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扶貧攻堅的藝術報告

2021-03-01 14:33:18申旗羅宗宇
當代文壇 2021年2期

申旗 羅宗宇

摘要:21世紀扶貧報告文學創作走向繁榮,是文學傳統、文學制度、作家責任感和文體屬性等合力作用。它真實記錄了中國扶貧工作的歷史進程,表現了扶貧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提煉總結了多種扶貧經驗模式,也反映了扶貧工作所面臨的困難性和艱巨性。從藝術上來看,21世紀扶貧報告文學塑造了一批扶貧脫貧的時代新人典型,運用多種敘述技巧來真實反映扶貧工作,突出作家的主體意識和思想深度,重視發揮副文本的作用,總體上實現了真實性與審美性的統一。

關鍵詞:21世紀扶貧報告文學;文體特征;書寫經驗;現實主義美學

21世紀以來,扶貧題材文藝作品,尤其是以反映貧困地區或貧困人口在外界幫扶下成功脫貧的報告文學創作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熱潮。據筆者粗略統計,從2000年到2019年底,出版的扶貧報告文學單行本有120余部,發表在各文學期刊上的作品則更多,如刊登在《人民文學》《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中國作家·紀實版》《報告文學》等名刊上的作品就有38部,其中還不乏獲得重要獎項的精品力作。①扶貧報告文學成為21世紀特別是近年來一個重要的文學現象。

21世紀扶貧報告文學走向繁榮是歷史的選擇與選擇的歷史,得益于多重因素的合力。

文藝來源于生活,“作為觀念形態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革命作家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②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文藝創作和學術研究,都應該反映現實、觀照現實,都應該有利于解決現實問題、回答現實課題?!雹?980年代中期,國務院成立了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由此進入政府主導的大規模開發式扶貧階段。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準扶貧思想。2015年11月,中央召開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中國吹響扶貧攻堅全面脫貧的沖鋒號。2020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攻堅之年。經過30多年來的努力,中國已成功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扶貧脫貧之路,涌現了一批扶貧攻堅、脫貧致富的典型,也形成了十八洞村經驗、閩寧模式、巴中模式和延安樣本等。“這場脫貧攻堅戰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進展,顯著改善了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的新篇章。”④這一偉大實踐正是扶貧文藝作品創作走向繁榮的客觀基礎和精神指引。

從文學史來看,書寫脫貧已經成為一種文學傳統。從茅盾的“農村三部曲”、葉紫的《豐收》書寫革命脫貧,到解放區的《白毛女》等作品書寫翻身脫貧,中國現代文學史中的脫貧書寫與當時的革命政治斗爭緊密關聯。當代文學中的脫貧書寫則與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同頻共振。毛澤東早在1943年11月的《組織起來》一文中就提出了經過合作社走集體化道路是農民由窮苦變富裕的必由之路,⑤新中國成立后,這一思想在實踐中成為農業合作化運動,《創業史》《山鄉巨變》等小說是對這一創業致富歷史實踐的及時書寫。在1950-1960年代的報告文學創作中,秦兆陽的《王永淮》、管樺的《我們的高書記》和穆青的《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等作品寫到了修路、開荒、治沙、發放救濟糧款等扶貧工作,可視為扶貧報告文學的早期作品。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和賈平凹的《浮躁》等小說寫出了時代社會變革中人們渴望脫貧致富的沖動。1980年代,麥天樞的報告文學《西部在移民》也反映了西部貧困的問題。1990年代,扶貧開發這一國家行動走向深入,出現了黃傳會的《中國貧困警示錄》、陳忠實的《渭北高原,關于一個人的記憶》、岑隆業和韋一凡的《百色大地宣言》、龐澤云的《中國:與貧困決戰》、譚談的《大山的傾訴:“扶貧司令”彭楚政紀實》等報告文學作品。以上20世紀書寫脫貧的作品為21世紀以來的扶貧題材報告文學創作積累了文學經驗。

