時間過問他的學習情況。每次學校、老師想向小東父母反映小東的情況時,小東父母總說家里農活多,沒時間來學校,且文化水平不高,小東的教育全靠老師了。
三、問題成因分析
根據小東在校的表現和家庭情況,分析其問題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自身內在的因素
很明顯,小東患有多動癥。雖然其本身也想學好,想在老師和同學的面前表現好些,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但由于身體的原因,在其強忍不了之下便會突然情緒爆發,做出異常行為。但凡有多動癥的學生都會情緒多變,性情怪異,自我控制力差,缺乏耐心和忍耐力,很難一節課40分鐘安靜坐著聽老師講課,總會一會兒動動這個同學,一會兒踢踢那張桌子,或在老師正投入講課時突然做出出格行為,以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老師批評他也認錯接受,只是過不了多久又再犯。
2.家庭原因
由于小東家庭貧窮,父母沒文化,意識落后,且有一個精神智障的哥哥。其父母認為只要讓小東離開家里,離開哥哥,到一所好的學校讀書就會一切都好,不用再擔心了。導致小東從一年級開始便被迫成了留守兒童,在他人生最重要的成長階段沒能及時得到父母的關心和引導。每天放學回家只能對著年邁的爺爺,而年邁的爺爺管他吃穿睡已夠吃力,根本管不了他的學習和行為上的引導,學校反映情況總會說管不了。小東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復雜起來,想的問題多了,想知道的事情也多了,但沒人可問,沒人可說,以至于到一定程度便情緒失控,很想發泄。
3.學校原因
小東一年級入學,班主任便發覺他比較好動,上課經常不自覺就站起來,跳著跳著走出了講臺。班主任每次想把小東的情況向家長反映,想理解小東在家的情況,便于家校聯動,合力教育好小東。但其父母總說沒空,爺爺又說管不了,開家長會也沒人到。慢慢的,小東覺察到自己就算做了什么錯事,甚至違反了紀律,家里都沒人管,反而引起了老師的關注,雖然會受到老師的批評,但起碼有人關注了。便經常有意無意碰碰同學,拍拍桌子以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同學的忍讓使他變本加厲,問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過分、離譜,讓老師束手無策,非常受挫,教過他的老師都不愿意跟班上。二年級新班主任接手這個班時,一年級的班主任感覺脫離苦海,迫不及待地把小東這號人物的“事跡”介紹給新的班主任,以致新班主任還沒見到其人便已早知其事,先入為主,自然也采取忍讓逃避的教育方式,總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教育其他學生不惹他、不跟他玩就不會有事了。沒想到的是,小東上了二年級,長大了一歲,雖然仍然得不到家里多一點的關心,但他懂的事情和道理多了,想知道的東西也多了,很想表現自己,很想得到老師的關注,很想與同學交流……所有這些積極的因素都因為老師的先入為主被扼殺了,小東很無助,很無奈,為了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又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且越來越嚴重,引發惡性循環。上了三年級,小東的行為已變成矛盾的病態行為,隨著年齡增長,自尊心更強,想改過但又不能自制。
四、教育策略
第一,家校合作,形成合力。首先,小東的父母必須正確對待小東的問題,深刻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積極配合學校做好教育工作。班主任要把小東平時在學校的不良行為及造成的后果如實告訴其父母,也可讓小東父母抽時間親自到學校暗中觀察了解小東在校的實際情況。然后,家校必須聯合教育,步調一致,且加強溝通,家長和班主任要經常交流小東在校和在家的表現及和對小東采取的教育方法等,便于雙方掌握小東的情況,更及時地進行引導和教育,讓小東感受到在家在校都備受關注,父母和老師都對自己很關心,自覺促使自己逐漸改變一些不良行為。
第二,多管齊下,內外兼顧。一是既然小東父母已意識到小東患有多動癥,應正確面對事實,帶小東到醫院檢查治療;二是父母要增加與小東一起生活的時間,在平常生活中多與小東溝通交流,讓小東了解自己的家庭情況,雖然哥哥有精神障礙但不用感到自卑,家里雖窮但父母勤勞工作生活會越來越好;三是在小東有不良行為時,老師和家長都要對其行為進行分析和引導,讓小東知道他的一些不良行為會對自己的身心不利,還會影響同學和老師的學習與生活。
第三,認識自我,堅定意志。首先,讓小東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相信自己只要堅持定能做到、做好。可分別以“我的優點是……,我很自豪”和“我的缺點是……,我一定能改正”為主題,通過開展主題班會活動、講故事等形式,讓小東明白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只要有信心、有恒心,定能改掉缺點,發揚優點。
第四,獎罰分明,公平對待。雖然小東有很多缺點,令同學對其意見很大,但作為老師一定要獎罰分明,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小東取得進步及時表揚,做錯了也要正面客觀指出錯處甚至給予小小的懲罰,讓其深刻認識錯誤,體會老師對他的期望,并提出改正要求和方向。特別是小東與其他同學發生矛盾時,一定要調查了解實際情況,決不能憑以往表現妄下定論,認為一定是小東的錯而對其嚴厲批評指責。如果調查發現是其他同學挑起事端,一定要該同學嚴厲批評教育,讓小東感受到老師并沒有針對他,老師對同學們的教育是一視同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