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松彬
【摘要】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然爆發,給全世界人民當頭一棒。黨中央、國務院沉著冷靜,根據實情快速作出反應,制定出有效應對策略,嚴格要求全國人民聯合防控,團結一致打好這場防疫戰。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中小學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影響,對他們情緒造成很大的沖擊,身心健康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還會留下陰影。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學生不能返校集中上課部分,學生中出現一定的焦慮與惶恐,學校和班主任及時介入和疏導尤為重要。基于此,本文對班主任如何輔導學生增強心理免疫能力作了探討。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初中學生;疫情;心理健康
班主任不僅僅是學生成長的導向,班級工作開展的好手,更是學生靈魂塑造的工程師。班主任在關心學生的學習方面問題的同時,還需要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班主任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騰訊會議等平臺或途徑開展班級心理健康線上主題班會,關注學生心理動態,幫助學生安然渡過這段不平常的時期。學校的高度重視和科學指導,是緩解學生焦慮情緒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因此,班主任及時地介入、正確地對學生,幫助學生進行心理上的干預和疏導是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干預與疏導,提高學生增強心理免疫的能力呢?
一、信任與真誠,交“心”朋友
從學生身心發展的角度來看,無論從學習上或活動上所做的事情都想得到老師的關注,認同和信任。信任能促進學生進步,因此班主任應從這方面著手,信任學生。讓他們接受老師可以做一個交“心”的朋友,使他們在愉快和諧的土壤中健康成長,從思想上開導卸去他們內心的思想包袱。初中學生活潑好動,精力旺盛,好奇心大易于接受新鮮事物,但他們社會生活經驗不足,辨別是非能力較低,部分學生心理素質較差,遇到突發事件或情況就會無所適從,造成情緒波動很大,從而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各種心理問題:表現在學習和生活上的緊張、焦慮悶悶不樂、甚至恐懼,消極自虐行為等,特別是對于缺乏家庭教育的學生,面對突發事情的發生或不良信息的影響沒有得到的疏導,就容易會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為此,班主任平時應密切關注學生和掌握學生情緒變化,及時地了解情況,耐心地幫助學生找出困擾的根源,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們往好的方向走,以積極的、真誠的態度與學生溝通,獲取學生的信任幫助消除學生的疫情期間產生的各種不良的心理,同時開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學會在突發事件發生的面前保持一顆平常心,沉著應對。
二、溝通與交流,深入了解學生
班主任想要深入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一定要傾聽學生內心的想法。作為教師,必然想了解學生。可事實上,許多教師與學生朝夕相對,卻難以溝通,甚至會發生沖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學會真誠的溝通與交流。班主任應把學生看作好朋友,相互交流、加強溝通,為班主任工作的開展打好基礎。作為班主任,要用和藹的語氣,以真誠的態度,與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營造一種自由、無拘無束的氣氛,讓學生愿意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此時,班主任就要認真扮演好“聆聽者”的角色。學會聆聽是一種正確的交流方式,如遇到學生之間發生沖突,這時班主任千萬要保持冷靜,想好對策平息事件,讓吵架雙方保持克制,避免事態升級。這時要耐心地聽他們“內心的想法”,從聽中了解,加以全面分析。班主任要訓練自己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在談話中應多作自由性、散發性提問,引導學生思考。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問題、生活習慣等情況,能及時判斷學生的情緒,觀察到他們的內心,進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以達到利于溝通、互相理解的目的。
班主任可以通過以下幾點做收集材料:一是查閱學生資料,了解學生的詳實情況;二是獲取任課老師對學生情況的介紹;三是通過聊天、家訪等形式,直接獲取學生的內心真實想法;四是保持與家長密切溝通,了解學生的居家學習和生活情況。只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熟悉學生在校內外的具體表現,才能正確把握學生的心理。
三、制定對策,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
初中階段學生身心迅速發展,在心理上有許多不成熟表現。他們會用簡單的想法、幼稚的心理來感受周圍的事物。這與年齡、生活閱歷有關。部分學生由于家人的過分寵愛以及社會的負面影響,往往使他們好逸惡勞、主觀意識過重、內心柔弱和心理素質較差,并且缺少獨立生活的能力,沉迷游戲。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網絡媒體對疫情防控的傳播,居家隔離,對涉世未深、認知不足的青少年會造成嚴重的心理沖擊,特別是一些父母長期在外工作,缺少朋友的學生,班主任要正確地誘導學生,用正確的觀點、科學的方法去思考、判斷學生中出現的問題。既要分析是否屬于心理因素,又要正確判斷問題產生的主觀原因與客觀原因。班主任要理性地對學生的各種心理,時刻都要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解決問題。開展工作必須要詳細的了解,掌握好學生心理問題造成的因由,以成熟及沉著冷靜的態度、敏銳的眼光去探究,以生活中典型的例子作為依據來進行系統的分析。通過系統分析、研判、綜合,找到最好的辦法來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班主任應及時地從學生的心理需要的角度和心理發展規律,采取聊天或游戲等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和疏導,教給他們處理事情和面對困難的方式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承受能力、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對心理活動的平衡協調能力等,從而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
四、科學作息,增強學生身心免疫能力
新冠疫情的爆發與肆虐,擾亂人們的生活作息,是處理心理危機的必要條件。班主任可以通過微信群等網絡媒介發布溫馨提示:要求學生要盡可能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精神情緒保持穩定性,放松心情,調整心態。既不要整天無所事事,也不要過于勞累傷神。居家學習合理安排時間,勞逸結合,適當進行運動,通過聽音樂,和父母聊天等等方式來緩解各方面的壓力。努力做到快樂生活,主動參與家務勞動,與父母多溝通交流,樂于分享。對于身體健康狀況要學會觀察,照顧自己。出現感冒發熱等癥狀不要妄自判斷和驚慌失措,應該鎮定及時尋求幫助,及時就醫。
疫情的狂虐,雖然給學生帶來了許多不良影響與痛苦,但同時也讓學生在珍惜生命、如何養成個人衛生習慣和提高安全意識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認識。作為班主任,要認真對待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要讓“疫恐” 困擾著中小學生。積極引導學生走出困惑,樹立面對困難與突發情況的信心,讓學生堅信“疫情只是暫時的,陽光總在風雨后”,使學生在危機中成長,更加強大內心,愈發熱愛生活。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以穩定的情緒和積極的心態,一起面對,安全度過“疫情寒冬”。
參考文獻:
[1]游濤.試論中學生心理免疫力的培養[J].新課程(下),2009.
[2]程浩芹.班主任對學生心理輔導的有效策略[J].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