隨著當代文學制度的建立,國家意志和政策對文學藝術創作的引導更為直接,報告文學創作受制度因素的制約尤為明顯。從創作選題來看,不少選題由政府、作協或者雜志社安排邀約寫作,如《擲地有聲——脫貧攻堅山西故事》由山西省委宣傳部、省扶貧辦、省作協等共同策劃并委托給魯順民等三位作家來完成;《大國扶貧》由《中國作家》雜志提出選題后再交給作家賀享雍來完成。有的創作選題雖是作家的選擇,但其選題沖動產生于作協或文聯組織的采風活動中,如紀紅建和龍寧英在湖南省作協組織的“作家看湘西扶貧開發”采風活動中深受觸動,于是各自創作了《鄉村國是》與《逐夢——湘西扶貧紀事》。另外,作家的這類寫作多得到了政府、作協的資助支持。如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項目設立“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主題專項,實施“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鄭旺盛的《莊嚴的承諾——蘭考脫貧記》、紀紅建的《鄉村國是》等二十余部扶貧報告文學創作獲得支持。在2020年中國作協“定點深入生活”項目的102項選題中,反映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選題達32個。各省市文聯、作協也推出促進扶貧文藝創作的相關政策。此外,這一時期的文學評獎、文學選本也將扶貧報告文學作為重要考察對象。以魯迅文學獎為例,申報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報告文學獎的扶貧題材作品大約占1/4。文學選本方面,以中國作協創研部編的《中國報告文學精選》為例,全文收錄或節選了《鄉村國是》《塘約道路》《過坎兒》等扶貧報告文學作品,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編的《中國報告文學年選》全文收錄或節選了《鄉村國是》《戚金潮的大山村》《拯救》《海雀的一棵樹》等扶貧報告文學作品。

扶貧報告文學的繁榮與作家強烈的責任感有關。扶貧攻堅的主戰場多在“老、少、邊、山”的農村地區,作家必須深入這一現場進行長期考察,這種調查研究工作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物力和財力,有的調查者可能還要承受更多的壓力,選擇這樣的題材需要勇氣與擔當。因此,扶貧報告文學作家普遍具有“大我”情懷,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他們聚焦扶貧題材并且深入現實生活來創作,肩負起記錄扶貧工作的時代責任。如何建明創作《詩在遠方——“閩寧模式”脫貧紀事》相關的各種資料與書籍超百斤重,光采訪本就用去三大本;紀紅建為完成《鄉村國是》,在兩年多時間里獨自走過了14個?。ㄗ灾螀^、直轄市),對39個縣(區、縣級市)202個貧困村莊進行了實地采訪;年近花甲的李林櫻寫《貧困的吶喊》,拖著多病的身體,用半年的時間走遍了四川巴中地區的4個國家級貧困縣50多個村;李迪忍受著巨大的病痛寫完了《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在離開人世前奉獻了一個作家最后的生命之光……

報告文學素有“七分題材三分寫”一說,它是一種題材選擇的藝術,被譽為“反貧困作家”的黃傳會更是認為“報告文學,一半的價值是由題材來決定的”。⑥扶貧題材屬于現實重大題材,在扶貧工作過程中不斷涌現的扶貧楷模、脫貧能手是時代新人和典型,需要文藝及時反映和介入,因此,反映扶貧題材的報告文學作品較多且引領風氣具有某種必然。

21世紀扶貧報告文學真實記錄和反映了中國扶貧工作的歷史,是扶貧工作的時代史詩。有的作品全景式敘述中國扶貧工作,如《鄉村國是》,它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國扶貧脫貧攻堅戰的長篇報告文學”,⑦真實記錄了新時期以來中國大地的扶貧歷史,此類作品還有錢念孫的《世紀壯舉——中國扶貧開發紀實》和姬廣武的《世紀決戰——中國西部農村反貧困紀實》等。有的作品選取特定地區的扶貧工作來表現其歷史進程,如《逐夢》對湖南湘西扶貧歷程的敘述,追溯了湘西地區自1980年代扶貧開發起步到目前精準扶貧攻堅階段共30多年的扶貧進程;照春的《扶貧軍團》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在呂梁山地區半個多世紀的扶貧歷程;此類作品還有劉晉壽的《定西扶貧筆記》和鄭新的《國家任務》等。有的作品著重敘述特定地區特定時期的扶貧脫貧工作,如李林櫻的《貧困的吶喊》反映的是“八七”扶貧階段巴中地區的反貧困斗爭;溫燕霞的《大山作證》呈現的是21世紀第一個十年江西開展移民扶貧工作的狀況。為數眾多的作品則是集中反映精準扶貧以來的工作,如何建明的《時代大決戰——貴州畢節精準扶貧紀實》、鄭旺盛的《莊嚴的承諾——蘭考脫貧記》、彭學明的《人間正是艷陽天——湖南湘西十八洞的故事》、勞罕的《心無百姓莫為官——精準扶貧的下姜模式》等。21世紀扶貧報告文學通過記錄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扶貧工作,真實展現了從救濟輸血扶貧到開發造血扶貧、從經濟扶貧扶口袋到文化扶貧扶腦袋、從綜合扶貧到精準扶貧的歷史變化過程。

多方面表現扶貧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是21世紀扶貧報告文學的重點。這些作品都選擇并書寫了成功脫貧的典型個案或樣本,如《詩在遠方》中的謝興昌就是閩寧合作中第一位脫貧致富的典型,也是致富后帶領大家脫貧的典型。作者多采用數據展現扶貧成就,如《鄉村國是》對六盤山區、武陵山區、秦巴山區等多個集中連片的特困區所取得的成績進行數字呈現,“我在國務院扶貧辦采訪時看到了一組組令人贊嘆的數據: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萬減少至2016年底的4335萬人……”⑧;秦巴山區的南部縣有“8519戶27569人如期脫貧……66個貧困村成功退出,貧困發生率降至2.52%”⑨;更多作品是通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目睹的變化來呈現成就,如《鄉村國是》的作者發現“寬闊整潔的道路兩旁綠樹掩映,頗具規模的蔬菜大棚生機勃勃,整齊劃一的現代化廠房寬敞明亮,別具風格的民宅錯落有致”,與“定西苦甲天下”的印象絕然不同⑩;《悠悠贛南紅土情》的作者走進了幫扶重點村旱塘村,“農產品種植基地、香樟園等特色園林,讓人恍若置身于旅游景點……一條條水泥道連通家家戶戶,一幢幢房屋掩映在翠綠修竹中,老村落重新煥發青春。”11也有通過作品中貧困群眾的生活感受來表現扶貧成績的,《晴朗的夜空為什么滴下露珠》寫大畈村脫貧群眾的生活感受:“‘快趕上城里人了!這是我采訪中,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村民們用這句話表達脫貧后的喜悅?!?2

一些作品還提煉總結了扶貧成功的多種經驗模式,如十八洞村經驗、閩寧模式、巴中模式、延安樣本、塘約經驗、下姜經驗等等。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是“精準扶貧”思想的首倡地,《人間正是艷陽天》共18小節,幾乎每一節敘述一個人或一家人的故事,從中呈現十八洞扶貧脫貧的經驗,其中施關保就是在扶貧工作隊幫助下自我造血、活血并為大家輸血的代表;《塘約道路》展現的是村支書左文學帶領大家重走集體化道路,塘約村致富的核心經驗在于改革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農業經營制度和改革村級治理制度;《心無百姓莫為官》記錄了浙江淳安縣下姜村將傳統農業模式轉型為生態農業和高效農業的脫貧致富經驗;劉裕國、鄭赤鷹的《通江水暖》講述了巴中市通江縣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的“造血”之路,幾乎每一章都涉及一種重要的扶貧手段,如第七章“火炬燎原”中的小額信貸,第十二章“金山成真”中的生態扶貧經驗;厲彥林的《延安樣本》認為延安是中國脫貧事業的一個縮影,它創造了我國中西部地區和革命老區綠色脫貧的“延安樣本”。

21世紀扶貧報告文學還理性呈現了扶貧工作所面臨的困難性與艱巨性。首先是揭示貧困地區自然和資源條件上的先天不足,余秋尚的《獨龍江幫扶記》描述了獨龍江鄉極端惡劣的氣候條件和自然資源的極度貧乏,山高谷深致使水、電、道路、通訊等各項基礎設施無法實施;《逐夢》寫到鳳凰縣的涼燈村和牛心寨都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高寒山村,屬于本質上不宜于人類生活的“死地”;《拯救》中的主人公李玉平所在的小寨村“方圓盡是高山土峰,山上寸草不生,十年九旱”。其次是扶貧資源(包括資金、人才、技術)的短缺。比物質貧困更可怕的是精神貧瘠和麻木,貧困戶長期形成的“等、靠、要、懶”的思想以及保守落后的觀念,這是扶貧工作最為困難的一點:“扶貧必須先扶心、扶智、扶志……必須靠自己的雙手刨‘窮根,搬掉致富路上的‘攔路虎!思想轉彎,觀念變化,是最核心的因素,也是最難啃的骨頭?!?3鄭旺盛的《小村大道》中,彎柳樹村第一書記宋瑞面對的是“不明是非冒充貧困戶的村民”和“(因怕擔責)給錢扶持都不要的貧困戶”。在一些貧困地區,扶貧干部送來了技術,但村民思想觀念一時難以轉變?!哆^坎兒》中,扶貧干部吳文儉建議竇老漢改種核桃,但技術坎易過,心坎難過,老漢不信,吳文儉親自借地種核桃,收獲累累,方才取信于民。最后,脫貧后還有防止重新返貧的問題,《逐夢》中作者引用了臘爾山鎮政府的工作總結呈現了這一問題:“今年清洗貧困戶370戶1549人,新增貧困戶334戶1329人,這絕不是個案,在不少地區,貧困就像牛皮癬一樣難以治愈、時常反彈?!?4

理性精神是報告文學的根本屬性,21世紀扶貧報告文學作家在展現扶貧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之時,也發揮創作主體性,對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揭示和思考?!洞髧鲐殹返诹掠涗浰伎剂朔鲐毠ぷ髦小盃幃斬毨簟薄安辉该撠氄薄?,甚至還有村民為此撒謊造假、互相算計;《小村大道》揭露了個別村干部挪用扶貧款的問題;《七月流火走慶陽》對扶貧干部與貧困戶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思考;《逐夢》中強調了精準扶貧應關注苗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傳承……這些內容彰顯了報告文學介入現實生活時的批評理性和思想深度。

報告文學作為一種嚴格意義上的文學創作,“文學性”特別是“藝術審美性”,是它與新聞相區別的重要依據。扶貧報告文學在講述中國扶貧故事時注意突出審美之維,運用多種藝術手段進行真實的藝術報告。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偉大斗爭,正涌現出無數新的英雄人物。書寫塑造這樣的‘新人,是新時代中國文學的光榮使命。”1521世紀扶貧報告文學從現實主義美學出發,塑造了一批在扶貧攻堅工作中涌現出來的時代新人和典型,其中既有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扶貧者,也有積極主動脫貧的貧困戶,他們閃耀著時代精神的光芒。塑造的扶貧典型包括鄉村基層干部、扶貧干部、企業家、社會志愿者等。鄉村基層干部是扶貧報告文學普遍刻畫的對象,他們敬業奉獻,以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為己任,如《詩在遠方》中的謝興昌動員帶領村民移民到戈壁沙灘,使閩寧村成為了“金窩窩”;《大國扶貧》中的土興鎮黨委書記楊超率隊去北京招引回鄉創業人才,與天安門廣場擦肩而過。下到基層的扶貧黨員干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或扶貧隊長,是黨和國家扶貧政策的執行者和落實者,也是扶貧報告文學扶貧者形象塑造的重點,如《鄉村國是》和《逐夢》中的十八洞村扶貧隊長龍秀林,凌翼《井岡山的答卷》中的曾潤洲、周德茂等駐村第一書記,他們把貧困戶當作親人,全身心真感情投入扶貧工作,是這個時代里吃苦奉獻的人。這兩類人物之外,有的作品還將目光投向扶貧志愿者與企業家,如何建明的《時代大決戰》與李春雷的《一場特殊的精準扶貧》分別講述了恒大集團、東阿阿膠集團的扶貧故事;蔣璉的《支教:在小涼山的28年》記錄了江蘇海安教師遠赴云南寧蒗的群體支教行動;李萬軍的《因為信仰》和余艷的《扶貧老兵王新法》講述了王新法義務扶貧的事跡,他們都是志愿扶貧者的典型。

作為脫貧主體的貧困戶是扶貧報告文學形象塑造的又一重點,作品集中寫出了他們“我要脫貧”的強烈愿望和堅強品格?!多l村國是》中的余定泗是一名喪失勞動力卻自強不息的能人,他最看不慣“等靠要”的懶惰思想,他具有強烈的脫貧意識和堅強的意志,即便屢屢受挫依舊自強不息;在《井岡山的答卷》中,脫貧勇士尹厚根患有小兒麻痹,但身殘志堅,想方設法脫貧;另一典型吳云月,也是將“有什么困難要靠自己解決”當作信條。當然,也有報告文學刻畫的脫貧者典型前期思想比較消極,在黨的干部教育和幫助下,轉變為積極脫貧的典型。如《人間正是艷陽天》中的龍先蘭,前期思想比較落后,在扶貧工作隊隊長龍秀林的關愛下,克服了“等靠要”的思想成功脫貧致富;《延安樣本》中的劉延平是村里有名的“酒鬼”,在駐村第一書記盧繼霞的幫助下逐漸轉變,依靠種植蘑菇摘掉了貧困的“帽子”。這些脫貧者典型體現了時代的必然要求和這種要求成為人物自覺行動的統一,具有時代的精神特質與精神高度。

21世紀扶貧報告文學著力探索把好的扶貧故事講好,實現真實性與審美性的統一。真實性是扶貧報告文學的敘事法則,多數作家將自己帶入作品并使用第一人稱敘述,這種基于現場采訪的“我手述我見聞”的方式強化了作品的真實感。如《逐夢》用第一人稱視角,敘述了“我”回十八洞村所體驗到的巨大變化;《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采用“我”訪談人物的形式,通過第一人稱親歷者經驗視角保證了真實再現扶貧工作的敘事可能。一些作品還注意運用直接引語,讓當事人參與到敘述中來自己發聲,如《山神》直接引用水利專家黃著文的語言來表現黃大發人格的偉大,“他第一次到縣城,是靠著一雙腿走到縣城的。寒冷的冬天吶,200多里山路……我看到他穿了一雙破解放鞋,腳趾頭還露在外面。”16在《大國扶貧》中,作者大量運用直接引語,將“我”和青龍山村第一書記劉澤訓近三千字的采訪對話原封不動地呈現給讀者,以戲劇現場展開方式增加了作品的真實感。

“好的‘報告需要具備小說所有的藝術上的條件?!?7在報告文學創作史上,具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往往借助小說筆法來講故事。扶貧報告文學在追求生活真實和本質真實的前提下,為了增強作品的藝術審美性,也注意借鑒小說藝術來敘述典型場景和細節,以突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如《山神》寫黃大發修渠,敘述了一些典型場景,如炸山不小心毀壞了鄰村房屋,黃大發帶領全體村干部向戶主祖宗牌位鞠躬磕頭。一些作品也注意運用非敘事性話語來突出作家的主體意識和思想深度。非敘事性話語主要指敘述者在敘述故事時進行的評述與解釋,具有揭示、解析、抒發、銜接等功能。如《塘約道路》中,作者對農民土地流失問題進行追問;在《延安樣本》中,作者思考貧困問題解決后如何完善鄉村社會治理結構和城鄉互動的經濟社會關系,提高人的素質;《大國扶貧》在第三章中用了一整節來談自己對“等、靠、要”思想根源的看法;《心無百姓莫為官》第十章的內容則直接標為“下姜之變的思辨”……這些非敘事性話語的運用顯現了文本的思想性。

此外,有的作家還比較重視發揮副文本的作用。副文本概念最早由法國敘事學家熱奈特提出,他將副文本比喻為進入文本的“門檻”。國內學者金宏宇認為,“副文本”是相對于“正文本”而言的,是指正文本周邊的一些輔助性的文本因素。主要包括標題、序跋、題下題辭、圖像、注釋、附錄、書刊廣告等。18扶貧報告文學作品中的副文本運用有多樣性,如《鄉村國是》的后記不僅涉及了作者艱難的采訪創作過程、寫作緣由等“書外邊”的內容,還包括敘事特征、創作意圖等“書里邊”的內容,對于全面理解文本有著重要作用;《大國扶貧》每節標題下方都有“引語”題辭,通過引用巴中地區的民諺、民歌、詩句等,增添了地域文化色彩,又點明了各節主題。隨著視覺文化時代的來臨以及敘事的圖像化,作家們還普遍注意采用圖像敘事,如《山神》在正文前與正文中都插入了大量的照片,均由作家實地拍攝并配有文字說明。此外,也有作品設置了“附錄”以作為正文的補充材料,如《鄉村國是》《井岡山的答卷》將作者尋訪的村莊名單作為附錄,《莊嚴的承諾——蘭考脫貧記》的附錄中,作者思考論述了脫貧攻堅與精準扶貧中的若干問題。

著名中國問題研究專家凱瑞·布朗(Kerry Brown)認為,成功的中國故事是具有積極愿景的未來的故事,是一個信仰團體的故事,是道德正義的故事。1921世紀扶貧報告文學講述的正是這種故事,它們表現了中國扶貧工作取得的偉大成績,展現了中國人民脫貧攻堅的智慧和力量、信仰與信心,為人類解決貧困問題提供了中國經驗。毋容諱言,目前的扶貧報告文學創作也存在某些問題,比如在主題確定乃至先行的前提下如何進行有個性有深度的藝術傳達,如何避免資料堆砌,如何在激情講述扶貧故事中讓敘事變得更有耐心、更為蘊藉,進而避免成為政策的文學注解,等等。更重要的一點是,在流動的現代性和流動的鄉村背景下,作家不只是表現鄉村經濟的脫貧以及生活的變化,還要寫出新時代農民的思想變化和鄉村崛起,讓記錄和歌頌扶貧攻堅的文學,在走向鄉村振興的后扶貧時代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注釋:

①紀紅建的《鄉村國是》獲魯迅文學獎;龍寧英的《逐夢——湘西扶貧紀事》、王華的《海雀,海雀》、阿克鳩射的《懸崖村》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錢念孫的《世紀壯舉——中國扶貧開發紀實》、紀紅建的《鄉村國是》、勞罕的《心無百姓莫為官——精準脫貧的下姜模式》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此外,王宏甲的《戚金潮的大山村》、王敬東的《拯救》獲“是誰感動我們”全國短篇報告文學征文大獎等。

②⑤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0頁,第931-932頁。

③習近平:《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求是》2019年第8期。

④15鐵凝:《書寫新時代的“創業史”》,《人民日報》2020年7月17日,第20版。

⑥黃傳會:《報告文學的難度》,《解放軍報》2018年3月21日,第12版。

⑦李朝全:《紀紅建長篇報告文學<鄉村國是>:中國向貧困總決戰的文學證詞》,《文藝報》2017年10月20日,第2版。

⑧⑨⑩紀紅建:《鄉村國是》,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2-13頁,第228頁,第264頁。

11陳國棟、陳廷一:《悠悠贛南紅土情:國土資源部26年贛南定點扶貧紀實》,《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2013年第11期。

12潘小平:《晴朗的夜空為什么滴下露珠——大別山扶貧散記》,《人民文學》2020年第7期。

13厲彥林:《延安樣本》,《人民文學》2020年第7期。

14龍寧英:《逐夢——湘西扶貧紀事》,湖南文藝出版社2017年版,第83頁。

16何建明:《山神》,《中國作家·紀實版》2018年第1期。

17茅盾:《關于報告文學》,《時代的報告》1980年第1期。

18金宏宇:《文本周邊——中國現代文學副文本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4頁。

19[英]凱瑞·布朗、劉文卿:《如何理解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與中國故事——訪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凱瑞·布郎教授》,《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4期。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制度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8ZDA271;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新資助項目“新世紀扶貧報告文學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CX20200472)

責任編輯:周珉佳

主站蜘蛛池模板: a级免费视频|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性视频一区|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 久久综合色视频| 99er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伦视频| 中文字幕色站|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亚洲综合二区|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基地|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91视频精品|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制服无码网站|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久久综合色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 一个色综合久久|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国产成人超碰无码|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亚洲日本www|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一级毛片免费的|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黄色片中文字幕| 毛片网站在线看| 国产午夜看片| 国产中文一区二区苍井空|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亚洲另类色| 日韩第一页在线|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色爽网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性欧美久久|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av| 亚洲成人手机在线|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1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婷婷色在线视频|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欲色|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国产草草影院18成年视频| 日本三级精品| 亚洲 成人国产|